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素传--疯狂的幽灵(1921-1970)(精)978730815713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罗素传--疯狂的幽灵(1921-1970)(精)978730815713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5.81 5.1折 110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瑞·蒙克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57131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10元

货号3639445

上书时间2024-12-13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罗素的人生充满悲剧。罗素的一生成就卓越,悲剧色彩浓厚,着手创作这样的传记似乎是不可思议之举。不管怎么说,罗素早年对逻辑学和数学哲学的研究奠定了他在哲学史上的永恒地位,让他成为20世纪屈指可数的无可争辩的伟大哲学家之一。在他的后半生中,他获得了若干殊荣,其中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和英国女王颁发的功绩勋章。
瑞·蒙克所著的《罗素传--疯狂的幽灵(1921-1970)(精)》揭示的最可信的侧面之一是,罗素忍受并且造成了很多苦难,然而作者并不是说,罗素的人生中存在着令人悲哀的东西。作者发现,罗素的个人生活恰如一条漫长的情感之路,这条路遭到了严重破坏,作者在研究过程中不得不步步小心。仔细考察罗素这类人的生活历程常常是令人心碎的经历。

作者简介
瑞·蒙克,(RayMonk),英国哲学家,南安普顿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数学哲学和分析哲学的历史,长期致力于哲学家传记的写作,著有《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罗素传》、《奥本海默传》等。

目录
序言和鸣谢
第三部  1921-1938
  第一章  堕落天使:49岁时的罗素
  第二章  荒原上的道德历练
  第三章  自由和快乐之道
  第四章  新道德观
  第五章  离婚
  第六章  面向过去
  第七章  重返哲学研究
  第八章  罗素在美国
  第九章  原子弹爆炸了
  第十章  女王路41号
  第十一章  “记住自己的人性,忘掉其余的一切”
  第十二章  罗素的毒蛇
第四部  1938-1970
  第十三章  格瓦拉主义岁月
  第十四章  最后的显现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摘要
 罗素是20世纪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不仅在哲学和逻辑学方面有划时代的贡献,其思想对于公共领域也有深远影响。蒙克的《罗素传》(两卷本)材料详实,评价公正,深入探讨了罗素的个性、生活和学术活动,自出版以来就深受读者欢迎,瑞·蒙克所著的《罗素传--疯狂的幽灵(1921-1970)(精)》是第二卷,讲述其1921起直至去世的生活、工作、社会活动及影响。

精彩内容
 第一章堕落天使:49岁时的罗素“我的脑子现在不如从前。我已经过了最佳年龄,因此现在自然受人赞美了。”接近50岁生日那段时间,这是罗素常常挂在嘴上的那种诙谐的自谦之辞。1921年12月3日,他出席了在剑桥大学求学时认识的老友(这时已是事业有成的富裕律师)查尔斯·桑格在切尔西举行的宴会,对坐在身旁的弗吉尼亚·伍尔夫说了上面这一番话。置身于这样的朋友中间,罗素不禁深刻地意识到这个事实:30年前,他和桑格一起学习数学;与那时相比,他已经变了许多。弗吉尼亚·伍尔夫语气温和,一直在旁边催促(伍尔夫当天夜里在日记中写道,“伯迪是热情的自我主义者,这一点起到积极作用”),于是他开始反思出现在他身上的这些变化。他告诉她,他依然认为,数学是“最高贵的艺术形式”,然而它不是他本人希望重新从事的那种艺术了:“人50岁时大脑变得呆板;再过一两个月,我就50岁了。”(实际上,他次年5月才满50岁)他说,他可以撰写更多哲学著作,但是“我得挣钱”,于是从那以后,他的大多数著述都是有人付费的报刊文章。他从事严肃思想研究的日子已经结束了。他告诉伍尔夫,在28至38岁
之间,他“生活在地窖里,每天工作”,那时“激情控制了我”。如今,他已经接受了自己的状态,“我不再期望任何新的情感体验。我觉得,当我遇到一个新人时,已经不会发生什么浪漫的事情了”。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日记中如实记录了这些话语,既没有做出任何评价,也没有发表任何评论。
但是,罗素的其他朋友沮丧地发现,罗素出现了这些变化。两个月之后,韦布在位于格罗夫纳路的寓所中举行宴会。在比阿特丽斯·韦布的笔下,罗素“玩世不恭,说话诙谐,思维敏捷”,然而“不能与自己或者他人和平相处”。从政治角度看,她倾向于将他视为轻量级人物:“他态度从来都不严肃,他的经济和政治观点和他性情一样,随着个人的好恶波动……他过去懒散,没有耐心,不能通过深思熟虑的社会行动,解决让自由最大化的问题。”她认为,他总的说来已经沉沦了:如今,他扮演着堕落天使的角色,不乏靡菲斯特的诙谐,具有很好的分析头脑,常常嘲笑他人。这些因素让他成为给人刺激的同伴。但是,我带着悲伤,回顾对这位老友的看法。他作为文人,可能取得成功
;但是,我怀疑,他是否可以成为有价值的思想家?
我相当确定,他将不会获得爱情带来的幸福,不会进入创造性工作带来的平和心境。我回想20年之前的情景,伯迪·罗素专注思考抽象问题,散发着阳刚之气,做事显示出骑士风度,而且不乏同志情谊,亲切幽默,令人愉快,显示出完美的个人尊严,而且还带着
一点清教主义的意味。对比之下,我看到他现在的状态,不禁感到悲伤:他不修边幅,身体不佳,玩世不恭,未老先衰,与……一个举止轻浮、信奉实利主义哲学的女子在一起。况且,他并不而且无法尊重她。
比阿特丽斯·韦布一直以敏锐的目光,记录罗素的个性变化,然而以上描绘的用词特别尖锐,在某种程度上有所歪曲。其原因也许在于,她与罗素的第一
任妻子艾丽丝保持着忠诚的朋友关系,对他的第二任妻子朵拉持排斥态度(“一个其貌不扬的矮子”)——朵拉27岁,年龄只有艾丽丝的一半,但是比较显老
,不能被称为“姑娘”。
在以上日记中,弗吉尼亚·伍尔夫和比阿特丽斯·韦布对罗素进行了简短的描述,特别突出的一点是他给老友们的感觉:在1921年,他们必须做出努力,才能理解罗素在人生和个性上出现的变化。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以来,罗素经历了许多事情,疏远了他的朋友们;战争结束之后,他很长时间身在国外,先是在苏联,后来在中国。现在,他娶了新妻子,回到他们之中,从事的新职业是记者兼演说家,在人生的若干基本方面有了新的态度。鉴于这些原因,他看来肯定需要与朋友共度许多时间,一方面反思这些变化,另一方面试图解释,他们在19世纪90年代认识的那个伯特兰·罗素——那个态度认真、自命不凡、主要爱好是沉思逻辑学和数学领域中的抽象真理的年轻人——后来的人生经历。
P3-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