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想的事(心智成熟的旅程)9787506381253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8.1
2.5折
¥
32.8
全新
仅1件
作者臧一民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06381253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8元
货号3385620
上书时间2024-11-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少有人想的事(心智成熟的旅程)》这是一部循循善诱的随笔集。作者臧一民以一名文化学者的犀利和敏锐,观察到生活中“少有人想的事”,逐一剖析,给人以指导和帮助。
作者在《少有人想的事》中说道:“有文化学者提出,我们的文化是注重身体而忽视内心的,我们有太多养生的内容,却缺少对个人精神成熟的研究。”这部书注重向内探索,关注人的“灵”,精辟解读心智不成熟的“妈妈孩子”养成的原因。讨论有关爱、痛苦和成熟,教人发现自我,战胜自我,活出自我。
作者简介
臧一民,文化学者,现居北京,国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并为多家媒体撰写专栏。
目录
第一章 你为什么走了弯路
错位的爱
为什么家会伤人
原谅父母
陌生的家人
溺爱的本质
F的故事
第二章 怕,就会输一辈子
敢于拒绝
隐忍不是成熟
心智成熟才能少走弯路
掌控快乐
摆脱自弃
为自己的人生做主
按所想的去生活
第三章 我们为什么要奋斗
友情也有“界限”
“我们—我们”的交流模式
尊重别人的“自我边际”
“内心舆论场”
“撒娇”模式
我们为什么要奋斗?
世界是属于行动派的
第四章 爱后蜕变的自己
爱不是索取一切的工具
自由的边界
培养爱的能力
“安全感”毁了爱
向爱的人展示爱
学习表达情绪
经营婚姻
内容摘要
在生活中,很多人成年了,却还需要人“管”:做事缺乏主动性,需要别人的照顾;在婚恋观上,渴望找一个“妈妈式的妻子”或“爸爸式的丈夫”……如此种种,形成的根源为何?
作者臧一民在《少有人想的事(心智成熟的旅程)》中,剥茧抽丝地娓娓道来:大多数“不成熟”的成年人,在童年、少年的成长阶段,没有接受过足够的、正确的爱。爱的缺失,导致个性的滞停,看似成年,内心还是没长大的孩子。作者旨在通过种种例举、
分析、阐释,使“不成熟”的成年人心智得以成长……
精彩内容
错位的爱人最大的痛苦,是来自人生的痛苦。所谓人生的痛苦,就是自我价值确立失败、自身定位不清等引起的深度焦虑。简言之就是,经常不确定自己是谁,该做什么,想做什么,又能够做些什么。
面对这样的痛苦,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内心获得成长,使自己的心智变得成熟。心智成熟了,自然就拥有了解决痛苦的能力。
然而,这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怕就没那么简单了。即使有些按照世俗定义标准极为成功的人,一样无法做到。甚至有些人活到几十岁,内心中依然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走向成熟的开始,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爱。爱可以让自己获得成长,完成心智成熟的路。
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概念,有些人甚至整天将之挂在嘴边,但真正能够理解什么是爱的,其实不多。
很多人嘴上的爱不仅没能给自己所爱的人带来幸福和愉悦,反而带来了压力和痛苦,而这些都因为对爱有错位的理解。
有些人将爱看成是一种占有,他们将爱当成是一
种获得的手段。比如,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说,我是爱你的,所以你要听我的话。当孩子违逆他们的意愿时,便祭出这杆大旗,指责孩子辜负了自己的爱,从而压制孩子。这并不是爱,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有的伴侣之间也会如此。常常以爱的名义给对方施压,当自己想要的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指责对方不再爱自己了。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对方感受到压力,这种压力积压久了会引起对方的抵触、反抗,甚至逃离。
这些,都是用错了爱的,也都是不理解爱的。他们不明白,爱是一种情感上的愉悦,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它来自于所爱对象的自身,爱一个人的本质从来都是爱上他的人格,而不是所爱对象的某些行为或某些身外属性。那样的,都不是爱,而是一种束缚和控制。爱一个人不是向他拼命索取,也不是将他牢牢控制,而是愿意与他共同进退。
用错了爱,不仅不能为自己和所爱的对象带来愉悦,反而他们本身也会因为这份爱,感到痛苦。
这种人,不懂爱,不懂如何去爱自己的子女和伴侣,往往是因为在他们的童年时期,从父母那里获得的是错位的爱。我们要解决他们的问题,首先就要搞清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
有太多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年少的时候能够
通情达理,理解自己的苦心。而当子女长大后,他们又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像一个儿童一样,围绕自己、
依赖自己。
许多父母对儿童时期的子女,是要求极高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好,有的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理解自己人生中所面对的难处。这些要求,对于儿童来说是不适合的,这更像是对一个成年人的要求。
一个小学生,真正做到彬彬有礼,像一个成年人一样懂得各类规矩,内心有着极为明确的目标,没有孩子身上的稚气,反而多了成年人的气韵,不喜欢孩子们钟爱的玩具,而是以成年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浪费时间,真的好吗?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少了些童真,也少了活力?但确实有很多父母是用类似的标准来要求和打造自己的孩子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能懂得成人世界的道理,却不知这不是帮孩子提升竞争力,而是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了。
儿童时代,属于心智发展期,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而不是强行规定。让孩子的世界掺杂太多成年人的因素,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负担,不会有其他帮助。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社会的主流思想,一直以来就存在着对这种“小大人”的推崇。这样的社会氛围,也促使更多的父母这样去要求他们的孩子。
孩子们在这样严苛的童年环境中长大,内心积累了很多的痛苦;等孩子们长大之后,父母的认知又再次错位,他们又将自己已经成年的子女视为儿童。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儿女已经成人,但父母依然放心不下。其实,父母惦记在远方的子女是再正常不过的,不过,有些父母不是问儿女在工作上有什
么具体难处,然后利用自己的经验给予指导和帮助,为他们做坚强后盾;而是突然将子女儿童化,开始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的身体。即使自己的子女已经二十
多甚至三十、四十岁了,他们依然会用对待儿童的方式去对待他们:天冷了提醒他们加衣服,下雨了提醒他们带雨伞,提醒他们要早睡觉,提醒他们多吃对健康有利的东西。P3-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