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缘计算9787302612001
  • 边缘计算9787302612001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1 / 2

临时通知 :1.不接急单;2.快递圆通、邮政为主,不接受指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边缘计算978730261200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9.03 4.9折 5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5.0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娟、陆帅冰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612001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31556789

上书时间2024-10-22

评价5546好评率 99.91%

  • 物流很快 130
  • 包装仔细 119
  • 发货速度快 113
  • 品相不错 113
  • 非常满意 105
  • 值得信赖 92
  • 价格实惠 89
  • 服务态度好 84
  • 品相超预期 79
  • 物超所值 77
  • 描述严重不符 4
  • 品相未达预期 1
  • 有小瑕疵 1
  • 服务态度差 1
查看全部评价

淘书宝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和富云服务的成功推动了一种新计算范式的发展,即“边缘计算”。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型计算模型,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分布式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等方面的关键需求。边缘计算的产生为解决响应时间要求、带宽成本节省及数据安全性和隐私性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本书介绍边缘计算的定义及边缘计算相关技术,首先以上层云计算为出发点,从多维度分析服务由中心向边缘推送的过程; 然后对一些相关案例进行研究,包括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协作边缘等,阐述边缘计算的概念及应用; 最后,提出了边缘计算领域的一些机遇和挑战。
本书以边缘计算技术发展为主线,从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系统架构、相关技术到云计算、雾计算、移动边缘计算及相关范例均做了详细说明。本书章节安排合理,作者在多年为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将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系统地呈现给读者。
全书共分7章。
第1章介绍边缘计算概念的由来,并分别从时间和技术发展角度介绍了边缘计算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边缘计算发展的相关模型。第2章介绍边缘计算系统架构,在介绍边缘计算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别介绍边缘计算模型及架构、卸载技术、资源管理及安全与隐私保护。第3章介绍边缘计算相关技术,并对新兴的边缘计算系统做概要介绍。第4章从云计算基本概念出发,介绍包括云计算基础模型、参考架构、使能技术等概念,多维度分析比较边缘计算与云计算之间的差异,并对主流的边云协同服务框架做概要介绍。第5章从雾计算基本概念出发,介绍典型的基础架构OpenFog及该架构下的应用实例,从体系结构、数据处理及数据通信三方面对边缘计算与雾计算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第6章介绍移动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及其整体系统架构与组件,并结合5G通信技术的发展,介绍移动边缘计算与5G技术的相互影响,同时还介绍了移动边缘计算的部分部署场景。第7章介绍基于边缘计算模型设计的若干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并分析了边缘计算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本书涉及的内容广泛,技术思想凝练,突出核心原理和关键技术的阐述,使读者在学习中增强对边缘计算的了解并掌握相关技术,可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有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边缘计算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的参考读物。
本书的先修课程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边缘计算”也可以与“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同时开设或在之后开设,参考学时是32学时,可根据情况调整。
本书由北京工业大学方娟、陆帅冰编著。感谢北京工业大学的相关老师和研究生对本书提出的修改建议。清华大学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加上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方娟陆帅冰
2022年3月

 


配套资源

 

 

 

 



 
 
 
 

商品简介

边缘计算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选修课,旨在使学生了解当前物联网行业发展新技术,并能够正确认知其发展方向。本教材以当前万物互联的环境为背景,结合5G网络发展,系统讲述了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相关技术及应用模型,介绍了云计算、雾计算、移动边缘计算等相关技术,并结合范例分析边缘计算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同时提出了边缘计算领域的一些机遇和挑战。每章均有小结,使读者对各章的内容能清楚地理解和掌握。 全书共7章,分别介绍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系统架构、相关技术、边缘计算与云计算、边缘计算与雾计算、移动边缘计算及边缘计算范例。本书章节安排合理,在多年为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将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系统地呈现给学生。本书涉及的内容广泛、技术思想凝练,突出核心原理和关键技术的阐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内容充实新颖,既可满足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的需要,也可作为从事边缘计算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参考读物,使读者在学习中增强对边缘计算的了解并掌握相关技术。



作者简介
    方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副主任,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体系结构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异构智能计算等,SCI、EI检索期刊收录论文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主编和参编教材10余本,译著2部。曾获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等称号。

目录
第1章  边缘计算
  1.1  什么是边缘计算
  1.2  边缘计算发展历程
    1.2.1  云服务推送
    1.2.2  物联网中的延伸
    1.2.3  数据使用者到生产者的转变
  1.3  边缘计算发展相关模型
    1.3.1  分布式数据库模型
    1.3.2  对等计算模型
    1.3.3  内容分发网络模型
    1.3.4  移动边缘计算模型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边缘计算系统架构
  2.1  边缘计算基本概念
  2.2  整体架构
    2.2.1  边缘计算模型及基本架构
    2.2.2  多层级边缘架构
    2.2.3  边缘协作架构
  2.3  卸载技术
  2.4  资源管理
  2.5  安全与隐私保护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边缘计算相关技术
  3.1  边缘计算关键技术
    3.1.1  虚拟机和容器
    3.1.2  软件定义网络
    3.1.3  内容交互/分发网络
    3.1.4  任务单元和微数据中心
  3.2  边缘计算系统
    3.2.1  Apache Edgent
    3.2.2  OpenStack
    3.2.3  EdgeX Foundry
    3.2.4  Azure IoT Edge
    3.2.5  AWS Greengrass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
  4.1  云计算基本概念
  4.2  云模型
    4.2.1  云交付模型
    4.2.2  云部署模型
  4.3  云计算参考架构
    4.3.1  负载分布架构
    4.3.2  资源池架构
    4.3.3  动态可扩展架构
    4.3.4  弹性资源架构
    4.3.5  云爆发架构
    4.3.6  冗余存储架构
  4.4  云使能技术
    4.4.1  数据中心网络
    4.4.2  虚拟化技术

内容摘要
 边缘计算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选修课,旨在使学生了解当前物联网行业发展新技术,并能够正确认知其发展方向。
本教材以当前万物互联的环境为背景,结合5G网络发展,系统讲述了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相关技术及应用模型,介绍了云计算、雾计算、移动边缘计算等相关技
术,并结合范例分析边缘计算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同时提出了边缘计算领域的一
些机遇和挑战。每章均有小结,使读者对各章的内容能清楚地理解和掌握。
全书共7章,分别介绍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系统架构、相关技术、边缘计算与云计算、边缘计算与雾计算、移动边缘计算及边缘计算范例。
本书涉及的内容广泛,技术思想凝练,突出核心原
理和关键技术的阐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内容充实新颖,使读者在学习中增强对边缘计算的了解并掌握相关技术,既可满足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的需要,也可作为从事边缘计算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的参考读物。

主编推荐

本书以边缘计算技术发展为主线,从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系统架构、相关技术到云计算、雾计算、移动边缘计算及相关范例均做了详细说明。本书既可满足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的需要,也可作为从事边缘计算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参考读物,使读者在学习中增强对边缘计算的了解并掌握相关技术。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第3章CHAPTER3边缘计算相关技术3.1边缘计算关键技术3.1.1虚拟机和容器云计算技术的进步,使在诸如基站和网关等大量通用服务器上部署虚拟机变得更加容易。云计算能够提供强大的处理能力和海量的存储资源,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整合也已被证明有利于提供新的服务,因此,将云计算功能集成到移动网络,能够为新兴移动服务的供应和管理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
虚拟机(VirtualMachine,VM)技术是虚拟化技术的一种,所谓虚拟化技术就是将事物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具体而言就是在一个宿主计算机体系结构上进行客户机各种操作系统模拟运行,对宿主计算机、
客户机体系结构无明确要求,例如可以在一个x86计算机上运行基于ARM体系结构的不需要做任何修改的系统
。从这个角度来为虚拟机下定义,可知虚拟机主要是指虚拟技术运行的媒介,即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的、在一个完全隔离环境中运行的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虚拟化技术可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但是在不同的领域中应用原理存在着明显差异。具体而言,虚拟化技
术主要通过拆分、整合、迁移这三项内容得以实现。虚拟机技术的应用多采用拆分原理,当某台计算机性能较高但是工作负荷与其不相匹配时,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使用拆分虚拟技术即可将该计算机拆分为逻辑上的多台计算机,实现多名用户共同使用,在此情况下该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利用程度将会明显提高。
虚拟机技术是将一个物理计算机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完全孤立的虚拟机技术,这些虚拟机并非运行在物理硬件之上,而是运行在通过虚拟化软件来生成一个虚拟的物理硬件层之上。实际上对于操作系统来讲就是运行在其之上的应用程序,但是在虚拟机的使用中会共享计算机的物理硬件,并且具有明显的优势:资源共享和隔离。在虚拟机的状态下,各种资源可以根据需要分配,甚至可以不重启虚拟机即可分配硬件资源;虚拟机环境能够实现隔离,即能够根据自身使用的需求在物理计算机上运行几个不同的操作系统,它们之间独立运行,但各自互不干扰。可以是同一种操作系统,也可以是不同的操作系统。这也是虚拟机技术和操作系统虚拟化技
术的最大区别。
虚拟机通常包括整个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它们还需要与之一起运行的管理程序来控制VM。由于包括操作系统,因此大小为数吉字节。使用VM的缺点之一是需要
花费几分钟来启动OS,并且初始化所托管的应用程序,因此,又引入了容器技术。容器是轻量级的OS级虚拟化,可在资源隔离的过程中运行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运行应用程序所需的所有必要组件都打包为一个映像,并且可以重复使用。执行映像时,它在隔离的环境中运行

配送说明

配送说明:
如无特殊情况,一般在您付款后的48小时内发货。本店从全国四个库房就近原则发货,就近没有从其他库房调货。本店注册地址是广州,因此系统显示发货地址为广州。如果介意从其他库房调货,请勿下单,以免给彼此造成麻烦。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