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拙匠随笔(精)/大家小书978720012006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拙匠随笔(精)/大家小书978720012006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6.16 4.5折 3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思成|编者:林洙

出版社北京

ISBN9787200120066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3612646

上书时间2024-12-13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拙匠随笔》称得上是一本“大师小书”,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在本书中,梁思成先生以随笔的方式,漫谈中国的建筑与城市规划,话题性强,文笔优美,深入浅出。本书的上编“拙匠随笔”收入梁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多篇建筑科普作品,寥寥数语,解释清楚了建筑学是什么、建筑师是怎样工作的等来自公众的疑问,并饱蘸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撰写了《祖国的建筑》、《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与建筑的艺术》等文章。阅读这些文章,一个伟大的建筑学家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会人,中国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1924年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1927年获建筑硕士学位,同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928年回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并任系主任和教授。1931年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193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建筑史。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任系主任。1947年获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48年届“中央研究院”院士。梁思成先生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中国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主持并参加调查过多处古代建筑的实例,对中国古代建筑、古代艺术发展、特征和成就进行过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加首都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设计作品主要有:1919年设计清华大学王国维先生纪念碑,1934年设计北京大学地质馆,1949年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1952年主持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等。主要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注释》《中国雕塑史》等。

目录
上编  拙匠随笔
  建筑被包含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美术)
  建筑师是怎样工作的?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从“燕用”——不祥的谶语说起
  从拖泥带水到干净利索
  谈“博”而“精”
  祖国的建筑
  中国建筑的特征
  建筑和建筑的艺术
中编  城市与规划
  市镇的体系秩序
  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梁陈方案
  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
  北京——都市计划中的无比杰作
  致周总理信——关于长安街规划问题
下编  建筑闲谈
  致东北大学建筑系第一班毕业生信
  清华大学营建学系(现称建筑工程学系)学制及学程计划草案
  致彭真信——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问题
  致车金铭信——关于湖光阁设计方案的建议
  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

内容摘要
 《拙匠随笔》分为拙匠随笔、城市与规划、建筑闲谈三部分,收入梁思成先生的多篇科普作品,另外还收入几篇梁思成先生关于中国古建筑的短论文。

精彩内容
 宋朝名画家李公麟在他的《放牧图》中对于重复性的运用就更加突出了。整幅手卷就是无数匹马的重复,就是一首乐曲,用“骑”和“马”分成几个“主题”和“变奏”的“乐童”。表示原野上低伏缓和的山坡的寥寥几笔线条和疏疏落落的几棵孤单的树就是它的“伴奏”。这种“伴奏”(背景)与主题间简繁
的强烈对比也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
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就举首都人民大会堂为例。它的艺术效果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就是那几十根柱子。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上,这一列和另一列柱子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
至于其他门、窗、檐、额等等,也都是一个个依样葫芦。这种重复却是给予这座建筑以其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形象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开始就以一
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干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干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
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
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颐和园里的谐趣园,绕池环览整整360度周圈,也可以看到这点。
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800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
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
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干变万化的吗?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又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且先以这样的花窗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干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
作用。
12年来,我们规划设计人员在全国各城市的建筑中,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能尽满人意。为了多快好省
,我们做了大量标准设计,但是“好”中既也包括艺术的一面,就也“百花齐放”。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互不和谐,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干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今天先把问题提出,下次再看看我国古代匠师,在当时条件下,是怎样统一这矛盾而取得故宫、颐和园那样的艺术效果的。
P22-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