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第2版)/中国大历史978756825389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第2版)/中国大历史978756825389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6.83 5.3折 70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吕思勉|总主编:马东峰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

ISBN9787568253895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0元

货号30439989

上书时间2024-10-2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第2版)》是吕思勉先生的四部断代史之一。是研究两晋南北朝史的最基本参考书之一,已成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本书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后半部为社会经济文化史,采用分门别类的办法叙述。
本书充分体现了吕思勉的历史研究方法,从始至终,充斥着各种读史法门、史学观点,索隐钩沉,纵横开阖,史料充足,然后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又极喜翻案,阅读之下,或者豁然开朗,或者瞠目结舌。每一小节,都足以成就一篇重大论文。民国期间,就被列为齐鲁大学国学院的专著汇编,之后更成为全国高校的历史必读教材。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家贫,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研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作为我国现代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其史学专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中国近代史》等,均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晋初情势
  第一节  政俗之敝
  第二节  戎狄之患
  第三节  封建之制
第三章  西晋乱亡
  第一节  齐献王争立
  第二节  八王之乱(上)
  第三节  八王之乱(下)
  第四节  洛阳沦陷
  第五节  长安倾覆
  第六节  巴氐据蜀
  第七节  张氏据河西
  第八节  鲜卑之兴
  第九节  荆扬丧乱
第四章  东晋初年形势
  第一节  元帝东渡
  第二节  北方陷没
  第三节  东晋初年内乱
  第四节  成、康、穆间朝局
第五章  东晋中叶形势(上)
  第一节  刘、石兴亡
  第二节  后赵盛衰
  第三节  冉闵诛胡
  第四节  庾氏经营北方
  第五节  桓温灭蜀
  第六节  殷浩、桓温北伐
  第七节  桓温废立
第六章  东晋中叶形势(下)
  第一节  秦灭前燕
  第二节  秦平凉州、仇池
  第三节  秦平铁弗氏、拓跋氏
  第四节  肥水之战
  第五节  后燕、后秦之兴
  第六节  秦、凉分裂
  第七节  拓跋氏再兴
  第八节  后燕分裂灭亡
  第九节  秦、夏相攻
第七章  东晋末叶形势
  第一节  道子乱政
  第二节  孙恩之乱
  第三节  桓玄篡逆
  第四节  宋武平南燕
  第五节  宋武平卢循、谯纵
  第六节  宋武翦除异己
  第七节  宋武暂平关中
  第八节  魏并北方
第八章  宋初南北情势
  第一节  宋初内衅
  第二节  拓跋氏坐大(上)

内容摘要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第2版)》是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吕思勉先生所著四部断代史的第三部,为其毕生学术功力真正之所在,备受史学界所推崇,是研究两晋南北朝史的最基本参考书之一。本书分前后两部分,上半部叙述政治历史的变革,包括王朝的兴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各个时代的政治设施及其成败得失,以及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及邻国的关系等;下半部对该时代的社会文化作了全面而系统的叙述,实际上是一部广义的社会文化史,涉及社会组织、社会等级、农工商业、衣食住行、人民生计、政治制度、学术宗教等方面。
先生逊言:“论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国世族起源及西迁,古代疆域,宦学制度,自谓甚佳。”

精彩内容
 第一节 政俗之敝晋武帝以荒淫怠惰、遗患后嗣名,然帝在历代君主中,实尚未为大恶。所不幸者,则以仅足守成之才,而当开创之世耳。盖晋之王业,虽若成于宣、景、文三朝,然其所就者,实仅篡窃之事,至于后汉以来,政治、风俗之积弊,百端待理者,实皆萃于武帝之初。此其艰巨,较诸阴谋篡窃,殆百倍过之。虽以明睿之姿,躬雄毅之略,犹未必其克济,况如武帝,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承前世之积敝,而因受恶名,亦可哀矣。
武帝尝诏郡国守相,三载一巡行属县;泰始四年(268年)。申戒郡国计吏、守相、令长:务尽地利,禁游食商贩;泰始五年(269年)。临听讼观录囚徒;泰始四年(268年)、五年(269年)。守令有政绩及清称者,赐之以谷;王宏,夏谡,刘霄,梁柳。见《纪》泰始五年(269年)、咸宁元年(275年)。诏刺史、二千石纠秽浊,举公清;令内外群臣举清能,拔寒素;太康九年(288年)。又屡诏举人才;可见其非无意于为治。又尝增吏俸;泰始三年(267年)。班律令;泰始四年(268年)。
平吴后即定户调式;罢军役;去州郡兵;则亦有意于更制垂后。然是时之所急者,非立法,乃行政;非文诰之频繁,乃督责之峻切;而帝于此,实最阙焉。伐吴之议,羊祜、杜预屡陈之,张华赞之,贾充始终沮遏,而帝仍以充总统诸军。孙晧降,充未之知,方以吴未可平,抗表请班师,谓“方夏江、
淮下湿,疾疫必起,虽要斩张华,不足以谢天下”。其表与告捷同至。见《晋书·秦秀传》。王浑与王濬争功,诏责濬不受浑节度。濬言:“前被诏书,令浑、濬等皆受充节度,无令臣别受浑节度之文。当受浑节度之诏,以十二日起洛阳,濬十五日日中至秣陵,暮乃被符。”诏文及发至日时,无可诬罔之理,而帝皆漫无别白,为之下者,不亦难乎?
帝当篡位之初,即开直言之路,置谏官以掌之。见
《纪》泰始元年(265年)。以皇甫陶、傅玄共掌谏职。玄复历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刘毅亦尝为司隶。然毅终以峭直不至公辅。其所纠弹者,亦不能尽法惩治。刘颂言:“泰始之初,陛下践阼,其所服乘,皆先代功臣之胤,法宽有由,积之在素,异于汉、魏之先,未可一旦直绳御下。”此或亦出于不得已。然颂又言:“为政矫世,自宜渐出公涂。张正威断,日迁就肃;譬由行舟,虽不横截迅流,渐靡而往,终得其济。”此诚当日之急务也。朋党之弊,蠹政伤民,所恃在上者有以烛其隐,折其机,乃能破私交而彰公法。杜预论伐吴之计曰:“自顷朝廷,事无大小,异意锋起,虽人心不同,亦由恃恩不虑后难,故轻相同异也。”此武帝之宽所不当宽者也,而严所不当严,其弊尤大。愍怀太子之废
也,阎缵舆棺上书,以理其冤,不省。及皇太孙立,缵复上疏曰:“昔汉武既信奸谗,危害太子,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