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桥美国戏剧史(全3卷)9787100239110
  • 剑桥美国戏剧史(全3卷)9787100239110
  • 剑桥美国戏剧史(全3卷)978710023911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剑桥美国戏剧史(全3卷)9787100239110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49.02 7.7折 580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美)唐·B.威尔梅思//(英)克里斯托弗·比格斯比|总主编:陈曦|译者:汪骁//李骐芳//马慧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39110

出版时间2024-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0元

货号32222270

上书时间2024-11-15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译者简介:唐·B.威尔梅思(DonB.Wilmeth),美国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市布朗大学阿萨·梅瑟杰出教授、戏剧和英语专业教授。已出版的作品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剧院史:资料指南》、获奖作品《乔治·弗里德里奇·库克:舞台上的马基雅弗利》《英美大众娱乐》等,为剑桥大学出版社编著一系列美国剧场与戏剧方面的书籍。他还担任多部权威工具书的撰稿人,以及六家杂 志社的编辑委员。曾担任美国戏剧研究学会的主席、美国戏剧学者学会会长。因在戏剧领域具有国家级影响力,新英格兰戏剧大会授予其特别成就奖。
克里斯托弗·比格斯比(ChristopherBigsby),东安格利亚大学美国研究专业教授,在英美文化领域发表专著20余种,其中包括《对抗与承诺:当代美国戏剧研究1959——1966》、两卷本的《美国黑人作家》、三卷本的《20世纪美国戏剧批评导论》,以及《大卫·马梅特》《现代美国戏剧:1940——1990》。除此之外,比格斯比还是广播、电视剧编剧。
汪骁,1988年生,江苏南京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艺术学博士。出版著作《荒漠中的金牛犊》,研究领域为艺术人类学和公共文化。
李骐芳,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艺术评论》编辑部编辑。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至博士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获艺术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艺术史与中外文化交流,爱好翻译,曾出版译著《伪造:为什么赝品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艺术》并为《装饰》《清华美术》等杂志进行文章翻译和口译。
马慧,南京传媒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后,巴黎新索邦大学(巴黎三大)国家公派访问学者,ChinesePerformingArts杂志编辑,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理事,2024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目录
\"第一卷目录

插图目录 
编著者简介 
前言与致谢

导论 
克里斯托弗·比格斯比和唐·B. 威尔梅思 
大事年表:开端到 1870 年
由唐·B. 威尔梅思和乔纳森·柯利汇编
第一章美国戏剧的发展脉络:开端到 1870 年
布鲁斯·麦康纳基
第二章美国剧院的结构和经营状况:开端到 1870 年
道格拉斯·麦克德莫特 
第三章戏剧与剧作家 
1800 年以前的戏剧与剧作家
彼得·A. 戴维斯 
1800—1865 年的戏剧与剧作家
加里·A. 理查德森 
第四章演员 
欧洲演员与美国戏剧的明星制,1752—1870 年
西蒙·威廉斯
美国演员的崛起
约瑟夫·罗奇
第五章美国戏剧中的舞台布景、舞台技术和剧院建筑,开端到 1870 年
玛丽·C. 亨德森
第六章准戏剧性表演和大众舞台娱乐
彼得·G. 巴克利 

参考文献
索引

第二卷目录

插图目录 
编著者简介 
前言与致谢

导论
克里斯托弗·比格斯比与唐·B. 威尔梅思
大事年表:内战后至 1945 年
唐·B. 威尔梅思与乔纳森·库利汇编

第一章 符号表征阶段:美国戏剧与社会,内战后至 1945 年
托马斯·波斯尔韦特 
第二章 不断变化的戏剧:纽约及其周边
约翰·福里克 
第三章 戏剧与编剧
戏剧与编剧:内战至 1896 年
泰斯·L. 米勒 
戏剧与编剧:1896—1915 年
罗纳德·温斯科特 
戏剧与编剧:1915—1945 年 
布伦达·墨菲 
第四章 戏剧团体及其剧作家 
马克·菲尔诺 
第五章 大众娱乐
布鲁克斯·麦克纳马拉 
第六章 音乐剧
托马斯·里斯 
第七章演员与表演 
丹尼尔·J. 沃特迈耶 
第八章布景、舞台美术与建筑
玛丽·C. 亨德森 
第九章导演与导演指导
沃伦·克利韦尔 

参考文献 
索引 

第三卷目录

插图目录 
编著者简介 
前言与致谢

导论
克里斯托弗·比格斯比与唐·B. 威尔梅思
大事年表:二战后至 1998 年
唐·B. 威尔梅思与乔纳森·库利汇编

第一章历史语境中的美国戏剧:1945 至今 
阿诺德·阿伦森 
第二章剧院变迁:从百老汇到地方剧院 
百老汇 
劳伦斯·马斯隆
外百老汇与外外百老汇
梅尔·古索 
地方 / 常驻剧院
玛莎·洛莫纳科 
另类戏剧
马文·卡尔森 
第三章戏剧与剧作家 
1945 — 1970 年间的戏剧与剧作家
琼·施吕特 
1970 年以来的戏剧和剧作家 
马修·罗达尼 
第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音乐剧
约翰·德根 
第五章导演与指导
塞缪尔·L. 莱特 .
第六章演员与表演
福斯特·赫希 
第七章1945年以来的美国剧场设计
罗恩·史密斯 

参考文献 
索引 
\"

内容摘要
\"《剑桥美国戏剧史》(三卷本)是一部内容专业、视角广泛的美国戏剧史作品,从剧本、剧院建筑,到编剧、导演、演员和舞美设计,涵盖了美国戏剧的方方方面。书中将戏剧视为一门表演艺术、一种文化传统,以及美国社会和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审视了演出及表演风格的历史变迁,并揭示了影响戏剧上演的经济因素。在编写上不仅充分关注学界最新的研究动态,还力求通俗易懂。全书共三卷,分别以美国建国到南北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90年代戏剧发展为节点,围绕民族认同感、大众娱乐、欧洲影响、联邦戏剧计划,以及戏剧设计、导演和表演的新发展方向展开论述,以期展现独特的美国戏剧传统。本书遵循“剑桥专门通史”的体例,由各卷主编邀请对相关论题有专门研究的一流学者分头执笔,构成了一部内容全面、线索清晰、通俗易懂的戏剧通史。
第一卷涉及从殖民者创立美国戏剧到南北内战后的时期,内容上包括早期的舞台布景、舞台技术和剧院建筑,美国戏剧的欧洲源流,法国和西班牙殖民者对新大陆的影响,以及随着民族认同感的出现而诞生的独特美国传统。此外,还有基于黑人群体的准戏剧性表演和大众舞台娱乐的阐述。
第二卷追索美国戏剧的发展历程,探讨范围自美国内战结束起,终于1945年。话题涵盖歌舞杂耍、大众娱乐、欧洲影响、 纽约内外的剧院、小剧场运动的兴起、观众群体的变化、现代主义、联邦戏剧计划、布景、舞台美术和戏剧建筑。
第三卷通过探讨百老汇和全美地方剧院以及其他演出团体推出的戏剧,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戏剧发展进行了分析。另外,书中还分析了戏剧设计、导演和表演的新发展方向,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关键戏剧和剧作家。 \"

精彩内容
\"导 论克里斯托弗·比格斯比上一卷讲述了百老汇戏剧的发展,主要剧作家的出现,戏剧从情节剧向新写实主义,继而向自我意识过剩的实验主义的转变。在美国从乡村经济迈向城市经济的过程中,确定了戏剧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社会变革,以及参与到令人惊喜交加的现代化中,而社会的不平等也成为戏剧汲取能量的来源。另外,上一卷从演员的训练、舞美,以及戏剧创作方面分析了欧洲戏剧的持续影响力,同时也确立了美国戏剧在当下所发挥的强大作用。在经济繁荣和大萧条时期,以多种形式呈现的戏剧—从小剧场戏剧到联邦剧院的演出,从百老汇喜剧和音乐剧到有感染力的社会剧和心理体验剧—都证明了它是一种具有公众吸引力的公共艺术。
然而,好莱坞的崛起已经威胁到了戏剧的地位,更何况还有电视的影响力横亘在前。进入21世纪,数百个频道将面世,网络空间也将散发出诱人魅力。同时,由于戏剧这种艺术需要许多人的协同努力,剧场的设施使用效率低下,而且往往地理位置不便,所以它的吸引力可能不如其他艺术或娱乐形式。
不过,这一卷并不是要讲述美国戏剧的衰落。相反,它将描绘这样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美国戏剧的成就在全世界得到前所未有的认可。在20世纪后半叶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剧作家渐执牛耳,音乐剧自成一派,演员、导演和舞美师被证明具有无与伦比的才能和国际影响力。美国戏剧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毫无疑问地成为反映社会变革的一面镜子。
在纽约,经过大约十年的时间,百老汇衰落,然而外百老汇(Off-Broadway)和外外百老汇(Off-OffBroadway)的出现又平衡了这种衰落。芝加哥和其他地方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事实上,随着地方剧院在全国范围内的兴起,纽约本身的主导地位也随之结束。地方剧院的作品反哺百老汇,扭转了以往的潮流。如果观众在地域上变得多样化,那么他们在种族、性别、民族血统和性偏好上也将不再单一。换句话说,美国社会的规则隐喻从“大熔炉”变成“彩虹”,而戏剧接收到了这个信号。之前对于观众同质化的推测显然不再准确。当电视和出版业开始采用窄化受众的利基营销策略时,剧院则挖掘到了多样化的观众。不过,这些群体常常被认为具有典型性,而非普遍性。 本卷与前两卷有相互呼应之处。小奥提斯·L.格恩齐(OtisL.Guernsey,Jr.)提供的纽约剧院的年度报表逐条列计了英国戏剧的持续影响,这是贯穿所有这三卷书的一条主线。在1964年至1989年期间,托尼奖的最佳剧本奖几乎有一半是英国人获得的,而同期 纽约戏剧评论圈奖中一半以上的最佳剧本奖也是被英国人拿走的。 事实上,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被认为天生不会写音乐剧的英国人所写的作品开始取代美国本土作品。在那之前,音乐剧基本被认为是美国戏剧的主要成就之一。事实上,1997年6月,得益于全能的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LloydWebber),《猫》(Cats)取代《歌舞线上》(AChorusLine,1975)成为美国戏剧史上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同时,十几二十岁年轻人经历的实验戏剧在他们五六十岁时得到了延续,其必然结果是,现代主义卷土重来。大萧条使戏剧在20世纪30年代变得激进,而越南战争让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的戏剧也呈现同样的效果。 除了联邦剧院以外,其他剧院第一次获得了公共补贴,虽然钱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970年到1971年,美国政府对艺术的补贴是每人7美分半,西德是2美元42美分,英国是1美元23美分。不过,这是一个信号,说明戏剧最终被认为是一种对公众的钱包和眼球都有合理需求的艺术。尽管如此,这门艺术还是处境艰难,不断挣扎在生死边缘。但是,它准确反映了经历过大萧条、二战以及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后核时代的美国那不断变化的情绪和关注点。戏剧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用菲利普·罗斯(PhilipRoth)的小说人物纳森·朱克曼的话说就是:“美国可预见的未来原本是从实实在在的美国历史中脱胎而出,一代又一代人逐渐变得聪明,懂 得上一代人的不足和局限……不带一点从前美国的那种不安全感 和桎梏……不过,这种未来被打破了。”1几十年过去了,在某种程度上,人们认清了罗斯所谓的“美国本土狂人”(theindigenousAmericanbeserk),也认识到“合众为一”(EPluribusUnum)这句格言背后隐含的中心意义似乎是一种谎言而非简单的乌托邦模式,因为完全相反的故事在美国舞台上演着。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