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解读(第2版)978730033141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52.65
7.6折
¥
69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黄朴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331416
出版时间2024-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32181416
上书时间2024-11-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黄朴民,男,浙江诸暨人,1958年生于浙江绍兴市,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1978年至1988年先后就读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历史系和山东大学历史系。撰有《春秋军事史》《天人合一:董仲舒与两汉儒学思潮》《孙子评传》《何休评传》《大一统:中国历代统一战略研究》《中国兵学思想史》《兵家学派研究》《孙子兵法十八讲》等;主编有《中国兵学通史》《孙子探胜》等。学术成果曾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中国好书”等多项奖励。
目录
导 言
一、《孙子兵法》的成书年代和作者
二、《孙子兵法》的著录、流传及版本
三、《孙子兵法》的兵学理论体系
四、《孙子兵法》的地位和影响
五、今天我们怎样读 《孙子兵法》
计 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 篇
势 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一 孙子本传
附录二 十家注孙子遗说并序
附录三 历代名家评 《孙子》
内容摘要
本书由导言和《孙子兵法》各篇题解、原文、注释、校记、译文、解读及若干附录构成。通过对中国古典兵学的代表、“百世谈兵之祖”《孙子兵法》一书的系统、全面、深入的解读,为广大学生和一般读者提供学习、掌握兵学经典内容的津梁,为认知、借鉴兵学经典价值提供帮助。
概括而言,全书是从两个层面着墨的。一是回归文本,通过历史文献学知识与方法的运用,为阅读和理解《孙子兵法》的文字与内容做坚实的基础性工作,包括疏通字义、诠释文意、缕析正误等等,这些均属于学术研究上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索隐甄微、提玄勾要的应有之义,不可或缺。二是思想史与军事学术史的考察,包括认知《孙子兵法》成书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时代契机,梳理并揭示十三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结合古今中外的典型战例分析与归纳各篇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使《孙子兵法》的兵学理论体系得到科学准确的呈现,使《孙子兵法》的重大军事学术价值与历史贡献得到系统全面的揭示,使《孙子兵法》的辩证思维方法与战略大智慧得到深刻精妙的说明,使《孙子兵法》的当代启迪意义和实用价值得到实事求是的理解,从而使读者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兵家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为社会大众欣赏和阅读兵学经典,推动中国古代优秀兵学文化的传承与光大,创造积极的条件,提供必要的契机。
精彩内容
春秋时代战争频繁,诸侯列国争霸与兼并一日无已。《孙子兵法》当然要反映这一时代特色,这就决定了孙武在战争问题上鲜明地提出慎战与备战并重的主张,换言之,“安国全军”是孙武战争观的基本主线。
孙武对战争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孙子兵法》开宗明义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计篇》)既然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头等大事,所以孙武多次告诫并提醒统治者,必须慎重对待战争,指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火攻篇》)对于那种缺乏政治目标和战略价值而轻启战端的愚蠢做法,孙武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火攻篇》)并要求战场指挥者做到“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地形篇》)。
然而主张慎战并不意味着反对战争。《孙子兵法》提倡慎战的主旨,在于强调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应当遵循新兴阶级的功利主义原则,即做到“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火攻篇》),不战则已,战则必胜。这种既重战又慎战的观点,使孙武的战争观念既不同于儒、墨的非战主张,也与稍后法家嗜战立场有所区别。由此可见,孙武的慎战出发点是“安国全军”,以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孙武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鉴于战争不可避免,战争对社会经济、国家前途的巨大影响,把准备战争和指导战争的问题提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强调做到有备无患:“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九变篇》)这就是说,要把立足点放在做好充分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以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使敌人不敢轻易发动战争的基点上。
基于慎战和备战并重的战争观念,孙武逻辑地推导出用兵的理想境界,这就是一个“全”字。所谓“全”就是全胜。《孙子兵法》中提到“全”的地方有十余处,最主要的篇章是《谋攻篇》。孙武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高明的战争指挥者应该做到“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从而实现战略、战役、战斗的全胜,即“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用全胜的计谋争胜于天下,“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了达到这一境界,孙武提出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的主张,认为指导战争的上策是挫败敌人的谋略,其次是展示强大的兵威慑服敌人,至于“伐兵”“攻城”,那就等而下之了。由此可见,孙武的“全胜”思想,实际上仍然是其慎战和备战思想在作战指导上的反映。慎战与备战、重战思想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孙子兵法》十三篇中。
如果不得已进行战争,孙武主张实行进攻速胜战略。他明确提出,从事战争的目的是“掠乡分众,廓地分利”(《军争篇》),即掠取他国的人力物力资源,扩张版图,在争霸兼并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九地篇》中,孙武更以明确的语言表明了自己的进攻战略:“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孙武这一战争观,是符合新兴势力的要求的,是与社会大变革的潮流相一致的,具有突出的进步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