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故事(第二辑)灵岩寺:无边佳境绝尘埃9787548847267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2.04
4.7折
¥
68
全新
仅1件
作者朱军营
出版社济南
ISBN9787548847267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31249315
上书时间2024-11-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商品简介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位于山东济南市西南泰山北麓长清县万德镇灵岩峪方山之阳。自东晋开始创寺,佛图澄的高足僧朗在此建寺。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灭法,佛事遂废,至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再兴。正光元年(520)法定禅师来此游方山,爱其泉石,重建寺院,逐渐兴旺。此后,唐、宋、元、明各代为寺院盛期。盛时有僧侣500余人,殿宇50余座,形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直至清乾隆十四年(1749),仍有殿宇36座,亭阁18座,无一不显现出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雕刻技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灵岩寺,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本书以通俗的语言讲述灵岩寺的传奇故事,有利于面向济南内外的读者群众,普及灵岩寺的存在及价值,打响济南城市品牌。
作者简介
朱军营,1990年生,金华市作协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知名历史博主,文史专栏作家,今日头条千人万元签约作者。常于《中国国家历史》《解放日报》《澎湃新闻》《新京报》等媒体杂志刊发文章,曾荣获头条自媒体浙江省十强、头条文化类十大账号、新锐历史作者等荣誉。
目录
第一章 造化一佳境
第二章 禅师始重生
第三章 福祸两相依
第四章 宝塔证繁华
第五章 海内存名刹
第六章 帝王赐寺碑
第七章 天下四绝首
第八章 传承放光辉
第九章 世间有蓬莱
第十章 千古灵岩寺
内容摘要
本书以时间为轴,人物相关故事、灵岩八景等景点为辅,重点解说千佛殿彩塑罗汉、墓塔林、辟支塔、石刻等核心文物价值,以及解读其建筑结构特色,阐述灵岩寺为何被誉为“四绝第一”。除了描述关于灵岩寺那些引人入胜的民间趣事和名人轶事以外,还将着重笔墨阐述灵岩寺在中国禅寺院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体现灵岩寺作为齐鲁大地人文美景科考价值于一体的佛门重地的重要地位。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
主编推荐
当灵山古刹清洗去凡尘俗念,你才会感叹,果然是“不至灵岩不成游”!
精彩内容
当然了,这些故事很显然都是为了烘托灵岩山之“灵”,不过为何灵岩寺周边有如此多的泉眼,且各个来历非凡,还真值得一说。
众所周知,济南自古以泉闻名。《春秋·桓公十八年》中就有“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公”是指鲁桓公,“齐侯”是指齐襄公,“泺”实际上就是大名鼎鼎的趵突泉的古称。也就是说,鲁桓公和齐襄公曾相约在趵突泉商讨一些事情。要知道两国国君相会地址可不是说随便想选哪儿就是哪儿的,不仅要
环境优美、颇具名气,还得是个代表性的地方,以彰显对双方的尊重。也就是说,早在公元前694年,以趵突
泉为首的济南名泉,就已经在中华大地上颇具名望了。
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就曾说:“齐多甘泉,冠绝天下。”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也在其著作中对济南泉水颇多赞誉:“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盖其他郡有泉一二数,此独以百计。”由于特殊的地貌结构,济南不仅泉水的质量高,而且泉眼还多。根据济南名泉研究会、济南市
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2003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济南辖区共有泉水733处,“甲天下”之名实至名归。
济南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也引起了相关人士的关注,所以早在金代就有一块列数济南名泉的《名泉碑》,可惜原碑早已被历史所湮没,不知所踪。好在其碑文却被元代于钦的《齐乘》一书收录,并在“大明湖”条目中列举济南七十二眼名泉,并加注地理位置。
到了明朝,诗人晏璧写了一
组《七十二泉诗》,每泉一
首,由此“济南七十二泉”名扬天下。
2004年济南名泉研究会、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等单位联合开展“济南新七十二泉”评审活动,最后经公众投票产生了济南人心中最为有名的七十二眼泉水,其中位于灵岩寺的袈裟泉、卓锡泉和檀抱泉因其浓厚的人文历史、千年不衰的泉清水秀,赫然在列。
其中,袈裟泉是灵岩寺诸泉中名声最大的,早前又叫作独孤泉、印泉,位于灵岩寺东南侧“转轮藏”庙遗址
东侧路南悬崖之下。该泉泉源旺盛,水质清澈甘美,池周危岩峭壁,顶上灌木丛生
,一直以来都是灵岩寺的主要饮用水源。袈裟泉得名是因为其边上有一块高2.05米、宽1.94米的巨石,石上有类似袈裟上的田宫格纹路,也被叫作“铁袈裟”。铁袈裟
当然不可能真的是因为法定禅师念佛号从地底涌出的铁
块截留产物,那它到底又是何方神物,到底是人为雕刻还是自然生成的玄妙纹路呢?
马大相的《灵岩志》有云:“昔有隐者姓独孤,结茅泉侧,后人以姓命泉也。
”说的是原来有个人姓独孤,在袈裟泉边结庐而居,于是袈裟泉当时就叫作独孤泉。在《济南府志》中,明朝万历年间的济南进士刘亮采,因不爱仕途爱山水,故而辞去官职隐居在灵岩寺,为了学习达摩祖师的面壁修行,他也在袈裟泉边结庐而居。然而由于孤谐音狐,刘亮采自然不高兴,遂把独孤泉改名为“印泉”,印即佛家中的印证功果之意。那为什么刘亮采讨厌狐呢?根据文献记载,刘亮采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却身形侏儒,可能是因为身有狐臭,或者被人形容为狐,才让刘亮采讨厌“狐”字吧。颇为有趣的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在其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单列一篇《刘亮采》,其主人公便是使用刘亮采为蓝本的。
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在其《山东考古录》中就说,济南地区自古产铁
,不管是鼎鼎大名的济南府学文庙的铁牛,还是灵岩寺的铁袈裟,实际上都是汉代铁官冶铁时所遗留下来的产物。
顾炎武的说法是靠推理,而清代著名的金石考古学家黄易则进行了实地考察。
他广泛收集灵岩寺相关材料,研究山东金石古迹一一对应,甚至还画了《铁袈裟》一图,并在图中题字:“魏正光时,僧法定住灵岩。达摩殿后有铁物自地涌出,六尺许,如袈裟披摺之状。有分书‘铁袈裟’三字,疑金元人笔。后移置崖下建亭焉,或云铸钟不成。”从这儿来看,虽然黄易辛苦考证,然而得出的结论居然还是地底涌铁,只能说时代限制了他的思维。
P22-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