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重生——福州古厝保护与活化9787112300112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94.78
7.9折
¥
248
全新
仅1件
作者严龙华//陈沐歌//赵楚//罗景烈//魏樊等|总主编:高学珑//桂兴刚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
ISBN9787112300112
出版时间2024-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48元
货号32203609
上书时间2024-11-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福州城市历史与保护历程
第二章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生
第三章 朱紫坊历史街区保护与再生
第四章 上下杭历史街区保护与再生
第五章 老仓山保护与重生
第六章 马尾船政文化园
第七章 鼓岭古厝重生
第八章 南公河口街区的保护再生
结语 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及其实施
后记
内容摘要
关于古厝“古厝”在福州方言中指称“老屋”,是先辈留下的财产,是后人对家的记忆,是一种“乡愁”。曾意丹先生在其《福州古厝》前言中对“古厝”内涵进行了明确,狭义上指古老的房屋,广义上则泛指古建筑,按功能可分为城防建筑(城池、堡寨、炮台)、交通水利设施(桥梁、驿站、古渡、街亭等)、宗教建筑(寺院、宫观、塔庙)、文教建筑(文庙、文昌阁、书院等)、古民居及各级尺度的古民居聚落。福州“古厝”亦即对福州文物古迹的统称,包括了古文化遗址、石窟、石刻、古建筑、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文化景观以及各类文化线路等遗产,涵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或遗留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其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历史悠久,有人类活动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的壳丘头文化、昙石山文化;其建城史亦可追溯至2200多年前先秦时期的新店闽越故城及西汉的屏山冶城,有着积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
中国传统城市(无论都城还是各地方城市),包括建筑,皆一脉相承,讲求“中轴+院落”布局,并融合自然山水要素,创造了理性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独特形态,福州古城、古建筑亦然。同时,福州在其2200多年的发展及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中,仍保留有闽越文化基因及其独特的山水特质,故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个性。早期的干栏式建筑(考古发掘印证)、唐末五代的华林寺(为江南地区存续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明清古建筑群(三坊七巷、朱紫坊街区等)、清末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上下杭街区商住混合建筑、老仓山历史建筑群、鼓岭国际避暑社区等,既具独特的地域性,又具有特色鲜明的时代性。从留存的古建筑来看,自宋初(公元964年)至近现代,各时期均有地面遗存物,历史脉络连续而清晰,可称为一部活的建筑发展史书。从城市建设史来看,由战国晚期的城北新店闽越故城、西汉屏山闽越国宫殿遗址区至西晋于冶山南建子城,逐步奠定了城市格局;唐末五代罗城与夹城、宋外城至明清两代府城,皆沿一条由北而南的中轴线(亦是城市历史的发展轴)逐渐发展壮大,既保持了因港而兴的城市发展动力,又伴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独具个性的结构形态(一城多组团的城市结构)。明清府城内则形成了以屏山为负⒂谏接胛谏轿陪凇⒅兄峁岽┢浼涞娜斯び胱匀桓叨热诤系摹叭搅剿宦ヒ恢帷钡亩捞馗窬帧Q刈懦鞘欣贩⒄怪幔杀毕蚰掀袢源嫘幸欢ü婺5睦返囟喂26处:历史文化街区有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3处;历史文化风貌区有屏山、冶山、西湖、于山、乌山、烟台山、南公园河口7处;历史建筑群有苍霞、马厂街、公园路等5处,以及与城市历史发展脉络相关联的历史地段有昙石山文化遗址、新店闽越故城遗址、船政文化园与闽安古镇、鼓岭历史建筑群、螺州历史文化名镇、阳岐与林浦历史文化名村等。
然而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福州古厝与现代生活之间也存在着碰撞和适应的过程,如何保护古城整体格局、激活城市遗产,是城市管理与建设者及设计专家们共同的工作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古厝》序中提出:“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现在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在城市建设开发时,应注意吸收传统建筑的语言,这有利于保持城市的个性。”福州城市,近三十年来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开展了城市历史保护工作,从单体文物建筑与古街区的保护,到织线串网的老街巷、中轴线的整饬,并与当代城市发展相融合,再到名城整体格局的保护,福州城市个性与特色逐渐得到彰显,并由此探索出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福州经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