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的写作课(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9787555274230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6
¥
36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梁晓声
出版社青岛
ISBN9787555274230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30618813
上书时间2024-12-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小学生的想象世界是丰富的,如何让他们的想象力变成生动的文字跃然纸上呢?著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梁晓声先生根据自己多年写作经验,结合最新的小学语文课程大纲,为广大小学生编写了这本作文指导用书,手把手指导小学生作文写作,深度挖掘小学生的文学创作天赋,为小读者日后的作文写作设立一个高水准的起点。
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1949年生于哈尔滨市建筑工人家庭,祖籍山东荣成——父亲少年时跟随乡亲们“闯关东”,后来在哈尔滨市成家。梁晓声初中毕业于哈尔滨市二十九中学,适逢“文革”,不能继续升学也不能就业;两年后又逢“上山下乡”运动,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兵团知青”,先后做过知青班长、连队小学老师、团报道员、木材加工厂抬木工。
1974年,梁晓声被木材加工厂推荐,成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1977年,梁晓声从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先后任剧本编辑编剧;1988年,梁晓声调入当年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梁晓声调入北京语言大学,任中文系教授至今。
到目前为止,梁晓声创作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2300多万字,由青岛出版社结集为50卷的“梁晓声文集”——现已出版长篇部分20卷。
梁晓声在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创作方面获奖多多,不少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并有不少作品被译成外文;梁晓声亦发表了大量散文杂文、随笔、社会时评,同样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反响。
梁晓声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当之无愧的多面手,“常青树”。自上世纪80年代初始,他的许多作品非但没有被边缘化,反而更加以其鲜明的人文性和对时代的思考性越来越成为无法被忘却的文学经典……
目录
自序
说在前边的话
第一章
愉悦的心情让难事变易
第二章
想写好作文就不能重理轻文
第三章
合理上网,多读好书
第四章
中学生作文的意义叩问
第五章
向名家名作学习
第六章
多种构思
第七章
“改造”和续写
第八章
议论文怎样议、怎样论?
第九章
“费脑筋”的议论文
第十章
中学生应该懂得的道理与“道理”
第十一章
好品德出好作文
第十二章
文字是文章的肌肤
结束语
内容摘要
跟畏难情绪“拜拜”,让写作文变成一件乐事!
以名作为例,名家写作思路大揭秘!
“改造”、续写文学作品,原来作文练习这么有趣!
亲近人文元素含量高的文艺和文化,将人文的“牛痘”刺种在思想中!
……两千万字的写作实践和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凝聚成书,梁晓声老师要告诉你的“真经”太多!
请翻开这一卷!
精彩内容
愉悦无难事世上某些使人畏难的事,其实可以变成使人愉悦的事。以愉悦的心情做事,并且善于总结经验,那些难事渐渐也就不再使人觉得多么难了。
世上有些事对任何人都是难事,并且因人的主观意志和努力而改变其困难程度,比如攀登珠峰之类的登山运动,比如特种兵接受训练。此类事的困难程度肯定因人的体能状况和经验有无而有不同,但客观的难度也是肯定的。
你怀着不好的心情去登珠峰,是一件难事;你怀着好心情去登,也绝不会变得容易。你不情愿地参加特种兵训练,那种训练对你是艰苦异常的;你写了血书豪情万丈地主动要求参加训练,其训练的艰苦程度也绝不会减少。
但世上也有另外某些事,看上去很难,以那些事为“专业”的人,却不觉得有多么难,常常能以愉悦的心情做那些事,比如杂技冒险家走钢索、特技表演者表演飞车。
世上还有一些事,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非但算不上什么难事,本质上还属于能使人获得愉悦的事。
在我看来,写一篇较好的作文,对于中学生就是“能使人获得愉悦的事”。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只是写一篇较好的作文而已,不是一篇干载不朽的传世美文,或是一篇可供全世界中学生
们顶礼膜拜的经典作文。自从有中学以来,迄今为止,全世界不知毕业过多少中学生了,往少里算,也能有中国目前的人口这么多了。那么他们写过的作文数量,估计得有全世界人口数的几倍了吧。可这些作文中却从没出现过什
么经典作文,足见全世界的中学语文老师们对中学生的要
求,从来就没高到使他们有理由感到为难的地步。
“不来噻”缝棉衣我认为,中学生写一篇较好的作文,并不比一名中学男生拆洗并重新缝好一件棉袄难到哪去——我指的是此前从没动过针线的中学男生。
我为什么要这样来比呢?
容我细说端详。在知青的年代,我所在的排里有一名上海男知青,下乡时年龄很小,是当年的初二学生。下乡三年,还没自己拆洗过被褥。每次拆洗,都是他的班长帮忙。他当然也过意不去,干恩万谢的,却总强调自己笨,连说:“这种事,阿拉天生不会做的。弄不好,不来噻,不来噻!”于是大家就送了他个绰号“不来噻”。
那年夏季,女知青们带头拆洗并重新缝好她们的黄棉衣。男知青们见她们的棉衣重新缝好后那么干净,便也动手拆洗重缝。这种事,有几个知青是下乡前就做过的呢?
都没做过,都“不来噻”的。但女知青们能做好的事,男知青们有什么做不好的呢?大家不都同样长着一双手嘛!
不久,宿舍里不少男知青的棉衣也变新了,干干净净的了。“不来噻”特羡慕,央求班长帮他拆洗重缝。班长很爽快,说:“可以啊。不过这次你得自己拆,自己洗,我当班长的只替你缝。”于是,“不来噻”就将他那件脏兮兮的棉衣拆了,洗了。而知青中就有些人觉得,应该帮助”不来噻”一举改掉“不来噻”的臭毛病。他们坚决阻止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