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求学篇)/青少年经典励志读本978721009078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0.44
5.2折
¥
20
全新
仅1件
作者编者:刘行光
出版社江西人民
ISBN9787210090786
出版时间2017-03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20元
货号3795710
上书时间2024-11-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刘行光编著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是为青少年度身打造的经典励志套书,共三册,分别为“华章篇”“立志篇”和“求学篇”。套书甄选了古今中外100多位名人、伟人少年时写下的传世名篇还有他们立志、求学的故事,以期从不同的方向给青少年朋友立体的激励。书中故事对当代青少年莫负韶光的催促、远大志向的树立、良好习惯的养成均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书是《求学篇》。
目录
毛泽东:有个性的勤学少年
朱德:要为穷孩子争口气
刘少奇:酷爱读书的“刘九书柜”
陈毅:“吃”过墨水的人
陈云:自幼学习刻苦
车胤:囊萤照读
孙廉:映雪苦读
匡衡:凿壁偷光
苏秦:锥刺股
孙敬:头悬梁
祖逖:闻鸡起舞
祖莹:背讲《尚书》小神童
王冕:佛前明灯伴夜读
司马光:警枕砺勤不贪睡
王充:狐贫儿书肆求知
贾逵:隔篱听课晓经书
路温舒:蒲草抄书
王羲之:临池学书
董仲舒:为学三年不窥园
陈寿:求真知千里寻师
承宫:樵薪苦学的小猪倌
刘勰:借光偷读定林寺
李密:小牧童牛角挂书
赵至:装疯癫千里投师
倪宽:放牛姓苦学成才
范仲淹:“划弼”苦读醴泉寺
欧阳修:芦荻作笔勤学苦
岳飞:树枝当笔池当纸
宋濂:求学切冒雪访师
张溥:七录七焚手生茧
阎若璩:口吃孩子成大器
戴震:勤学好问的少年
王育:小羊倌卖身求学
厕炎武:从小博览群书
鲁班:终南学艺留传奇
梅兰芳:笨鸟先色苦学戏
华罗庚:自学成才的榜样
陈景润:刻苦的“小数学迷”
童第周:水滴后穿发愤学
张海迪:轮椅上的强耆
丁俊晖;“台球神童”刻苦练就
郎朗:梅花香自苦寒来
张怡宁:用勤奋书写成功
居里夫人:专心玫读的小姑娘
斯蒂芬森:有钻劲的小学徒
杰克·伦敦:历经磨难心不改
内容摘要
刘行光编著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求学篇)》选取的是古今中外名人在少年时求学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让人感动的求学方法;有的是传诵千古的求学佳话;有的是刻苦勤学的人物生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少年在阅读故事、感受力量的同时,亦激发了他们学好文化知识的决心,从而不辜负人生中的黄金岁月。
精彩内容
毛泽东:有个性的勤学少年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地处中国湖南省中部的湘潭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气候温暖,山色青翠,传说远古时舜帝来到这里,被美景吸引,命令手下人演奏一首优美的乐曲——“韶乐”,结果引得凤凰也前来跟着舞蹈。这里也就因此得名叫“韶山冲”。1893年的12月26日,一
个普通的农家孩子出生在韶山冲的一座农舍里,他就是后来震动中国和世界的毛泽东。
韶山冲里世代居住着毛姓人家。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农民,在辛勤耕作的同时还做一点生意,家境倒也不错。毛泽东的母亲叫文七妹,是一个笃信佛教的乡间女子,她心地善良,喜欢帮助穷人,和邻居相处和谐,很受村里人敬重。毛泽东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前两个都夭折了,这在生活水平很差的旧中国农村是常见的事情。因此,毛泽东的父母十分疼爱他,迷信的母亲还特地抱着襁褓中的毛泽东到娘家拜一块被尊为“石头娘娘”的大石头为“干娘”,毛泽东的小名也就因此叫作“石三伢子”(湖南人把小孩子称作“伢子”)。
石三伢子在乡间生、村里长,和其他孩子一样,他很小便开始帮助父母亲做些农活,像放牛、割草、
拾粪这样的活儿都是农村孩子必须干的。等到石三伢子识了一些字,又开始帮着父亲记账。性情暴躁的父亲对孩子的要求十分严格,从来不让石三伢子闲着。
三伢子成了一个勤快朴实而又细致的农家孩子。
岁月如梭,很快石三伢子就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把他送到旧式的私塾里认字,读四书五经,还起了个学名叫咏芝(后改为润之)。从8岁到16岁,除去中间有两年辍学务农,毛泽东一共接受了6年的传统教育。
从前,私塾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靠死记硬背,而且必须读出声来。不得已,一群好动的孩子只好坐在桌前,摇头晃脑地念“之乎者也”,至于课文有什么含义,他们并不真正理解。就在一片“有口无心”的诵读声中,石三却安稳地坐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认真
地盯着书上的字,薄薄的嘴唇紧抿着,似乎出了神。
老师不禁皱紧了眉头,拍拍戒尺,叫石三到讲台前来。老师问道:“石三,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书?”石三回答说:“我念了,先生,用心念了。”老师有些不高兴了:“那我就要点几篇了。”下面的学生都停住了读书,想看看石三怎么对付老师。
石三天真地望着老师说:“先生,您不用点,省
得费神,我都背得了。”有人笑出了声,以为石三说大话,少不得要挨老
师一顿戒尺。老师自然不信,“哼”了一声,点了几篇文章让石三背。没想到,石三一口气就背了出来,而且还告诉老师他对课文的理解。老师不得不点点头,心里又惊又喜。从此,老师也就不再追究石三了,小伙伴们还特意给石三取了个外号叫“省先生”。
“省先生”虽然读书不费劲,但要让他遵守私塾的那一套陈规陋习,却实在太难了。他讨厌一成不变的背书和动辄得咎的规矩,还有老师生硬的腔调和他手上那把可怕的长长的戒尺。石三在好几个私塾里念过书,老师们都对这个好思考、有个性的学生既喜欢又觉得头痛。
有一次,老师有事要出去一会儿,让学生们待在屋里读书。石三很快就把旧课温习了一遍,还提前学了一篇,但老师还没回来,伙伴们都在无精打采有口无心地背着枯燥的文言文,几个大胆的在聊天,偶尔打闹一番。石三听到窗外的鸟叫,再也坐不住了,便一声不吭出了门,来到后面的山上。
石三快乐地在山间奔跑,这里的空气新鲜极了,还透着点甜丝丝的香味。石三跑累了,躺在一棵野枣树下,看着天上的白云飘来飘去,想起10岁那年,因为在私塾里闯了祸,不敢回家,就想到县城去,结果在山里转了三天三夜,才走了八里路,还没走出韶山冲。那天下该有多大呀,天上的云能飘得很远很远吧?石三也想看得更远些,三两下爬到树上,可是除了山,还是山,什么也看不见,他只好摘了些野枣,准备回去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然而,在院子里等他的却是满脸怒气的老师,石三硬着头皮向老师鞠躬。老师低着嗓门说:“不在屋里读书,到哪儿疯去了?”“书读完了。”“读完了就可以到处乱跑吗?一点规矩都没有。
”石三涨红了脸,勇敢地说:“屋里这么闷,读来读去也没读到心里去,有什么用?”老师被石三反问得一时语塞,说:“我知道你背得快,今天我倒要考考你,答好了没事,答不好嘛,戒尺伺候。”老师一转眼正好看到院子里的水井,便顺手一指,“做首诗咏此水井。”这时,屋里的学生们也都挤在门口看起了热闹,有几个一听老师的题目,直吐舌头,这可怎么做?石三却不慌不忙,围着井走了一圈,低头看见水井里有几条可怜的小鱼儿在游动,一抬头又看了看面前的老
师和缩在门边的小伙伴们,心想,我们成天窝在屋里背书,比这些小鱼儿还可怜。想到这儿,他灵机一动,对老师说:“有了。”还没等老师反应过来,石三就朗朗吟道: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