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也没过去多久9787513944755
  • 时间也没过去多久978751394475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时间也没过去多久978751394475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0.3 3.8折 54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养只柴犬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

ISBN9787513944755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4元

货号32106222

上书时间2024-11-09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养只柴犬,自媒体作者,热爱文字,也热爱努力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文章获赞百万,全平台粉丝四十万。

目录
目录
这个小镇
离开 6
清明 11
古井 16
关于他们 21
毛桃 24
柚子树 27
灌阳 31
年的新 35 
老屋 39
后山 43
竹林与杨梅 47
那条山路 50
村小 54
河,流向何方 58
老街 61
陈师傅 64
留守 68
信息交流中心 71
月饼 74
秋收 77
人生来处
母亲 84
父亲 95
复读机 114
光碟 117
停电 121
我的读者 124
少年时代
梦想趣事 128
撞不倒的南墙 140
在灌高 144
站在青春里的L 171
冬天 174
那栋教学楼 177
奖状 180
堂哥 183
偏见 188
少年不少年 193
他们 196
落幕 199
再见
离别无声 204
年年复年年 208
我们都在不断告别 211
重逢与离别 214
写给外婆 218
生活
渡 224
答案 230
忘年交 233
灌阳的“二月八” 238
赴一场与自己的约 241
选择 245
酒 248
人心 251
第一次相亲 254
落差 257
幸与不幸 260
一碗鸡蛋面263
雨夜 267
配与不配 270
碎碎念
谈学习 274
照片  279
胡说八道 282
生活小记 292
老赵的婚礼 295
第三盆茉莉 298
私奔 302
问 306
随笔四篇 310
我们正活着 319

内容摘要
作者记录了成长中的那些感人瞬间,写下从青少年时期到工作后的人生经历,大到回乡送别离世的老人,小到观察一朵花的盛开与死亡。在感慨岁月流逝的日子里,慢慢静下来,人生或许不需要追求太多有意义的事,能感受到的幸福就是最大的幸福。
年复一年,有人开始老去,有人已经长大,还有人正牙牙学语。生命的每一天都如期而至,我们蹒跚着走入社会,带着小时候的憧憬寻找自己未来的样子,我们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手机、互联网、高铁、短视频,我们处于巨大的变化之中,时间仿佛被按下了倍速键,可回头看看自己从小就开始走的那条田间路,原来野花依然繁盛,其实,时间也没过去多久。

精彩内容
离开
同村长辈去世,我去吃丧酒,地点设在本村的祠堂。
我就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
刚坐下,就听同桌的一位长辈笑着说:“难得有这么年轻的后生跟我们一桌啊。”我听到他这样说,下意识地接了句:“伯伯,你就莫逗我了。”“没逗你啊,不信你自己看嘛。”他抬手指了指。
我顺着看去:偌大的祠堂里摆了十来桌的席,上菜的、寻找座位的,算得上热闹,但再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入席的大多是五六十岁的长辈,像我这样二十来岁的,没有几个。
我这才明白长辈的话没有说错。
既然坐在同一席,那肯定避免不了要一起聊天。因为我的入席,引起了话题,同席的长辈们聊着聊着,就都在感慨:“后生们都去城里头讨生活了,留在村子里的全是些老杆杆(老人)。”是啊,又回想起昨晚的场景。按照村中的风俗,每逢有老人去世,都是会在家中办两晚法事,而同村的每家每户都会去坐一坐,陪老人最后两晚。 儿时的盛事就是这两晚,全村的小孩会聚到一处,追追打打好不热闹。而昨晚,在场的小孩屈指可数。从我儿时到今天,满打满算也就十来年的光阴,村中的变化竟有如此之大!可谓是翻天覆地,令人唏嘘。 同席的长辈们就着这个话题聊了很多很多,我在一旁听着,默默地听着。 村中的青壮年早已在好多年前,就开始转移到城里。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常见的不再是青年,更多的是些头发花白的长辈。在村中小学就读的学生,两只手就能数清。要知道,在我与姐姐就读时,小学有六个年级,甚至同年级还有好几个班!这差距简直天壤之别! 我瞥见村中这座祠堂的墙壁。这是我儿时觉得全村最为华丽的建筑,如今也开始褪色斑驳,变得平庸起来。我们村是以史姓为主的,从明代便在此繁衍生息。于是自己从小就以村落的厚重历史感为荣,特别喜欢翻看族谱,去追根溯源。谱书上,我们这个家族从明朝的先祖写到我这一辈,每家每户,无论男女老少,都有名字在上面。从族谱的第一页,往后细细翻看,第一代开始,分支就不断壮大,像树一般,开枝散叶。每次翻阅,心中那股自豪感都止不住地汹涌澎湃。 其实生我养我的这个村落,地处大山深处,除了山,也只有山,但我们的祖辈们不畏这苛刻的生存环境,引水造田,开荒拓地。一步一步,无数人的付出,才将这里建造成了适宜生活的世外桃源,养育了一辈又一辈如我一般的后代。他们用双手,用一锄一犁,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的农耕文化,也滋养了后辈们的精神世界。 只是随着近些年的现代化,村子里有着太多太多的改变。作为在这个现象中长大的孩子,体会更是深刻。无数的青年纷纷涌向外面的世界,然后生根发芽。村中破落的老屋越来越多,孩童的身影也越来越少。见过这座小村落繁荣的曾经,再亲眼看到如今的衰败,我的心里怎能不生出一丝惊恐?
那些离开村子的青壮年,在离开这片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时,多数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没有人愿意离开这个生养自己的村落。只是如果还像父辈一样靠着农耕去生活,那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将再无自己的立足之地,然后只能被无情淘汰。于是他们只好擦了擦泪水,向村落告别,走了出去,但依旧会牵挂着这片山,牵挂着门前这条小小的溪流,以及这座小小的山村。
可惜那份牵挂之情在灯红酒绿里又能坚持多久,有些人会慢慢地对乡村淡漠了许多,甚至滋生更多的庆幸,庆幸自己离开了。
曾亲耳听闻在外务工的同辈自傲地说:“我打工一天挣的钱,足够买几百斤粮食,种田就是自讨苦吃。大不了把田地便宜点租给村里头的老人,反正我绝对不会回来种那几亩薄田的。”田荒了,那便随它荒了吧。
文科出身的我,在高中文综里,常学的就有“城镇化”一词,那时只觉得是单纯的社会发展现象,是在试卷上都算不上重要的考点,如今却看到了这三个字下的巨大变化。
当然,我也明白这是大势所趋。
只是突然幻想,在若干年后,我们各自所在的乡村被城镇化的洪流所席卷,那份承载在小山村的情,会因此而慢慢淡漠。待一代又一代,曾经在村子里常见的子孙满堂,只能存在于书里,成为几个印刷在角落的文字。 于是,路边有一群晒得黝黑的小屁孩在追逐打闹,以及那个伴着蝉鸣下河摸鱼的夏天,便再也看不见了。
那条山路从我们村到镇上,只有一条在大山之中挤出去的、蜿蜒崎岖的山路。 曾有女老师分配到我们村的小学,她第一次来报到时,就在路上崩溃大哭了。 “每个拐弯之后总是山,路的尽头还是路。”多年后的重逢,谈起这条山路,她这般跟我回忆道。 是的,这条路对外人就是这么残酷,走不完的山和转不完的弯,连绵数十里。 在那个交通不便利的年代,每次回外婆家,都是母亲骑着二八大带我去。山路崎岖难行,那时很小的我,坐在后座费力地搂着母亲,生怕掉下去。 母亲骑得很慢、很认真,小心翼翼地护着我。 “读书你可得努力些,要顺着这条路,走出这几座大山。”这是她经常说的一句话。 小学四年级,我开始顺着这条山路,走去镇上求学。这段距离对于十岁的小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难以克服的存在。以前自己都是坐在父母的单车后座,并不觉得这条山路有多难走,直到自己用脚步去丈量的时候,才知道其中的艰辛。 我开始厌恶这条山路,厌恶这几座大山。 回到家中,我揉着酸胀的小腿,跟母亲抱怨着父亲,说他不跟其他同学的家里一样,买辆摩托车接送,这样我就不用走这段山路了。 母亲倒来热水:“路,还是得自己走。你既然觉得难走,那就用心读书,长大后顺着这条路,走出这几座大山。”对于这条山路,并不只是我一个人厌恶。打记事起,就常听父母以及身边的大人们,向自己的后辈们说起,那在被几座大山围绕的村子里的苦楚,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有人责怪山路之险,让好不容易追到的心上人惧怕,犹豫再三,还是没能成为一段佳话;也有人斥责着那些未能逃离这座大山的先辈,因为一个“穷”字,就让自己早早退学,落得与农具相伴终生的结果。 在他们眼中,这条山路和大山成了十恶不赦的存在,我也跟着憎恶起来。 即使那么多人厌恶着,也过去这么多年了,它们还是在那里,静地在那里。 我与其他同村人一样,在父辈望子成龙的期望里,带着他们未能完成的梦,求学之路从镇上再到县里,再到离家几百千米的大城市。 每次放假回家,坐在父亲摩托车的后座,望着这条铺成水泥的山路不再崎岖,儿时眼中的巍峨大山也不再那么高不可攀。之前听到的言论,我也不再认可,大山根本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难以走出去,也不再憎恶和惧怕这路这山。 后来大学毕业,跟表哥回来创业,两个人骑着小电驴在这条山路上往返,穿梭于连绵大山,野心勃勃,未感到一丝辛苦。此时看山不是山,是自己未来成功人生的垫脚石,但那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的结局,让表哥重新背起行囊去往远方,而我望着那条从大山之中挤出去的路,又开始惧怕,觉得难走起来。颓废在家的自己,听了父母的话,通过考试得到了一份令人羡慕的稳定工作。就这样,留在了家乡。我骑着那辆小电驴上下班,每次往返于山路,那路那山落在眼里,又变得矮小。 其实路一直是那条路,山也还是那几座山。 无论是父辈眼中的十恶不赦,还是见山不是山的豪情,又或是遭遇失败后的难行。 它都没有变过,只是我们心随境转,它也就变得不同了。 蓦然地,明白了那次跟老师交谈,她说的后半句话:“走了几个星期,习惯了,其实觉得那条路也还好。”那时不太理解这句话。
路一直都是崎岖难行,第一次哭泣是对于它的未知而恐惧,当自己鼓起勇气,把它走上几遍之后,它也就那样,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只要自己敢于去走,没什么路是走不通的。
所以,不必难过,不必颓废。
山就在那里,那就大胆向它走去,现在脚下难行的山路,也可以叫作远方。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