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册978702017683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命册9787020176830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4.42 5.8折 5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佩甫

出版社人民文学

ISBN9787020176830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31736034

上书时间2024-12-13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佩甫,1953年10月出生,河南许昌人。1979年参加工作,历任许昌市文化局创作员、《莽原》杂志副主编、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等。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羊的门》《城的灯》《城市白皮书》《等等灵魂》,中篇小说《黑蜻蜓》《村魂》《田园》等。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内容摘要
《生命册》是著名作家李佩甫潜心五年,倾力打造的长篇小说,是其继《羊的门》、《城的灯》之后,“平原三部曲”的巅峰之作。这是一部自省
书,也是一个人五十年的心灵史。追溯了城市和乡村时代变迁的轨迹,书写出当代中国大地上那些破败的人生和残存的信念。在时代与土地的变迁中,人物的精神产生裂变,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在这些无奈和悲凉中,在各种异化的人生轨迹中,又蕴藏着一个个生命的真谛。《生命册》,2012年3月作家出版社初版。

精彩内容
我是一粒种子。
  我把自己移栽进了城市。
  我要说,我是一粒成熟的种子。我的成熟是在十二岁之前完成的。我还告诉你,我是一个有背景的人。我有许多老师,家乡的每一棵草都是我的老师……早在十二岁之前,我已读完了三千张脸,吃过了田野里生长的各种植物,见识过了各样的生死。此后生活的每一天都是过程了。过程是不可超越的。
  我身上背负着五千七百九十八亩土地(不带宅基),近六千只眼睛(也有三、五只瞎了或是半瞎,可他们都看着我呢),还有近三千个把不住门儿的(有时候,能把死人说活、也能把活人说死的)嘴巴,他们的唾沫星子是可以淹人的。
  我之所以把自己展览出来,是为了让你了解,在这个世界上人跟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有背景的。一个人的童年或者说是背景,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比如说,在我的潜意识里:电话铃响和狗咬声是一样的突兀。不过,现在不同了。狗也到城市里来了。
  在我最初进入城市的头一个十年里,你要问我最怕什么?我告诉你,我最怕的是电话铃声。每一次电话铃响,都会让我心惊肉跳!
  有时候,我又觉得我是一个楔子。
  强行嵌进城市里的一只柳木楔子。
  虽然我满身是芽儿,可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水泥地上扎下根来,长成一棵树?因为,家乡父老还等着我植下的荫凉呢。
  三十年前,当我背着行李来到省城的时候,下了火车,已是黄昏了。满眼都是灯。灯就象菊花一样一盏一盏开放着,却没有一盏是我的。可我心里仍然充满暖意,因为我是一个有“单位”的人了。那时候我顺着柏油马路往前走,公共汽车一辆一辆从我身边开过,自行车的铃声一串串响着,人流象潮水一样涌动,我知道他们都是有方向的人,回家的人。我也有方向,单位就是我的方向。我不急,我没有乘车。不是钱的问题(那时公共汽车坐一站五分钱,三站一毛),我是想用脚步丈量一下这座我很有可能就此扎下来的城市。
  每当我走过一两个路口,就会看到一个公共汽车的路牌。那时候的路牌很简约,一根刷了蓝白两色漆的铁杆子,杆子上挂着一个刷了红漆的铁牌子,牌子很多,一路车一个牌。牌子上标着通往各站的站名……那路牌叫人觉得亲切。我以后就是这个城市的人了。
  不客气地说,最初,我走在省城的柏油马路上就象是走在红地毯上一样,很幸福。路两旁亮着一盏盏路灯,那光芒是五彩的,这就是我的未来。周围的自行车铃声也十分悦耳,公共汽车刹车后的那一声“呲”很温馨,很生动……我很想给这个城市打声招呼,嗨一声:你大爷的,我来了。
  我边走边问,走了一小时四十六分钟,当我摸到单位的时候,我一下子就失去“方向”了。在学院门口,传达室的老者告诉我说:下班了。你明天再来吧。我说我是来报到的。老者说:我知道你是来报到的。人事部门的人都下班了。你明天来,明天上午八点……我站在那里,迟疑了很久,我不知道该往何处去?
  我有点懵。我顺着一条条街道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边走边想,我该往哪儿去呢?我甚至不知道饿。我只是在想,是不是到火车站去蹲一夜?虽然那时我兜里揣着一百二十六块六毛钱(这是我读研节约下来的),可我没有想到可以住旅馆。我根本就没有住旅馆的意识。再说,那时候还没有实行身份证制度,住旅馆是要证明的。在报到之前,我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那就是说,我现在是一个没有身份的人。我无处可去。
  就这么走着走着,我脑海里突然蹦出了一个念头:油菜!我紧紧地抓着这个念头不放,心里一边一边地念着:油菜。油菜。油菜。
  油菜是一个人的儿时小名。他也是无梁村人,吴老根家的儿子,大名叫:吴有才。吴有才在部队里当了三年工程兵,复员后转业到颍平市一家建筑公司当了建筑工人。记得夏天里他回家乡时我跟他见过一面,他穿着一件“的确凉”短袖衫,手上戴着一块手表,很骄傲地说:我们的工地迁到省里去了。在省城盖大楼,在某某路某某街……去呀,你们都去,到时找我!我知道,他也就这么顺口一说。他知道村里人没有机会到省城去,才这么说的。这叫“巧让客碰上热粘皮”,可我真的来了。
  在我苦思冥想之后,我终于想到了这么一个老乡,七不沾八不联的“关系”。可什么路什么街呢?我实在想不起来了。
  那是冬天,走着走着,天开始下雪了,小雪。城市的夜晚有灯撑着,那暖意是彩色的,也是有差别的。城市最寒冷之处,是让人看到了差别。
  在飘着雪花的夜晚,我顺着马路往前走。那时城市里刚刚时兴羊皮衣,百货商场的橱窗里展示着各式各样的羊皮;大街上行走的也是羊皮,有驼色、蓝色、红色和黑色的羊皮……羊皮衣一旦穿在女人的身上,皮带子一扎,腰就细溜了,屁股一扭一扭,更显臀肥。马路上响着很时尚的“的儿、的儿”的节奏,圆润饱满的节奏,叫人春心荡漾的节奏(后来,等我穿上羊皮衣的时候,城里已经没人再穿羊皮了,它过时了,成了三陪小姐的着装了)。那时,我的眼是在乡村里经过节俭训练的,尚不敢乱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