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友农传9787550739918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0.14
4.4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夏和顺|
出版社深圳
ISBN9787550739918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2088522
上书时间2024-11-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夏和顺,文化学者,安徽郎溪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文学硕士。现供职于《深圳商报》。著有《老报人的故事》(花城出版社)、《陈序经传》(广东人民出版社)、《容庚传》(合著,花城出版社)、《叶启芳传》(合著,中山大学出版社),编有《容庚北平日记》(中华书局)等。
目录
第一章 鱼米之乡 书香家庭
一、家在鱼米之乡
二、汪氏家族寻踪
三、自幼痴迷绘画
四、汪家“三先生
五、墙报美术编辑童受
六、登黄山天下无山知黄和
七、我放牛儿在云天安益去
八、回乡务农
第二章 六十年代 艺术梦想
九、在粮食局工作前后
十、困苦逆境中的爱情
十一、在新华书店木芯辛数
十二、《哺育》问世前后
十三、但愿一识黄叶村
十四、李清照式词人
五、六十年代诗与画不
十六、到农村接受“再教育”
十七、拜黄叶村为师
第三章 担任教职 走南闯北
十八、任教南陵师范学校
十九、创作《重任在肩》
二十、农村体育运动会剪影
二十一、授鱼不如授渔
二十二、听黄叶村讲课
二十三、转益多师
二十四、师生情谊
二十五、教学创作相得益彰
二十六、“稻是队里的”
二十七、筹办农业展览
第四章 投身艺术 渐入佳境
二十八、阴霾渐散
二十九、急公好义
三十、心系《还轩词》
三十一、不放画笔的人
三十二、看美展与办讲座
三十三、办画展
三十四、《迎春》图的挫折
第五章 调入省城 作育英才
三十五、艺术反思与坚守传统笔墨
三十六、调动
三十七、任教于合肥师范
三十八、一堂优质课
三十九、谈艺论画
四十、桃李遍天涯
四十一、人到中年
四十二、偷得闲暇师造化
第六章 宣传恩师 不遗余力
四十三、黄叶村逝世
四十四、筹办恩师遗作展
内容摘要
本书记录了汪友农先生痴迷诗与画的一生。
汪友农出生于人杰地灵的安徽芜湖南陵,自幼即因家庭的培育和熏染,形成良好的艺术感觉与文化基础。绘画创作早期以人物画为主,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转向山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对新安画派优良传统的挖掘,做出了积极贡献。其所作诗歌与绘画关注现实生活,反映时代风貌。其在美术教育领域耕耘数十年,曾师从著名女词人丁宁和著名国画大师黄叶村,在两位恩师身后为他们的作品出版和展览奔忙。其退休后寓居深圳,2015年因病辞世。
精彩内容
一、家在鱼米之乡汪友农的家乡,在安徽省南陵县。他一生以此为荣。他晚年写作《一生痴迷诗与画》,第一句话即是:“在皖南,有一个人称鱼米之乡的地方叫南陵县。”过志县好南务建的利新文式省林放市阳式法南陵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现为芜湖市辖县,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境内的青弋江、漳河,与皖南另一条河——水阳江并称“三江”,是长江南岸安徽境内三条最大支流。其地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始置春谷县,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始置南陵县,隋朝并人宣城郡,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再设南陵县并移人现治,县名自唐迄今再无变更。南陵县唐时属江
南西道宜州,五代十国时属杨吴之宜州宁国军,北宋时属江南东路宜州,南宋时属江南东路宁国府,元时属江
浙行省宁国路,明时属南直隶宁国府,清初属江南省宁
国府。清康熙六年(1667)正式设立安徽省,南陵属安徽省徽宁道。头南陵县境内铜矿资源丰富,为中国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考古发掘资料显示,南陵铜矿开发历史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其采矿、选矿和冶炼技术达到很高水准,成为重要的铜产地。据史料记载,楚国灭越国后,旋即在皖南设置“陵阳郡”,所产铜材被誉为“陵阳之金”。南陵铜被大量运往中原地区铸造青铜礼器和兵器。南陵冶铜历史从西周到南宋,延续时间长达两千余年,对中国青铜时代的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起到重大作用。
1996年11月,南陵大工山铜矿遗址和毗邻的铜陵凤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