• 哥特式艺术9787559489265
  • 哥特式艺术978755948926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哥特式艺术978755948926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4.99 4.3折 128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高明//谢金洋|

出版社江苏文艺

ISBN9787559489265

出版时间2024-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32208019

上书时间2024-12-26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高明,博士、硕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环境设计系副教授,主要讲授艺术史与设计史。迄今已有《城市艺术设计》《现代艺术的思潮与运动》《现代设计的风格与流派》《现代艺术设计简史》以及《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的现代性转向》等10余部著作出版,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谢金洋,天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居软环境设计。

目录
第1章?“哥特”的由来
1.1?野蛮的代名词/008
1.2?宗教改革的新身份/022
第2章?哥特式建筑
2.1?哥特式建筑历史概况/034
2.2?宗教与世俗元素/037
2.3?上帝之光——彩色玻璃画/047
2.4?大教堂时代/059
2.5?哥特建筑地方化/082
第3章?哥特式绘画
3.1?哥特式绘画简介与特征/138
3.2?早期绘画形式/140
3.3?绘画装饰结构/142
3.4?景观描绘与视觉感知/143
3.5?乔托与空间结构/144
3.6?14世纪后绘画中的建筑主题/148
3.7?哥特艺术与中世纪艺术理论/149
3.8?艺术流派与风格/153
第4章?哥特式雕塑
4.1?法国哥特式雕塑/170
4.2?意大利哥特式雕塑/185
4.3?英国哥特式雕塑/193
4.4?陵墓雕塑/195
4.5?宗教雕像/198
4.6?帕勒风格/204
4.7?雕像群/206
第5章?后世哥特艺术
5.1?浪漫主义与哥特艺术/214
5.2?室内哥特艺术——黄金制品/226
5.3?哥特文学与电影及代表作品/229
5.4?哥特艺术的传承与发展/235
参考文献/246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册综合介绍哥特式艺术风格的图书。中世纪的众多艺术门类大多受到哥特式艺术的影响,作者用图说形式阐述了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相互关系并再现了其美学价值,围绕历史与社会、艺术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完整讲述了中世纪哥特式艺术逐渐向以人为本、表现现实生活的文艺复兴艺术演变的过程。文艺复兴使得哥特式艺术日渐式微,但在18世纪后,很多艺术家开始推崇哥特式艺术的独特美感,并逐渐演化出如今我们常见的哥特式艺术风格。它在现代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在建筑、时尚、音乐和文化等领域窥见哥特式艺术的影子。本书以历史脉络和全新的视角,将中世纪哥特风采呈献给读者。

精彩内容
前言
西方艺术自古希腊时代以来,迄今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在漫长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孕育了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和流派。这些形形色色、层出不穷的艺术风格就如同百花园里竞相绽放的花朵一样,争奇斗艳、交相辉映,其景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通过这些艺术作品可以彰往察来,向上追溯先贤前辈的审美志趣和精神追求,向下则能够濡养当代人的心田,提升艺术修养。在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花园里,我们撷取了其中几枝尤为艳丽、迷人的花朵奉献给读者,让读者能在闲暇之时慢品艺术之美。
在品读本套书之前,我认为有两个问题应该阐述清楚,以便读者朋友可以快速了解本套书的内容和价值:一、这套书写什么?
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艺术包括美术、音乐和舞蹈等。狭义的艺术则是单指其中的某一科目。本书是从狭义的艺术概念出发,即从美术视角阐述西方自古典主义以来几个有代表性的艺术风格,包括在某一风格影响下的绘画、雕塑、建筑以及工艺品等艺术形态。当我们在探讨某一艺术风格的出现时,总会以为它是时代的自然产物,或某些天才艺术家的灵感闪现。其实不然,风格只是一种表象,所谓“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所有的表象都是本质的体现,艺术风格的形成也是如此,即任何一种艺术风格的出现都是当时社会物化或社会革命的反映。不过这里所说的“革命”并不是刀光剑影、腥风血雨的暴力革命,而是特指思想、文化、技术和媒材的变革。尤其是技术和思想的进化,对推动艺术风格的形成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诸如拜占庭风格的呈现得益于穹顶技术与拱券结构的成熟;哥特式风格的出现是飞扶壁结构和玻璃镶嵌技术的纯熟;文艺复兴风格的孕育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回归;洛可可风格是在法国社会革命与避世思想的催生下诞生的;印象派风格则是照相技术的发明与色彩物理学的发展造就的。所以,任何一种艺术风格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其背后都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在欣赏西方艺术时不能只看它的表面形式,更要关注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该套书在讲述风格特征的同时,也兼具分析风格形成的社会原因。力图把每一种艺术风格讲透彻、说明白,让读者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艺术的全貌。
二、这套书有什么价值?
艺术到底有什么用?这是很多人曾经的灵魂之问。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见仁见智。有人认为艺术可以怡情、可以悦性,能增加生活的情趣。在所有的答案中,莫过于美国学者理查德·加纳罗和特尔玛·阿特休勒的回答最让人豁然,即“艺术让人成为人”。乍看这句话,令人讶异,不懂艺术岂不是无法做人了?仔细体悟,着实有理。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是由物质性和精神性两个方面构成的。物质性是指人的肉体,受食物供养;精神性是指人的灵魂,受之于文化艺术支撑。艺术无论是抽象还是具象的形式,都是对人的灵魂的触动和对心灵的滋养。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虽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境、情操乃至观念,生活中若是失去了艺术和审美,便失去了诗意,只剩下眼前的苟且。就如当我们在看到日常的落花、冷雨、霜雪之时,若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就不会无动于衷,而会感受到另一种心境:“看一朵花零落成泥,观一滴雨落地成花,守一夜雪覆满枝桠,望一片云泊渚天涯。”?这里少了一分悲戚和平常,而多了几分诗意和感动。正所谓“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正是艺术之美在这方面的价值。民国时代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曾倡导“以美育代宗教”,致力于通过“美育”来改变国人的观念。进入当代社会以来,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疾呼“今天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却很多”。作为艺术家、文学家的木心先生更是提出“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挽救不了”的论断。所以,在当今这个“雅者为王”的时代,艺术介入生活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附庸风雅,而是荡涤心灵、温润心田的佳品,即所谓“开悟艺术美,明觉羽化蝶”。
从以上我们可以体察到,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具有审美性,而且也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艺术是人对世界的一种精神体悟方式,人们通过艺术拓展对世界的认知,也包括对自己的认知。从而实现完善自我、修正自我、调和自我,让自己的生活、行为更优雅、更精致的目的。这也就是理查德·加纳罗等人提出“艺术让人成为人”的道理所在。
上述啰嗦了这么多无用的文字,耽误诸位品读正文的时间啦!改一首小诗作为本序的结束吧:闲庭独坐对闲花,轻煮时光慢煮茶。
一方天地幽几许,半卷闲书度芳华。
陈高明于北洋园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