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谋(管仲传Ⅲ)978755945477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1.68
7.2折
¥
44
全新
仅1件
作者若虚|责编:丁小卉
出版社江苏文艺
ISBN9787559454775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4元
货号31059213
上书时间2024-11-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上兵伐谋:管仲传.3
第十一章 宅兹中国
第十二章 楚骚汉赋
第十三章 天下诸侯
第十四章 百代过客
第十五章 夕照临淄
内容摘要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中国古代的军事《孙子兵法》认为,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管仲不仅是受曹操、诸葛亮、房玄龄推崇的“千古一相”,他的一生更是一部上兵伐谋的谋略教科书。贸易战、外交战、挟天子以令诸侯……他通过经济、外交、威慑等一系列手段,兵不血刃令诸侯臣服,辅佐齐桓公完成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贸易战”破敌楚国是春秋时的大国,一直是中原各国的心腹大患。管仲利用人性的贪婪,花重金从楚国买鹿,使楚人放弃农耕,一心捕鹿。等到楚人错过农耕的时候,管仲又禁止从楚国买鹿。于是楚国鹿价暴跌,粮价疯涨,楚人外逃,一场贸易战令楚国不战而败。
“尊王攘夷”成就春秋首霸北方山戎和狄人南侵,华夏文明陷入危机。管仲趁势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一边高举天子大旗,以维护周王室为名,征讨不服;一边组建诸侯联军,征讨戎狄、拯救被侵略的诸侯。恩威并施之下,各国纷纷臣服,齐国就此成为“春秋首霸”,留下了“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千古美名。
翻开本书,领略管仲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智慧!
精彩内容
诸侯师攻下蔡国后,并未滞留,而是疾行南下,前进至淮水流域。借着北来的强风,淮上诸国群起呼应,仿佛久忍压迫、揭竿而起的奴隶,纷纷兴师与诸夏联军会合,如今联军前锋已抵进义阳三关,战车再往前冲一冲,就踏入了楚国内境。
诸侯师没有选择走方城隘口,而是走淮水一线,一方面是因为要先侵蔡,自蔡入楚,恰在淮水流域;另一方面淮上诸国早前投入齐国阵营,兵出淮上,可得当地援手,当楚王收到前方简书时,淮水南北尽插诸夏旗帜。
敌人攻到了家门口,只怕眨眼间,小白已坐在楚宫吃熊掌。楚王有些着慌,决定亲率师北上决战,他甚至做好了身死战场的惨烈准备,还叮嘱左右,若他战死,记得抢回尸体,不能在死后遭到凌辱。子文却说:“我严守关隘,诸侯师必不敢越关入国门,纵是两两对阵,未必与我决战。”楚王茫然:“八国之师,加之以淮上诸国,汹汹南来,若不与我决战,所求为何?”子文道:“求行成。”楚王更不懂了:“未战而行成……所为何事?”“必是为郑国。”楚王于是做了两手准备,一面率师北上,一面遣使如诸侯师。这时诸侯师正驻扎在訾梁(今河南信阳),八个中原诸侯国加上淮上诸国,统合十来个国家的军队,十几座营垒错落铺开,像一方一方的弓匣,无数杆诸侯旌旗迎风飘荡,偌长的旗旒飞上天,挠着天空静穆的脸,终将那平滑的面孔搔出一道道皱纹。
楚使前往齐军营垒,原是要谒见小白,可小白没露面,接待他的是管仲。楚使提出要见齐君,他是代君出使,君当对君,不当对臣。管仲默不作声地盯了他一眼,仿佛有无形的威压逼过来,把楚使的抗议全部逼了回去。
“使有何言,可对我说。”管仲慢悠悠地说。
楚使暗暗吞了口唾沫,因他是代楚王言,便用楚王的口气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本是风马牛不相及,不想君子来到我地,为何?”或许楚王说这话时,三分恼恨夹着三分质疑,还有三分惯常的傲慢掖不住,楚使原样照搬,学得有八九分像。
面对楚使的质问,管仲显得从容而平和,用小白的语气款款道:“昔日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他顿了一下,一抹似有似无的笑从眼眸深处泛出:“楚国应贡苞茅,奈何不入,天子祭祀无以滤酒,寡人为天子征索。昭王南征而不复国,寡人为天子责问。”楚使像听见特别严肃的笑话,人人皆知这是一则笑话,却因为内容的过度真实,无论如何笑不出。管仲说的苞茅,指楚国特产的菁茅,是一种生有毛刺的茅草,可用来在行裸礼时缩酒,即祭祀时,扎束茅草,将酒淋上去,一面过滤渣滓,一面慢慢渗透,仿佛神在饮酒。传说中,大禹分天下为九州,设定各州贡赋,楚国所在的荆州贡赋就是“包匦菁茅”。
昭王南征而不复,说的是周昭王南征,涉汉水时翻了船,不幸溺水而死,不过民间向来有另类说法:原是汉水舟工厌恶周昭王,以涂胶的船进献,船行到水中,胶为水冲化,因而船板分解。
也就是说,齐国纠集诸国军队伐楚,出师之名是一把草、一条船,楚使像被菁茅卡了嗓子,半晌说不得话,这样无耻的伐国借口,从来只有楚国能堂而皇之地宣之于口,过去到处耍流氓,欺负起小国来,绝不手软,如今那熟悉的流氓手段竟落在自己头上。
明知管仲是欲加之罪,却挑不出毛病。要说两事与楚有关,中原诸侯尚且不朝天子不纳贡,楚不贡茅草又能如何?再说周昭王淹死在汉水里,又不是楚国人推他下船;要说无关,彻底推卸干净,却也难办。
楚使搜肠刮肚地找应对之词,憋红了脸,磕巴着说道:“贡,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敢不贡奉。”说完这话,又觉后悔,国君还没给回应,他在这儿着急认什么罪?于是把脸色拉下来,倨傲地说:“昭王之不复,君自去问水滨。”楚使变脸如霎眼睛,未免情绪化,管仲只是微笑:“上告楚子,决战在君,行成在君,君择其一,我当从之。”这次却是他自己的话。楚使没见到小白,揣着一腔铩羽而归的丧气,弃甲曳兵似的归国,把管仲的话原封不动地转呈给楚王。这下子便像捅了马蜂窝,楚王登时暴跳如雷,直着脖子大骂道:“苞茅不入,昭王不复,干楚何事,又干齐何事!他齐小白朝过几回天子,倒来管不榖贡不贡菁茅,中国诸侯孬种也,混账一窝鼠,专一为齐小白舔腚,胆敢欺我,大辱国!”楚王越骂越怒,越怒越不能忍,跳脚嚷道要与诸侯师决一死战,势必将小白一矛刺死,死也不够,还当驱战车从小白尸体上碾过去,方才解恨! 楚王瞋目切齿,雷霆之怒难以平息,便是有十只蒸熟的熊掌送到面前,也不能消解。一旁的子文却安静得像睡着了,仿佛那君王的愤怒嘶吼于他是耳旁轻风,待楚王骂得累了,忽问那楚使道:“管子最后说了什么?”楚使回忆道:“决战在君,行成在君,君择其一,我当从之。”子文微微点首,沉思少顷,对楚王言道:“前次臣言,齐率诸侯师南来为求行成,如今闻管子之言,则我与齐可不战而行成。”楚王正在气头上,哪肯行成,疾言道:“不榖决意一战定大局,何须行成!如要行成,先献上齐小白头颅!”子文平宁地说:“请君度之,我与诸侯师战,有十成胜算吗?”“纵然只有五成,也当一战!”楚王吼道,倴张的愤怒如火焚烧,理智早已成灰,除了屠戮沙场,以鲜血浇下心中烈火,再没他途。
楚王越激动,子文越沉稳:“即便有六成七成,也只是惨胜。侵我者,八国之师加上淮上诸邦,以一楚之师对阵十余国之师,胜算实少,覆败实多。齐今有行成之意,莫若答允,齐得行成,必定退师,我则解兵患也,他日可徐徐图之。”楚王烦躁地摆了摆头:“齐已涉我门户,我不奋起抗击,反而俯首行成,谈何徐徐图之?”子文稳重地说:“诸国之师也只是涉门户而已,必不敢贸然深入楚境,齐国纠集诸侯南来,不过是造声势,其心不在楚而在郑。多年来齐欲服郑,而我数次伐郑使齐不快,才有此役。故臣斗胆建言,暂不与齐争郑,郑若甘愿服我,自然是最好,郑若甘愿服齐,我也不问。”凭什么把即将到手的肥肉让出去!楚王绝忍不下,怒声道:“这不是郑服齐,而是楚服齐!从此,楚国将成为齐国的附庸!”子文顶着那弥天怒火,语气和缓地说:“暂时不争郑,并非永远不争郑。时机不同,形势也会发生变化,决策也应当随之变迁,谋国事怎可固执而不转圜?臣再请问我君,此次齐能联师侵楚,若不是先在我门户横戟,怎能轻易入吾境?”楚王的怒火陡地一沉,子文的话正正击中要害,诸国师能顺利抵进淮水,与淮上诸国服齐有重要干系,齐国发兵伐楚,淮上诸国仿佛引路先锋,积极地将齐国领进楚国大门。淮水作为楚国的东北门户,是楚国进出中原的西通道,沿线诸邦却是齐国盟国,受齐指挥,听齐号令,这就像在楚国的头顶上插了把刀,不把这刀拔掉,哪一日这刀直刺下来,将是心腹之伤。
楚王想到此处,语气松弛下来,闷闷地问道:“子文的意思?”“先清理我门户,再与诸国争衡。”子文始终不慌不忙,“今将郑国让给齐国又何妨,郑人本就是贪利无信之徒,今日服齐,明日也会背叛。待我整饬门户,坚固藩篱,则将后患无忧。齐再想横戟门户而涉吾地便无能为力,如此,则可全心争郑。”楚王慢慢地冷静下来,仔细推敲子文谏言,深以为是老成谋国之论,两强争霸,急切不得,意气不得,拼的是耐心恒心,更是时间,于是轻轻一抚掌,赞道:“好!”他露出洒脱又傲岸的笑容,“那便将郑国让给齐小白,不榖倒要看看,齐小白的伯主之位,还能坐多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