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之书(上下)(精)/埃德蒙·雅贝斯文集9787559833044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89.85
5.2折
¥
172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埃德蒙·雅贝斯著刘楠祺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出版社
ISBN9787559833044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72元
货号31055031
上书时间2024-11-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埃德蒙·雅贝斯(Edmond Jabès,1912—1991),法国诗人、作家、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犹太人。“二战”后法国 的文学人物之一,对德里达、布朗肖等法国思想家产生过深刻影响。生于埃及,熟谙法语。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被迫离开埃及流亡巴黎,1967年加入法国国籍。同年成为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上展示其作品的四位法语作家之一(另三位是萨特、加缪和列维-斯特劳斯)。1987年获法国国家诗歌大奖。
刘楠祺,北京人,1982年于北京西语系法语专业。文学译著有波德莱尔《恶之花》《巴黎的忧郁》、耶麦《晨昏三钟经》《春花的葬礼》等,并在相关期刊翻译发表博纳富瓦诗论若干篇。
目录
第一卷 问题之书
献词
在书的门槛
而你将在书中叭
缺席者之书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生者之书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二卷 于凯尔之书
献词
弁言
第一部
空白的空间
财产的份额
萨拉和于凯尔在种子与符号中的肖像
镜子与围巾
萨拉和于凯尔在呼号中的肖像
双眼合上的声音
石与沙的对话
第二部
保持与书的联系
书写的习惯
我没有片刻描述过你的脸
变冷的灯
学者与不速之客在于凯尔·塞拉菲参与下的对话
第三部
于凯尔的日记
萨拉的日记之一
萨拉的日记之二
恋人们超越时间的对话
萨拉的日记之三
第四部
非场域的精神之一
非场域的精神之二
面纱与贞女
造物主垂下的眼睑
死亡的反叛
渎神的话语
往昔和往昔之间的对话
艄公与滨河居民的对话
秩序与平衡
第五部
清晨
致加布里埃尔的信
海之手
南方
第三卷 向书回归
献词
弁言
第一部
河岸与界石
闪电与光
考验与书
衰落与流亡
大地
珠与剑
指针与表盘
掀起的帷幔
空间与时间
学者与不速之客在于凯尔·塞拉菲参与下的新对话
循环
第二部
王的世纪
同盟
洞
三个问题
第三部
距离与重点
没有门窗的墙
杰里科的玫瑰
拒绝与庇护
汗之珠
第四卷 雅埃尔
献词
弁言
叙事之前的时间
我在书内外的角色
海之光
时间的恐惧
几个世纪的冗长对话
三联镜
乐园
造物主之死
叙事
雅埃尔之死
日记之一
日记之二
日记之三
本书
第五卷 埃里亚
在后书的边界
后书
一汪水洼
词语的破镜
从白昼到白昼的影子
反测
死去之记忆的记忆
书中的书
深渊的抵押
自我的诞生
艳阳下,举动
透明的时间
书
门之一(边缘)
门之二(名字)
门之三(卢森堡花园的某个午后)
门之四(弟子)
第六卷 亚埃里
前书之前:一
前书之前:二
微光的门槛
目光的门槛
空无的门槛
前书之一
无处可寻
书写
在书的直觉中
前书之二
前书之一的犁沟中
前书之二的犁沟中
话语应答雅埃尔名字的地方
前书之三
空白笔记本
注释
耶路撒冷本一耶胡达大街的首个夜晚
本一耶胡达大街的第二个夜晚
围绕雅埃尔和埃里亚的对话
危机或等待死亡的三个阶段
漂泊
第一次接近书(空白页)
第二次接近书(联系)
第三次接近书(对一封来信的回复)
第四次接近书(论障碍的本质)
第五次接近书(J.H.W.H.或不可妄呼的那个名字)
第六次接近书
第七次接近书
书中孑然一身的书
书
第一次接近亚埃里(呼吸)
第二次接近亚埃里(街道)
第三次接近亚埃里(梦)
第四次接近亚埃里(符号)
星
阿兰的信
第七卷·(埃尔,或最后之书)
肆
叁
贰
壹
壹
贰
叁
肆
译后记
内容摘要
作为“不属于任何类型,但却包罗万象”的跨文本作品,《问题之书》分上下两册,共七卷。上册由回忆写起,从于凯尔的自杀到萨拉之死,再到爱情的毁灭,叙事的过程中追问着自由、话语、抉择的意义。下册则通过打乱字母重新组合的语言游戏,用诗化的言语、对话的方式,继续对生命、文本、死亡展开思索。
透过声光闪烁、意象与联想交织的诗化外壳,雅贝斯注入的是“寻根”式的思考和将自己献祭于被遮蔽的“无限”场域里进行“精神”再创造的“书写”求索的内核。
主编推荐
法国诗人、作家埃德蒙·雅贝斯《问题之书》抢先发售中译本一部“不属于任何类型,但却包罗万象”的跨文本作品“寻根”式追问自由、话语、生命、死亡、抉择等意义。雅贝斯《问题之书》、纯粹译丛“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
精彩内容
一个孩子能比成人造成更多的伤害,一个成人更甚于孩子:恶性循环,这初始的循环。
孩子用的是粉笔,大人用的是刀剑。
什么样的事让他止步,让他遽有所思呢?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不了他的生命进程,什么也改变不了。
就像河里的一颗卵石。
不知穿过了多少不认识的街区?人流如潮的路上,有个男人撞了他的肩膀
。那是昨天还是今天的事?在哪儿?他离自己的家可能已经很远了。恋人们相拥着擦肩而过,那些恋人就像把根扎进天空的小树,承载着星辰。有个女人向他问路……他没理她。
他听不见她说了什么。他只听到一些声音。他甚至都没看见她。他真的是从她身旁走过的么?他只听到了一些噪音……一些噪音。他穿过红灯,穿过绿灯。他跟着路灯走,走岔了,折回来,再跟着路灯走。不经意间,他听到了一
些对话的片段,左耳进,右耳出,后来,当某个念头、某个主意、某个计划冒出来的时候,他又会回想起那些对话。他走着。
他始终在走。他不想回家。他没勇气回家。他随人流走着。要找到家他得花点儿工夫,得想想,先得找到方向,弄明白现在几点,身在何处。他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他随人流
走着。风刮起来了,是为他在刮,刮向他身上和身后。有那么多枯枝败叶在他心里、在他脚下纷扬。
有那么多风帆升起又撕裂
。他蹒跚而行。不仅仅是疲倦让他脚步踉跄,或许确实有点儿累;但更多的是一种上千年的倦怠,比负担还要沉重的倦怠;一
种让他逐渐消沉的厌倦。
他走了那么多路,却始终是同一条路。
怎么解释呢,是啊,怎么解释?他从来不知道。
语言和他,完全是两码事。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纵有千言万语却从不表达;那些话,有些不过是“你好”之类能让人高兴的简单事;有些是人们想都没想过或早已置之脑后的事。
还有一些则是让人蒙羞的事。
现在一切都晚了,太晚了。
他想起那些非洲地区的水车,由一头蒙着眼的母水牛拉着转动;想起那头受尽屈辱的畜生,它笨拙而驯良,是它用自身不停的转动浇灌着大地,是它为人送去清水,而人却羞辱它。
他觉得他和那畜生没什
么两样。
他走着。心里很烦。
“总有骄矜善辩的胜利者,”那个被囚禁的拉比、被囚禁的圣人曾经说过,“也
总有寡言无闻的失败者。
“沉默的种族都坚忍顽强。”那位拉比的骨灰埋在那边的耕地里;而他的话语在城里。
对他而言,还有什么能比他走过的这些街道更真
实的呢——既然他在走,说明他还活着——还有什
么能比他闭眼或睁眼走过的这个都市更真实的呢?
还有什么能比这种不真实更真实的呢?——这种不真实的真实——他是其主人,亦是其傀儡,就像船长是船的主人?
有张脸一直在他眼前萦绕,一张修剪着金色短发的脸,理发师似乎想让头发与脖子——一个好斗者的脖子——保持有礼貌的距离,不遮住太阳穴;一
对近视眼从生锈的别针之间向外看着,就是那种被用来别牢方格纸上的一沓沓笔录、能提升警局卷宗尊严的别针。
“别针是最可靠的束缚。
天长日久,这些嵌入纸张的别针就成了纸张的一部分,谁想毁掉它们的杰作它们就会扎谁。”呼号的耐心无极限。它比殉难者活得更长久。
呼号的耐心无功德。
任何机构、任何政府都不能垄断呼号。
任何行当、浪尖、波涛也都不能垄断呼号。
此地就是他处,就是锁
住我们脚踝的他处,呼号谴责的并非一个国家,也
并非一片大陆,而是全世界;并非一个人,而是全人类。
呼号指控的并非一串念珠,也并非一座教堂,而是上百座教堂和上百万串念珠;并非一首颂歌或一
篇祈祷,也不是一棵青草或一轮新月。
(那是一个国家和一株草药,是一串念珠和一片大陆,是一篇祈祷和一首颂
歌,是一个新月形的地球和月亮。)呼号的不耐心便是它的功德。
“从永恒的角度看,”穆萨拉比曾说过,“我们的忍耐就是某种无理性的不耐。”P48-5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