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可管理978751643015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亦可管理978751643015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9.01 6.3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郝颖辉//孟锴|

出版社企业管理

ISBN9787516430156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32131981

上书时间2024-12-03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郝颖辉曾留学日本、美国,经济学硕士。2008—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学习,获得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着十余年的从业经验;2018年后,职业重点转向儿童心理学领域,和本书的另一位作者孟锴老师一起开办公益讲堂,从事儿童健康心理的研究,创立“苹果树法则”。 孟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2008—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学习,获得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和本书的另一位作者郝颖辉老师共同创立“苹果树法则”。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行为篇

第 1 章?行为管理与引导
您遇到了这里的哪个问题? /? 004
带来启发的有趣实验? /? 005
为什么批评、惩罚不管用? /? 007 
“小”方法大有可为? /? 008
常见难点逐个击破? /? 011
对关键障碍的突破? /? 015
实用技巧易学好用? /? 017
亦可故事:夸奖的魔力? /? 021
故事解读? /? 023

第二篇?沟通篇

第 2 章?倾听决定沟通质量
孩子特别执拗,怎么沟通? /? 028
揭示规律的沟通层次理论? /? 029
对理论的深入理解? /? 031
良好沟通要有“安全的耳朵”? /? 034
实践方法是鼓励孩子表达? /? 036
做不到?诀窍是倾听而不要预判? /? 038
亦可故事:巧克力是我的? /? 041
故事解读? /? 042

第 3 章?表达带来良好沟通
我没说什么他怎么就不高兴了? /? 046
实用的沟通类型理论? /? 047
改善沟通要学会不指责? /? 050
重要的表达技巧是共情? /? 052
警惕非言语沟通“出卖”你? /? 053
通过讨论来解决事情? /? 054
“听”与“说”汇总解决沟通问题? /? 055
亦可故事:加加减减的小星星? /? 057
故事解读? /? 059

第三篇?情绪篇

第 4 章?情绪管理
歇斯底里的“坏小孩”? /? 064
心理学对情绪能力的重视? /? 065
情绪能力受用一生? /? 067
正确认识情绪? /? 069
情绪教育的最佳时机? /? 072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 074
亦可故事:水花? /? 079
故事解读? /? 081

第 5 章?情绪疏导
哭闹起来没完没了? /? 084
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 085
让情绪像流水一样自然流淌? /? 087
诀窍:把情绪和事件分开? /? 089
把“哭闹”讲透? /? 092
亦可故事:眼泪的秘密? /? 097
故事解读? /? 099

第 6 章?欲望管理
规矩严格vs溺爱孩子? /? 102
成年人也无法抗拒的曲奇饼干实验? /? 103
适当满足孩子的欲望? /? 104
满足欲望的实用方法? /? 106
目的是体验到满足感? /? 110
亦可故事:“咔哧咔哧咔哧”? /? 111
故事解读? /? 114

第 7 章  父母情绪调节
总是忍不住发脾气,我不是个好妈妈? /? 116
了解一下交感神经? /? 117
优先调整好家长自身的状态? /? 118
控制情绪的实用方法? /? 120
“对不起”是奇妙的三个字? /? 125
亦可故事:一壶好茶? /? 128
故事解读? /? 130

第四篇?性格篇

第 8 章?性格多样性
怎么就“扳”不过来他这个“臭毛病”? /? 136
简单实用的性格类型? /? 137
承认他,接纳他,欣赏他? /? 139
不被接纳会带来深层次的痛苦? /? 141
关键的突破在于欣赏? /? 143
深层次的课题在于接纳自我? /? 144
亦可故事:独特的花朵? /? 145
故事解读? /? 148

第 9 章?自我掌控
孩子怎么闷闷不乐,毫无活力? /? 150
小老鼠和养老院实验? /? 151
掌控力是生命活力的源泉? /? 153
不要剥夺孩子的掌控力? /? 155
帮助孩子重获掌控力? /? 156
我们自己呢? /? 157
亦可故事:孩子,放学了你可以尽兴地玩(亦可爸爸篇)? /? 161
故事解读? /? 163

第 10 章?破除比较
“比较”时代的人人自危? /? 166
获得幸福的关键在于发挥优势? /? 167
真实的幸福体验? /? 169
探索优势,接纳短板? /? 170
破除比较的关键? /? 173
优势理念在生活中的实践? /? 174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179
亦可故事:黑白之间(亦可爸爸篇)? /? 180
故事解读? /? 183

第 11 章?拥抱变化
都是这件坏事害苦了我? /? 186
开启人生崭新大门的ABC法则? /? 187
接纳现实的不完美? /? 189
现实并非眼见为实? /? 191
拥抱颤抖? /? 192
对ABC法则的活学活用? /? 194
亦可故事:生日惊喜? /? 196
故事解读? /? 198

第五篇?社会篇

第 12 章  保护物权
我让孩子与小朋友分享玩具他偏不干? /? 202
儿童的认知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 /? 202
尊重孩子的物权? /? 204
孩子之间的社交就交给孩子吧? /? 206
做不到该怎么办? /? 207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更多应用? /? 208
亦可故事:一片树叶? /? 211
故事解读? /? 213

第 13 章  保护安全感
吓唬管用吗? /? 216
极有价值的陌生情境实验? /? 217
随时注意保护安全感? /? 218
合理应对恐惧? /? 221
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 224
亦可故事:没有大灰狼的世界? /? 226
故事解读? /? 228

第 14 章?激发学习动力
学习难题令人发愁? /? 232
分析“鸡娃”的危害? /? 232
对背后原因的深入分析? /? 236
解决学习难题的核心理念? /? 239
消除家长的焦虑心理? /? 242
应对“鸡娃”的紧急措施? /? 244
培养自信的正确方法? /? 247
亦可故事:学习风波? /? 251
故事解读? /? 253

第 15 章  培养学习习惯
“佛系”就对吗? /? 256
对孩子好有什么不对? /? 256
自律的作用是智商的两倍? /? 257
培养自律能力的具体方法? /? 259
提高成绩的正确方法? /? 263
眼光放长远,把选择权交还给孩子? /? 266
亦可故事:一个都不能少? /? 268
故事解读? /? 271

第 16 章?预防校园霸凌
丑恶的校园霸凌现象? /? 274
深入分析校园霸凌的特点? /? 275
鼓励孩子表达意愿以预防校园霸凌? /? 279
预防校园霸凌的具体实践? /? 281
当校园霸凌发生时该如何应对? /? 287
亦可故事:最好的礼物? /? 291
故事解读? /? 293

第 17 章?当孩子犯错时
被告状令家长难堪? /? 296
高自尊与低自尊的人生差别? /? 297
绝不当众羞辱孩子? /? 298
避免二次伤害? / 300
保护孩子的信任感? /? 301
了解真相的巧妙方法? /? 303
加强孩子同理心的培养? /? 304
亦可故事:三个“戏精”? /? 305
故事解读? /? 308

第 18 章?压力管理
压力的危害? /? 312
减压方法分析? /? 312
做好孩子的压力管理? /? 315
减压方法的生活实践? /? 317
亦可故事:谁都会紧张啊? /? 323
故事解读? /? 325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科学心理学为背景,探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孩子各方面的问题分类来结构内容,共分为五篇,即行为篇、沟通篇、情绪篇、性格篇、社会篇,篇下设十八个章节。行为篇讲述对孩子的行为管理与引导;沟通篇讲述倾听对沟通质量的影响,以及表达对沟通的作用;情绪篇讲述情绪管理、情绪疏导、欲望管理、父母情绪调节;性格篇讲述性格多样性、自我掌控,以及孩子与父母的性格差异等内容;社会篇讲述保护物权、保护安全感、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习习惯、压力管理等内容。每一章对应一个方法,每一章后附一个小故事,同时穿插示范图片,生动、形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理论联系生活实际,为家长提供解决孩子成长期各类问题的整体方案。

精彩内容
第1章行为管理与引导
您遇到了这里的哪个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沟通、情绪、性格等,都在考验着家长的能力,该如何应对。其中,首要的就是行为问题了,孩子层出不穷的错误行为令家长叫苦不迭:不好好吃饭;不好好刷牙;出去玩时到处乱跑,到时间了却怎么也叫不回家……诸如此类的行为问题不胜枚举,令家长应接不暇。
“一出门就到处乱跑,我都追不上,跑丢了可怎么办?我都那么严厉地批评他了,怎么就是不听呢?”“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哭着不肯进去,抱着我不撒手,我都说了她多少遍了,怎么都改不了!”都上学了,还不知道自己整理书包,天天丢三落四的。各种招儿都用了,惩罚得也够狠了,我都不忍心了,可他还是那样,唉……”上述行为问题,您一定不陌生吧?为了纠正这些错误行为,家长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有的反复提醒,有的批评惩罚,有的“威逼利诱”。这些方法是五花八门,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不管用,效果不佳。也许一开始确实有点效果,冲孩子吼几句,孩子一时害怕了,被迫做到了,过后还是一切如旧,令家长苦不堪言。更让人担心的是,不论是批评、惩罚,还是吓唬、发怒,无疑都是在破坏亲子关系的,不仅收效甚微,还使得孩子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这可怎么办呢?孩子的行为问题没有得到改善,状态也越来越差,家庭氛围当然好不到哪儿去。
家长不禁要问了:为什么批评、惩罚就不管用呢?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改善孩子的行为问题呢?如果这样的方法还能以保护亲子关系为前提,那该有多好啊!
带来启发的有趣实验既然要分析行为方面的规律,那么一个与行为引导相关的实验就非常值得借鉴,会对我们找出办法有所启发。这个有趣的实验是用小狗来完成的。
科学家制作了一个特殊的箱子,让一只小狗在里面自由玩耍。箱子里有一个按钮,小狗并不知道那有什么用,但是当它一不小心碰到了这个按钮时,“啪嗒”,就会从箱子顶端掉下一块肉,小狗很高兴地将肉吃了,这时,它还是不知道肉和按钮之间有什么联系。小狗继续玩耍,偶然间又碰到按钮,接着又掉下来一块肉。就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小狗知道了只要压按钮(行为)就会有肉吃(奖励),于是,小狗开始主动去实施压按钮这个行为。
由此,科学家证明了,通过对某一特定行为进行奖励,可以有效地引导其学会这一行为。接着,心理学家证明了人类同样遵循这一规律,尤其对孩子非常适用。上述实验就是心理学界著名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后来,这一发现成为整个学习理论的基础理论。
您不需要记住“操作性条件反射”这样拗口的名词,也不需要搞清楚它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有什么区别,您只需要明白一点,这个实验是针对各种行为学习的一个简化模型,它提示我们,如果想让孩子(小狗)学会一个行为(压按钮),只要在孩子(小狗)出现这个行为时给予奖励(给肉吃),就可以有效地对正确行为进行强化,帮助孩子(小狗)逐渐学会这一正确行为。
现实生活当然不像实验室环境那么简单,但是由于它揭示了“强化目标行为引发学习”这一普遍规律,使得这个实验对我们引导孩子的各种行为有着广泛的适用性。不论是吃饭、刷牙、不乱跑,还是其他种种具体行为,都是“目标行为”的一个实例,自然都符合这一规律。这也意味着,令家长头疼的孩子的各种行为问题,实际上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统一解决方案,只不过对孩子的奖励有别于对小狗的“给肉吃”的奖励,更多的时候是夸奖。
那么问题来了。和实验中着重于强化正确行为所做的努力不同,家长似乎更倾向于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呢?如果说“强化目标行为引发学习”的话,那么批评、惩罚所带来的实际作用又是什么呢?
第1章行为管理与引导
您遇到了这里的哪个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沟通、情绪、性格等,都在考验着家长的能力,该如何应对。其中,首要的就是行为问题了,孩子层出不穷的错误行为令家长叫苦不迭:不好好吃饭;不好好刷牙;出去玩时到处乱跑,到时间了却怎么也叫不回家……诸如此类的行为问题不胜枚举,令家长应接不暇。
“一出门就到处乱跑,我都追不上,跑丢了可怎么办?我都那么严厉地批评他了,怎么就是不听呢?”“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哭着不肯进去,抱着我不撒手,我都说了她多少遍了,怎么都改不了!”都上学了,还不知道自己整理书包,天天丢三落四的。各种招儿都用了,惩罚得也够狠了,我都不忍心了,可他还是那样,唉……”上述行为问题,您一定不陌生吧?为了纠正这些错误行为,家长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有的反复提醒,有的批评惩罚,有的“威逼利诱”。这些方法是五花八门,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不管用,效果不佳。也许一开始确实有点效果,冲孩子吼几句,孩子一时害怕了,被迫做到了,过后还是一切如旧,令家长苦不堪言。更让人担心的是,不论是批评、惩罚,还是吓唬、发怒,无疑都是在破坏亲子关系的,不仅收效甚微,还使得孩子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这可怎么办呢?孩子的行为问题没有得到改善,状态也越来越差,家庭氛围当然好不到哪儿去。
家长不禁要问了:为什么批评、惩罚就不管用呢?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改善孩子的行为问题呢?如果这样的方法还能以保护亲子关系为前提,那该有多好啊!
带来启发的有趣实验既然要分析行为方面的规律,那么一个与行为引导相关的实验就非常值得借鉴,会对我们找出办法有所启发。这个有趣的实验是用小狗来完成的。
科学家制作了一个特殊的箱子,让一只小狗在里面自由玩耍。箱子里有一个按钮,小狗并不知道那有什么用,但是当它一不小心碰到了这个按钮时,“啪嗒”,就会从箱子顶端掉下一块肉,小狗很高兴地将肉吃了,这时,它还是不知道肉和按钮之间有什么联系。小狗继续玩耍,偶然间又碰到按钮,接着又掉下来一块肉。就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小狗知道了只要压按钮(行为)就会有肉吃(奖励),于是,小狗开始主动去实施压按钮这个行为。
由此,科学家证明了,通过对某一特定行为进行奖励,可以有效地引导其学会这一行为。接着,心理学家证明了人类同样遵循这一规律,尤其对孩子非常适用。上述实验就是心理学界著名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后来,这一发现成为整个学习理论的基础理论。
您不需要记住“操作性条件反射”这样拗口的名词,也不需要搞清楚它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有什么区别,您只需要明白一点,这个实验是针对各种行为学习的一个简化模型,它提示我们,如果想让孩子(小狗)学会一个行为(压按钮),只要在孩子(小狗)出现这个行为时给予奖励(给肉吃),就可以有效地对正确行为进行强化,帮助孩子(小狗)逐渐学会这一正确行为。
现实生活当然不像实验室环境那么简单,但是由于它揭示了“强化目标行为引发学习”这一普遍规律,使得这个实验对我们引导孩子的各种行为有着广泛的适用性。不论是吃饭、刷牙、不乱跑,还是其他种种具体行为,都是“目标行为”的一个实例,自然都符合这一规律。这也意味着,令家长头疼的孩子的各种行为问题,实际上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统一解决方案,只不过对孩子的奖励有别于对小狗的“给肉吃”的奖励,更多的时候是夸奖。
那么问题来了。和实验中着重于强化正确行为所做的努力不同,家长似乎更倾向于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呢?如果说“强化目标行为引发学习”的话,那么批评、惩罚所带来的实际作用又是什么呢?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