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国学知识978751136390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图解国学知识9787511363909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8.23 4.2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梦华|责编:子衿

出版社中国华侨

ISBN9787511363909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0902552

上书时间2024-12-18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总说
  国学的定义是什么
  国学应该如何分类
  整理国故有哪些来龙去脉
国学经典
  经部
    《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仪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论语》
    《孟子》
    《孝经》
    《大学》
    《中庸》
    《尔雅》
    《方言》
    《说文解字》
    《春秋繁露》
    《四书集注》
    《皇清经解》
  史部
    三通四史
    二十四史
    《国语》
    《战国策》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南史》
    《北史》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竹书纪年》
    《汉纪》
    《后汉纪》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明实录》
    《清实录》
    《通鉴纪事本末》
    《唐会要》
    《明会典》
    《大清会典》
    《山海经》
    《水经注》
    《大唐西域记》
    《徐霞客游记》
    《洛阳伽蓝记》
    《贞观政要》
    《史通》
    《通典》
    《通志》
    《文献通考》
    《列女传》
    《蒙古秘史》
    《东华录》
    《大唐创业起居注》
    《华阳国志》
  子部
    《老子》
    《庄子》
    《管子》
    《墨子》
    《荀子》
    《韩非子》
    《列子》
    《吕氏春秋》
    《鬼谷子》
    《公孙龙子》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黄石公三略》
    《淮南子》
    《盐铁论》
    《论衡》
    《神灭论》
    曹操
    曹植
    阮籍
    陶渊明
    谢灵运
    陈子昂
    初唐四杰
    孟浩然
    王维
    李白
    王昌龄与岑参
    杜甫
    韩愈
    自居易
    刘禹锡
    柳宗元
    郊寒岛瘦
    李贺
    杜牧
    李商隐
    李煜
    唐宋八大家
    柳永
    晏殊、晏几道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周邦彦
    李清照
    陆游
    辛弃疾
    姜夔
    元好问
    元曲四大家
    前后七子
    徐渭
    汤显祖
    南洪北孔
    李渔与《闲情偶寄》
    蒲松龄
    吴敬梓
    曹雪芹
    刘鹗
    吴趼人
史学
  史书的体裁
    正史
    别史
    杂史
    野史
    纪传体
    编年体
    纪事本末体
    典志体
    会要体
    学案体
    起居注
    方志
    实录
    类书
    丛书
  史论
    属辞比事
    董狐笔和太史简
    春秋笔法
    成一家之言
    六家二体
    五志三科
    彰善瘅恶
    直书与曲笔
    史才三长
    博采与善择
    史学三要
    六经皆史
文化艺术
  音乐舞蹈
    古琴
    编钟
    磬
    箜篌
    古筝
    笛子
    琵琶
    二胡
    箫
    六代乐舞
    诗乐
    雅乐
    楚声
    燕乐
    尽善尽美
    乐与政通
    声无哀乐
    二十四况
    五声和七音
    六律
    乐调
    音乐
    《韶》乐
    知音
    靡靡之音
    三分损益法
    十二平均律
    工尺谱
    李延年
    赵飞燕
    万宝常
    李龟年
    唐玄宗
    杨贵妃
    《乐律全书》
    《高山流水》
    《阳关三叠》
    《梅花三弄》
    《秦王破阵乐》
    《霓裳羽衣曲》
    《春江花月夜》
    《胡笳十八拍》
    《汉宫秋月》
    《渔樵问答》
    《广陵散》
    《平沙落雁》
    《十面埋伏》
  戏曲
    戏曲
    诸宫调
    南戏
    杂剧
    京剧
    昆曲
    四大徽班进京
    同光十三绝
    生旦净末丑
    唱念做打
    脸谱
    梨园行
    秦腔
    川剧
    豫剧
    粤剧
    古典十大悲剧
    古典十大喜剧
    《窦娥冤》
    《琵琶记》
    《西厢记》
    《牡丹亭》
    《长生殿》
    《桃花扇》
    冷板凳
    跑龙套
    戏曲角色
    压轴戏
    独角戏
    叫板
    砸锅
  绘画与雕塑
    传神论
    气韵说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丹青
    写真
    中国画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文人画
    笔法
    墨法
    水墨写意
    工笔
    白描
    十八描
    用色
    构图与透视
    题款与印章
    虎头三绝顾恺之
    阎立本兄弟
    画圣吴道子
    唐代仕女画
    唐朝的青绿山水
    展子虔和《游春图》
    荆关北派山水
    江南画派
    黄家富贵
    徐熙野逸
    《 

内容摘要
 “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中华备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的总称。国学汇通思想学术、
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
仪民俗,蕴含国脉、国魂
、国本,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在。我们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的祖先留下了5000年文化遗产,国学知识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学习国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
文化传统,丰富自身内涵,更能修身养性,领悟历史智慧。
本书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力求在“新、奇、
趣”上下功夫。“新”就是鲜为人知的,很少被其他书籍提到的知识;“奇”就是不一般,能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趣”即是兴趣,也是趣味,是人们想看、愿意看的东西。同时,书中还选配了与正文相辅相成的精美插图,对相关内容加以图解,使读者身临其境,对国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中体味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精彩内容
 《诗经》的来源《诗经》原先称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都把它当儒家的经典来读,才叫作《诗经》的。
《诗经》来源于民间歌谣,上古的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朱自清语)。这就是《诗》中“国风”的来源了。《诗经》中的“雅”“颂”是宴会、祭祀的乐章,出自贵族之手。
《诗经》在成书之前,早就在口头流传了。《诗经》的作者是谁呢?因为没有相关的文献记载,至今尚不得知。按照历代的说法,大概是西周前后的时候,官方有专门搜集诗歌的人到民间“采诗”,然后记录下来;或是有宫廷乐师编写,再配上朝廷音乐,伴上舞蹈表演。
最初的诗是在有了文字以后,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写成的。这些记录诗歌的人是乐工,他们记录诗歌不是出于研究的目的,而是出于他们的职责,因为他们就是奏乐唱歌的;这就得把歌词记下来,制成了唱本儿。到了春秋时,出现了太师这个官职,他们是乐工的头儿,负责为各国宴会使臣时奏乐唱歌。太师们整理本国和别国乐歌,搜集乐词和乐谱,把歌曲按照贵族的口味包装出来。太师搜得的歌谣有乐歌和徒歌之分,徒歌是需要合乐才能唱的,往往在合乐的时候要
叠字或叠章,以增加歌曲的音乐美,所以歌词的原
貌便有些改变了。除此之外,太师们对贵族祭祖、
宴客、出兵、打猎时作的诗也有保存。这类诗的内容不外乎典礼、讽谏、颂
美等。后来,周天子和各国诸侯又要求臣民向他们献诗,以供乐工演唱。太师们把所有搜集到的诗歌编辑起来,据说有三千多首。
到了春秋末年,“道德丧而礼乐崩”,传说孔子有感
于这些诗歌的教化意义,决定把它们编订成册,将三千多首诗删到三百篇,取名《诗三百》,遂成《诗经》。从此,《诗经》做了“六书”之一,到了宋代还被选人了“四书五经”,成为读书人上进登科的必读之物。
《诗》言志俗话说“诗言志”,其实“诗”这个字就是“言”和“志”的合体。古代所谓“言志”总是牵扯着政治或教化。春秋时很流行赋诗,各国使臣往往在外交宴会上要点一篇诗或几篇诗叫乐工唱。这跟今人在KTV点歌演唱一样,只不过前者点诗一
定有政治的意味,以表达对某国或某人的愿望、感
谢、责难等。而且,点诗时往往不管上下文的意义,只拉出一章中的一两句,这种断章取义只是为了暗示政治。如《左传》上说,晋使赵孟出访郑国,郑伯就在垂陇设宴款待他。席间子太叔为赵盂赋诗:“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子太叔取的是《野有蔓草》的末两句,借以表达对赵孟欢迎之至。其实这首诗原是男女私情之作,他这样做只是为了“言志”,所
以不必在乎原诗的主旨了。
到了孔子时代,赋诗已经不常见了,孔子见它有教化意义,与儒家“温柔敦厚”的作风相似,就删诗成三百,称为“诗三百”,还教给学生学习,用诗来讨论修身的道理。成为“六经”之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他用玉比作人,教导学生做学问需下功夫才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来说的天生
丽质的美人,他却比作画画,说做事情是要一步步进行的。后来《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这个“志”就是指的教化。
到了以后,《诗三百》就称作《诗经》了。“诗”为何要“言志”?诗歌所要言的“志”到底是什么?闻一多认为,志有三义,即记忆、
记录和怀抱;朱自清认为,到了“诗言志”和“诗以言
志”这两句话,志已经指“怀
抱”了。
但春秋时列国的赋诗只是用诗,并非解诗;那时诗的主要作用还在乐歌,因乐歌而加以借用,不过是一种方便罢了。至于诗篇本来的意义,那时原很明白,用不着讨论。到了孔子时代,诗已经不常歌唱了,诗篇本来的意义,经过了多年的借用,也渐渐含糊了。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
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释这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最有权威的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断义——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变本加厉了。
P13-1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