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原与延异(德里达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中大哲学文库978710017706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54.98
7.9折
¥
70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朱刚|总主编:张伟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77061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0元
货号30780177
上书时间2024-10-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导 言..........................................................................1
一、德里达其人其学 ............................................................1
二、德里达的研究现状及本书的研究目的 ..........................................5
三、在现象学与结构主义之间和之前
——德里达的思想资源及其位置 ................................................10
四、对本原问题的解构
——德里达的“一以贯之”之“道” ...........................................19
五、本原问题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 ...............................................25
六、本原与延异
——德里达的解构策略及其意义 ...............................................35
七、本书的写作方式与结构 .....................................................41
第一部分 本原与延异
——德里达对胡塞尔现象学中本原\\\\\\\\ 替补结构的解构
引 言........................................................................47
第一章 诸种符号之前的符号
—被胡塞尔搁置了的一般符号问题 .............................................54
一、“本质性的区分”及其意义 .................................................54
二、德里达的问题:在“指向”与“指示”区分之前的本源的
“显示” .................................................................57
三、胡塞尔对素朴存在论的突破以及德里达的再突破 ...............................60
四、表达与指号在交往话语中的交织 .............................................64
五、独白的对话性
——表达与指号在独白中的交织(一) .........................................69
六、独白的生产性
——表达与指号在独白中的交织(二) .........................................74
七、符号的显示
——指示与指向之间的本质统一 ...............................................78
第二章 同一与重复
——符号与观念同一性的本原 .................................................82
一、各种再现之前的重复 .......................................................82
二、符号:本源的重复结构 .....................................................84
三、重复与同一 ...............................................................87
四、实在与想象 ...............................................................89
五、观念性的同一性:重复与存在 ...............................................93
第三章 本原与重复
——德里达对胡塞尔内时间意识本原观的解构 ...................................99
一、“本原问题”释义 .........................................................100
二、原印象:内时间意识的本原 .................................................102
三、滞留:本源的重复 .........................................................111
四、重复的踪迹:非本源的“本原” .............................................118
第二部分 原文字——从替补到本原
引 言..........................................................................129
第一章 声音中心论与在场形而上学................................................132
一、话语与存在 ................................................................132
二、现象学的声音与观念性
——声音与在场的同谋(一) ..................................................134
三、言说的“自听—自说”结构
——声音与在场的同谋(二) ..................................................140
第二章 文字与本原
——德里达的“文字学”与传统形而上学 ........................................146
一、对本原的解构
——德里达“文字学”的“哲学”意义 ..........................................146
二、“自听—自说”中的纯粹差异与延异
——对声音内在性的解构 ......................................................150
三、语言的本质:差异系统 ......................................................155
四、差异的延异化:德里达对索绪尔语言学的解构 ..................................157
五、延异:作为“本原”的“原文字” ............................................161
六、文字:从替补到“本原” ....................................................164
第三章 文字:一种新的“替补”逻辑...............................................173
一、替补的经济 .................................................................174
二、增添、补充与替代:替补的多重含义及其关系 ................................. 181
三、替补的悖论:威胁与拯救 ....................................................184
四、本原与替补之间:一个拓扑舞台 ...............................................191
第三部分 存在与踪迹
——德里达对海德格尔的存在本原观及传统在场形而上学的解构
引言 德里达与海德格尔的思想之缘.................................................201
第一章 从“存在与时间”到“时间与存在”
——海德格尔的寻“原”之路以及德里达对它的解构 ...............................207
一、海德格尔的寻“原”之路 .....................................................207
二、解构的焦点:存在“与”时间(一) ...........................................215
三、解构的焦点:存在“与”时间(二) ...........................................220
第二章 德里达对传统存在论的再解构................................................230
一、海德格尔眼中的亚里士多德的时间学说 .........................................230
二、亚里士多德的时间难题及德里达对它的改写 ....................................233
三、存在即现在(在场):亚里士多德时间难题的隐蔽前提 ..........................236
四、时间:纯粹的感性形式
—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 ........................................................241
五、超越论想象力:时间的本原 ..................................................245
六、ama:本源的综合 ...........................................................250
七、本源的共—存 ..............................................................255
八、封闭的线 ..................................................................258
第三章 在场与踪迹
——德里达对海德格尔存在本原观的解构 ........................................261
一、海德格尔与在场形而上学 ....................................................261
二、踪迹:对“在场—不在场”的绝对超出 ........................................267
三、在场的踪迹化 ..............................................................272
四、比存在还古老的延异 ........................................................277
第四部分 解构与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命运
——德里达解构的意义
一、划界与越界
——德国古典形而上学及其对待本原的不同态度 ..................................288
二、本原问题:摆脱不掉的形而上学幽灵
——当代哲学面对本原问题的尴尬 ..............................................302
三、来自他者与未来的“本原” ..................................................308
四、解构与未来形而上学的可能性 ................................................318
结 语..........................................................................322
跋.............................................................................324
参考文献.......................................................................327
修订版后记.....................................................................339
内容摘要
早期德里达最关切的哲学问题是本原问题。他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本原观或本原形而上学的解构是引领其思想发展的一根主线、一个“纲”。纲举而目张,只要把握这条主线、这个纲,我们就会发现,号称晦涩的德里达,其实并不难懂,至少我们可以知道他讨论和针对的是什么问题。比如,他的那些幽灵般飘忽不定的术语:延异、踪迹、替补等等,就都是针对本原问题而发,或者说是为了解构传统形而上学的本原观而提出:延异是对本原的延异,或本原的自身延异;踪迹是本原消逝后留下的踪迹;替补是对本原的替代-补充,等等。同时,从这个角度入手,通过揭示本原与在场之间的同谋性,我们也将会更真切、更深入地理解德里达为什么会反对在场形而上学和语音中心论:因为在场形而上学和语音中心论正是传统本原形而上学的两种主要的表现模式。但德里达对传统形而上学本原观的解构却并不必然走向取消本原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相反,他对永恒在场、自身同一的传统本原的解构,乃是为了给绝对未来的到来打开空间、留下可能。德里达解构思想的主线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本原观的解构。
精彩内容
对于德里达后期的文本,我们这里不作讨论。仅就本书将要涉及的前期德里达的著作而言,笔者愿意如理查德?罗蒂那样,将之视为是“教授学者型的”作品。但这仅就其严肃且严谨的风格而言,若就其所表达的思想而言,笔者认为这些早期的著作也同样富于原创性。我们希望在下文的具体讨论中能逐步显明此点。
显然,同德里达自身思想的广博复杂相应,国内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也为我们提供了多种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模式,同时也为我们塑造了多个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德里达形象。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我们将从何入手研究德里达?何种角度才是一条合适的进入德里达思想世界的通道?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了本书所要达到的目的。本书并不想对德里达的整个思想作一个大而全的介绍。首先,本书的研究范围将主要限制在德里达前期那些基本上没有争议的“严谨的哲学著作”上;其次,本书也不想成为一种关于德里达与别的思想家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尽管这种研究极有意义。本书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德里达前期思想的解读与重构,力争提供一个相对完整、清晰的德里达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对于西方形而上学乃至一般形而上学(如果有的话)的意义。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还要做两件准备性的工作:首先,必须理清德里达的思想“谱系”,把握那些构成他思想资源的核心要素。换言之,必须弄清他的思想背景和理论渊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知道他的那些幽灵般难以捉摸的术语(延异、踪迹、替补等等)要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其次,要想理解德里达的思想,最重要的是必须把握住他自己的问题是什么。这里所说的他自己的问题,是指那一直引领着他思考、写作的主导问题,那贯穿于他大部分文本(至少是我们将要讨论的前期文本)的主线。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a。每一个原创性的思想家都有他一以贯之之道,都有他自己魂牵梦绕的问题。我们要问的是:德里达自己的问题是什么?他一以贯之的“道说”是什么?只有把握住这个问题,把握住他的这个“道”和主线,我们才有可能找到通往德里达的道路,进而也才有可能更真切、更深入地理解他在哲学史上的意义。
(以上摘自“导言”第二小节)作为幸存者,作为与我相关者都已逝去而留下的唯一的幸存者,作为自己生命的幸存者,而活,这意味着什么?究竟该如何学会作为这样一种幸存者而活?究竟该如何活,才真正称得上是作为幸存者而活?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思得远远不够。
但这些问题与本书,与本书将要讨论的问题,有何关联?是的,似乎毫无关联。但也只是似乎。让我们听听德里达的说法吧!他说:“踪迹或幽灵的概念,都是和作为结构维度的‘幸存’相关联。”是的,一如幸存是在死后活着一样,踪迹也是在本原退场之后的继续在场,但也因此它就既不是在场也不是不在场:一如幸存之为始源,既不源于生命也不源于死亡,同样,踪迹既不源于在场也不源于不在场,它是比在场与不在场都要古老的非本原的本原。
所以无论是本原还是延异,在场还是踪迹,作为本书要触及的问题,事实上都与生活(生命)、死亡和幸存相关联,只是这种关联虽然密切却又太过隐秘。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可以说,德里达对本原的解构,对延异和踪迹的思考,最终也正是对“幸存”的思考,对“在死后如何活着”的思考。只是对于后者,在本书中还远未得到探讨。但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说,而且应该说,这一切,最终都是为了要学会生活:如何作为幸存者而生活,如何作为踪迹、作为延异而生活……(以上摘自“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