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暗之火:一位作家的文学生活(六朝松文库)9787576612318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9.29
5.8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于晓威|
出版社东南大学
ISBN9787576612318
出版时间2024-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2224260
上书时间2024-11-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于晓威,1970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毕业于上海社科院首届全国作家研究生班。在《收获》《上海文学》《钟山》《中国作家》《解放军文艺》《江南》等数十种国家、省级文学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100多万字。著有小说集《L形转弯》(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勾引家日记》,长篇小说《我在你身边》。曾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骏马奖”、团中央首届全国“鲲鹏文学奖”小说一等奖、连续一、二、三、四、五届辽宁文学奖、辽宁省优秀青年作家奖、《民族文学》年度小说奖、《鸭绿江》年度小说奖等。曾参加第61届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等重要文学活动。作品被翻译成日、韩等多种文字。
目录
第一辑 回眸
永远的棉被
咳嗽
养草记
劳动一种
读不完的家书
我的遥远的小树林
街头漫望者
烟火流年
百货公司墙外
作为动词的椅子
杨兴广
我的普通父亲母亲
我的读书生活
重温旅行的眼神
淮安好人
私人火车
第二辑 他们
好人刘兆林
早晨从何时开始——纪念路遥
赤子其心,坦荡其人——写徐光荣
亦才亦德,致中致和——纪念王中和
怀念张忠军
我读程永新
长白山之子——纪念胡冬林
我的朋友周洁茹
我看巴音博罗
与老藤先生二三事
第三辑 品读
《乡邦札记》读札——读丁宗皓散文
木心:不去的文艺老青年
关于与《关系》有关无关的可能关系
致:逝去的青春与重回的感动
内敛的镶嵌并绽放——王雪茜读书随笔论
有意味的悖论形式——读朱辉小说
生活的无力与突围一读宋长江小说
第四辑 思考
江湖夜雨十年灯
——回忆长篇小说《我在你身边》的写作
我为什么手写小说?
先锋小说完蛋的十一个理由
《鸭绿江》:现实,厚重,睿智,超越
报朋友书——《鸭绿江》改版一年来谈谈心里话
我的文学与生命观
小说中人物对话必须使用冒号和引号吗?
——兼与《小说月刊》及澎湃新闻评论员商榷
给一位青年小说家的回信
书房私语(之一)
书房私语(之二)
书房私语(之三)
书房私语(之四)
第五辑 访谈
今天的作家肩负更艰巨的启蒙
——接受傅小平访谈
创新·阻却·诗意·自由——接受林嵒访谈
于晓威:每个作家本质上都是为母亲写作
——接受《长江商报》唐诗云访谈
让我们说说现代性吧——接受张鸿访谈
在绘画与写作之间——接受周聪访谈
我的回忆经常是一堆碎片——接受小饭访谈
内容摘要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小说创作之余,整理出版的第一部散文集。书中篇目,有对作家真实生活的记录,有对日常人事与物像的观察
和思考,也有对创作理论的感悟和总结,充满了独特、
智性和人性的表达。它们是对岁月的某种凝望、回望和潜望,也是一把旧时光的真
情呈现。这部散文集充满了作家个体和微暗的故事,文字朴实温暖,能够帮助读者在浮躁的时代大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小世界,从而感知生
活的韧性,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体悟生活的一
己之味。
精彩内容
永远的棉被这是一条极普通的棉被。
它至少有二十年了。它的外套不是一块完整的布料,而是由许许多多寸半见方的布块连缀而成。在一个无聊的下午,我终于鼓足勇气把它们细数了一遍:横十六块,竖二十三块,总共三百六十八块。这些寸半见方的边角余料,扯起相互密不透隙的手,包拢了里面所有的棉花。
对它的记忆是温馨的。
二十多年前,在居室的四壁
没有涂料而只有用报纸裱糊的年代,在人们对于“温暖”二字的理解尚未延及穿得厚薄而只是关注到盖得多少的年代,这条百衲被对于周围的事物来说,无疑是和谐与忠诚的。它是一个拮据的家庭中属于母亲的杰作。我不知道母亲从多少个地方搜集到这么多的布角,也不知道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
在我们对拥有彩色连环画的奢望一次次破灭之后,这条棉被上的图案启迪了我们的幻想,充实了我们的双眸,陪伴我们进入诗意的梦乡。那上面的三百六十八块布料,除了质地是相同的纯棉布,在颜色上、在构图上、在风格上,竟没有一幅是相同的:淡黄的,深蓝的,砖红的,草绿的;线状的,团状的,块面的,网眼的;写实的,朦胧的,朴拙的,抽象的……驳杂成一个神奇的魔方世界。叫人想不出这是布料来源的匮乏所致,还是母亲无意中的匠心使然。
哥哥姐姐们都相继考上大学。那年,我也要暂时离家了。临走时,说不好我是需要一件什么东西来暗合我的心境,抑或是靠它来砥砺我微薄的意志力,我随手把这条家中早已算最破旧的棉被带上了。
到了学校我才发觉遭遇了未曾料到的尴尬。我的奇怪的被子每每招致善意的同学的好奇观看。我把它工整叠好,用薄毯盖上,但正所
谓“欲盖弥彰”,来观看的大有发展到异性同学之势。春季潮湿,接下来我发现我已经没有勇气把它像别人经常做的那样拿出去晾晒一下。
哪怕仅仅一次。这时候我猛然醒悟,原来我把它带出来的潜在心理,只不过是炫示一个历经世事的人,回转身要嘲笑和捉弄他经历的俭朴或困顿,显示一种嬉皮式的策略,证明自己精神上的某种狷介而已。
冬季的一天,在探家后返校的路上,我暗暗设想着
那条相隔一周的棉被,该怎样又凉又潮。到了学校,我却意外发现它正搭在操场单杠上,迎着冬日煦暖的阳光,尽情地饱吸热量呢。一打听,原来是母亲此次听我无意中的牢骚,知道我不肯拉下颜面把它拿出来晾晒,在我还在途中火车上,就从千里之外提前打电话给我同学,让他们帮忙晒一下……在母亲眼里,孩子既执拗又虚荣的心境是多么可笑啊!
面对这条棉被,我感到羞愧。困顿是没错的,曾经困顿更是没错。可我竟要用揶揄困顿来掩饰自己并不丰厚的思想吗?就像有的人靠炫富来遮掩他空虚的心灵?
眼下的旧棉被,它像一位慈祥的长辈,像一位沉默的朋友,像一位可以信赖的同事。在寒冷的时候,它给我温暖,在它破敝的时刻,我不应该给它以抚爱吗?
毕业后回家,一路上我忍不住时时摸摸随身的行囊。不错,我没丢失的仍是那条棉被。
选自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长春日报》咳嗽二十几年前,我可能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这一
天夜晚,我和邻居的两个伙伴去街上闲逛。
这是秋日的一个夜晚。
街上是灯火阑珊——或者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晚上该是停电之夜。有一点光亮,也只是往来汽车偶尔射过的灯柱,还有天上一弯皎洁的下弦月。
就是这样。行人们都像是走累了,他们在暗夜里进行归家前最后的穿梭忙碌。
我们也走累了,晚来的风不时抖动我们的裤脚,提醒我们也该歇一歇了。
“你们看这月亮多真切,是因为咱这地方空气好。”我提出我的假想,可是没有应答。我们不约而同地相中了街道边上一道建筑工地外的简易围墙。我们并不费力地相继攀上去,坐在上面,眼前街道边垂柳的枝条刚好遮住我们的身体。
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