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生理学(第4版)9787117363396
  • 病理生理学(第4版)9787117363396
  • 病理生理学(第4版)9787117363396
  • 病理生理学(第4版)9787117363396
  • 病理生理学(第4版)9787117363396
  • 病理生理学(第4版)9787117363396
  • 病理生理学(第4版)978711736339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病理生理学(第4版)978711736339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0.94 8.1折 7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志胜,王万铁

出版社人民卫生

ISBN9787117363396

出版时间2024-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5元

货号32183448

上书时间2024-11-24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历任南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兼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国际心脏研究会会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会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秘书长,国际动脉粥样硬化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华大学副校长等学术行政职务。

目录
第一章绪论与疾病概论/001
第一节  绪论 / 001
一、  病理生理学的性质、内容和地位 / 001
二、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 002
三、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和未来趋势 / 004
第二节  疾病概论 / 004
一、  相关概念 / 004
二、  病因学 / 006
三、  发病学 / 008
四、  疾病的转归 / 011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015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 015
一、  正常水钠平衡 / 015
二、  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 / 021
三、  脱水 / 021
四、  水中毒 / 025
五、  水肿 / 025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 / 030
一、  正常钾代谢 / 030
二、  低钾血症 / 031
三、  高钾血症 / 036
第三节  其他电解质代谢紊乱 / 038
一、  镁代谢紊乱 / 038
二、  钙、磷代谢紊乱 / 041
第三章酸碱平衡紊乱/049
第一节  酸碱物质的来源及平衡调节 / 050
一、  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 050
二、  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 051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 055
一、  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 055
二、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 058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 059
一、  代谢性酸中毒 / 059
二、  呼吸性酸中毒 / 062
三、  代谢性碱中毒 / 064
四、  呼吸性碱中毒 / 067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 069
一、  双重性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 069
二、  三重性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 070
第五节  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 / 071
第四章糖代谢紊乱/075
第一节  高血糖症 / 075
一、  病因与发生机制 / 076
二、  高血糖症对机体的影响 / 082
三、  高血糖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085
第二节  低血糖症 / 086
一、  病因及发生机制 / 086
二、  低血糖症对机体的影响 / 088
三、  低血糖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088
第五章脂代谢紊乱/091
第一节  概述 / 092
一、  脂蛋白的组成、分类和功能 / 092
二、  脂蛋白的正常代谢 / 092
三、  脂代谢紊乱的分型 / 094
第二节  高脂血症 / 095
一、  病因及影响因素 / 095
二、  发生机制 / 097
三、  高脂血症与疾病 / 100
四、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102
第三节  低脂血症 / 103
一、  低脂血症主要发生机制 / 103
二、  低脂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 104
第六章缺氧107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 / 107
一、  血氧分压 / 107
二、  血氧容量 / 108
三、  血氧含量 / 108
四、  血氧饱和度 / 108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生机制 / 109
一、  低张性缺氧 / 109
二、  血液性缺氧 / 110
三、  循环性缺氧 / 112
四、  组织性缺氧 / 112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改变 / 114
一、  呼吸系统 / 114
二、  循环系统 / 116
三、  血液系统 / 117
四、  中枢神经系统 / 118
五、  组织细胞 / 119
第四节  缺氧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120
一、  病因学防治 / 120
二、  氧疗 / 120

第一节  概述 / 123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 / 125
一、  致热原、内生致热原和发热激
活物的概念 / 125
二、  发热激活物的种类与特性 / 125
第三节  发热的发生机制 / 126
一、  内生致热原的信息传递 / 126
二、  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的上移 / 127
第四节  发热的分期及热代谢特点 / 130
一、  体温上升期 / 131
二、  高温持续期 / 131
三、  体温下降期 / 132
第五节  发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 132
一、  物质代谢的变化 / 132
二、  生理功能变化 / 133
三、  防御功能变化 / 133
第六节  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134
第七章发热/123
一、  发热的一般处理 / 134
二、  必须及时解热的情况 / 134
三、  解热的具体措施 / 134
第八章应激/137
第一节  概述 / 137
一、  应激的概念 / 137
二、  应激原的概念、分类 / 137
三、  应激的分类 / 138
第二节  应激的发生机制 / 139
一、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 140
二、  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 / 143
第三节  应激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 146
一、  代谢变化 / 146
二、  功能变化 / 147
第四节  应激与疾病 / 150
一、  应激性溃疡 / 150
二、  应激相关心血管疾病 / 151
三、  应激相关免疫功能障碍 / 152
四、  应激相关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 / 152
五、  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 / 153
第五节  应激相关疾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154
一、  病因学治疗 / 154
二、  恰当的心理治疗、护理 / 154
三、  及时诊断、治疗应激性损伤 / 154
四、  补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 154
第九章高血压/157
第一节  概述 / 157
一、  高血压的分类 / 157
二、  高血压的分级和分层 / 158
三、  我国高血压的流行规律 / 158
第二节  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生机制 / 159
一、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生机制 / 159
二、  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生机制 / 162
第三节  高血压对机体的影响 / 166
一、  高血压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166
二、  高血压对脑的影响 / 167
三、  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 / 168
四、  高血压对视网膜的影响 / 168
第四节  高血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169
一、  高血压的预防 / 169
二、  生活方式干预 / 169
三、  降压药物治疗 / 169
四、  其他治疗措施 / 170
第十章肿瘤/172
第一节  肿瘤的病因 / 172
一、  化学性致癌因素 / 173
二、  物理性致癌因素 / 173
三、  生物性致癌因素 / 174
四、  机体自身因素 / 174
第二节  肿瘤的发生机制 / 174
一、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 175
二、  其他基因和酶类 / 178
三、  肿瘤发生的多阶段学说 / 181
四、  肿瘤起源的干细胞学说 / 181
第三节  肿瘤侵袭与转移机制 / 182
一、  肿瘤转移的多步骤过程 / 182
二、  细胞分子机制 / 183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 185
一、  局部影响 / 185
二、  全身影响 / 185
第五节  肿瘤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186
一、  预防 / 186
二、  早期诊断 / 186
三、  治疗 / 187
第十一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92
第一节  概述 / 192
一、  机体的凝血功能 / 193
二、  机体的抗凝血功能 / 194
三、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其功能 / 195
四、  血管内皮细胞与血小板的作用 / 196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诱因 / 198
一、  病因 / 198
二、  诱因 / 198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机制 / 200
一、  TF释放,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 200
二、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抗凝血
及纤溶调控失衡 / 200
三、  血细胞的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 / 201
四、  其他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 201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 / 202
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 / 202
二、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型 / 202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 203
一、  出血 / 203
二、  休克 / 205
三、  器官功能障碍 / 206
四、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 207
第六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207
一、  病因学防治 / 207
二、  发病学防治 / 207
三、  改善微循环 / 208
四、  糖皮质激素治疗 / 208
五、  器官功能的维持和保护 / 208
第十二章休克/211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 212
一、  休克的病因 / 212
二、  休克的分类 / 213
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 215
一、  缺血性缺氧期 / 216
二、  淤血性缺氧期 / 219
三、  微循环衰竭期 / 220
第十二章休克/211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 222
一、  细胞的变化 / 223
二、  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 224
第四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226
一、  病因学防治 / 226
二、  发病学治疗 / 226
三、  支持与保护疗法 / 227
第十三章缺血-再灌注损伤/230
第一节  概述 / 230
一、  概念 / 230
二、  原因和影响因素 / 230
第二节  发生机制 / 231
一、  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 231
二、  钙超载 / 234
三、  白细胞的作用 / 237
第三节  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 239
一、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 239
二、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变化 / 239
三、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变化 / 240
四、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变化 / 240
五、  胃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变化 / 240
六、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变化 / 241
第四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241
一、  消除缺血原因,尽早恢复血流 / 241
二、  控制再灌注条件 / 241
三、  抗氧化和减轻钙超载 / 241
四、  保护生物膜,改善缺血组织的能量代谢 / 242
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245
第一节  概述 / 245
第二节  病因与发生机制 / 246
一、  肺通气功能障碍 / 246
二、  肺换气功能障碍 / 249
第三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呼吸衰竭 / 252
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呼吸衰竭 / 252
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呼吸衰竭 / 254
第四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 / 255
一、  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 255
二、  呼吸系统变化 / 256
三、  循环系统变化 / 256
四、  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 257
五、  泌尿系统变化 / 257
六、  消化系统变化 / 258
第五节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258
一、  防止和袪除呼吸衰竭的原因和诱因 / 258
二、  改善通气,降低PaCO2 / 258
三、  氧疗,提高PaO2 / 258
四、  改善内环境及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 / 259
第十五章心功能不全/262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和分类 / 263
一、  病因 / 263
二、  诱因 / 264
三、  分类 / 265
第二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 / 266
一、  心脏的代偿活动 / 266
二、  心外的代偿活动 / 270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 271
一、  心肌收缩性减弱 / 272
二、  心肌舒张性异常 / 274
三、  心脏各部舒缩性不协调 / 276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 276
一、  心输出量减少 / 277
二、  静脉淤血 / 278
第五节  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280
一、  防治原发病和消除诱因 / 280
二、  改善心肌的舒缩功能 / 281
三、  调整心室前后负荷 / 281
四、  干预心肌重构 / 281
五、  纠正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 / 282
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285
第一节  概述 / 285
一、  肝功能不全的概念及分类 / 285
二、  肝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 / 286
三、  肝功能不全的主要表现 / 287
第二节  肝性脑病 / 290
一、  概念、分类与分期 / 290
二、  发生机制 / 291
三、  影响肝性脑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 297
四、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298
第三节  肝肾综合征 / 299
一、  概念及分类 / 299
二、  发生机制 / 299
三、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300
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303
第一节  概述 / 303
一、  肾功能不全及肾衰竭的概念 / 303
二、  肾功能不全的分类 / 303
第二节  急性肾衰竭 / 304
一、  分类与病因 / 304
二、  发生机制 / 306
三、  发生过程及功能代谢变化 / 310
四、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312
第三节  慢性肾衰竭 / 313
一、  病因 / 313
二、  发展过程 / 313
三、  发生机制 / 314
四、  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 316
第四节  尿毒症 / 320
一、  概念 / 320
二、  发生机制 / 320
三、  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 322
四、  慢性肾衰竭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323
第十八章脑功能不全/327
第一节  概述 / 327
一、  脑的结构、代谢与功能特征 / 327
二、  脑功能不全的概念和病因 / 328
三、  脑功能不全的表现特点 / 329
第二节  认知障碍 / 329
一、  认知障碍的原因和机制 / 330
二、  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 / 335
三、  不同脑区损害产生的认知障碍的特点 / 336
四、  认知障碍对机体的影响 / 338
五、  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338
第三节  意识障碍 / 339
一、  意识障碍的原因和机制 / 339
二、  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 340
三、  意识障碍对机体的影响 / 342
四、  意识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342
第十九章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345
第一节  概述 / 345
一、  概念 / 345
二、  病因 / 346
三、  分类 / 346
第二节  发生机制 / 347
一、  全身性炎症反应失控 / 347
二、  肠屏障功能受损及肠道细菌移位 / 352
三、  细胞代谢障碍 / 354
第三节  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 / 354
一、  肺功能障碍 / 355
二、  肝功能障碍 / 355
三、  肾功能障碍 / 356
四、  胃肠道功能障碍 / 356
五、  心功能障碍 / 356
六、  免疫系统功能抑制 / 357
七、  凝血系统功能障碍 / 357
八、  脑功能障碍 / 358
第四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358
一、  一般支持疗法 / 358
二、  消除病因 / 358
三、  防治休克及再灌注损伤 / 358
四、  阻断炎症介质的有害作用 / 359
索 引/361

内容摘要
1.第四轮修订概况自2018年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科起点升本科、专科)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第四轮规划教材出版以来,为整体提升我国医疗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的评选中,有12种获得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教材建设奖(1种荣获特等奖),从众多参评教材中脱颖而出,得到了专家的广泛认可。第五轮修订再接再厉,争取再创佳绩。
2.第五轮修订简介本次修订包含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专科起点升本科和专本公用层次,共44种。本套教材将继续采用涵盖纸质教材、数字资源以及平台功能融为一体的“融合教材”编写模式,坚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同时注重内容安排合理,深浅适宜,适应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的需求。注重遵循医药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规律,体现医药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特点。在继承和发扬上一版教材基本精神的同时,旨在提高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材的实用性,使更多的医疗工作人员从中受益。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