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出版二十年纪念版9787576022186
  • 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出版二十年纪念版9787576022186
  • 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出版二十年纪念版9787576022186
  • 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出版二十年纪念版9787576022186
  • 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出版二十年纪念版9787576022186
  • 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出版二十年纪念版9787576022186
  • 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出版二十年纪念版978757602218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出版二十年纪念版978757602218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72.57 7.4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小慧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22186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31344026

上书时间2024-10-20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小慧,旅德华人,跨界艺术家。早年在同济大学学习建筑学和室内设计,1986年赴德国留学,后生活在上海和慕尼黑。创作以摄影为主,也涉及影像、雕塑、设计、媒体艺术及写作等范畴。她曾于世界许多国家的美术馆等机构举办过大量个人艺术展,作品屡获国内靠前奖项,并被靠前许多有名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至今在国内外出版过约五十部个人作品集和书籍,其中影响为广泛的是自传《我的视觉日记》,出版后一直畅销,已出版三十余版本。

目录

引子
我们可以飞了
路伸向何方
燃尽的蓝蜡烛
走过我自己
我的二十四小时
远处的光
重返布拉格
莎乐美舞
破碎的月亮
万里魂牵
我的孩子梦
推迟七年的书
关于死亡的联想
从眼睛到眼睛
理想主义傻瓜
抓住感觉
再生繁花
附录

内容摘要
 活跃在欧洲和中国的著名旅德跨界艺术家王小慧的自传《我的视觉日记》,因其小说般的传奇经历和优美文笔,配以她令人惊艳的摄影作品,自面市起即好评如
潮,受到国内外各大媒体的热烈关注,畅销不衰,并获得“上海优秀图书奖”“冰心奖”“全国女性文学奖”等奖项。本书因富有哲理的人生
思考而成为青年励志的范本,王小慧的成功以及她选择的生活方式更成为无数年轻人的梦想,她也因此成为许多人的偶像。
本书20年来已出版了7种版本(包括繁体中文版和德文版),重印近50次,展示了强韧的生命力。在上海王小慧艺术馆开馆之际,特推出20周年纪念版,以飨读者。

主编推荐
活跃在欧洲和中国的有名旅德跨界艺术家王小慧的自传《我的视觉日记》,因其小说般的传奇经历和优美文笔,配以她令人惊艳的摄影作品,自面市起即好评如潮,受到国内外各大媒体的热烈关注,畅销不衰,并获得“上海很好图书奖”“冰心奖”“全国女性文学奖”等奖项。王小慧的成功以及她选择的生活方式成为无数年轻人的梦想,她也因此成为许多人的偶像。本书因富有哲理的人生思考而成为青年励志的范本,二十年来,王小慧始终活跃在各类艺术的最前沿,本书也出版7种版本,再版近50次,展示了强韧的生命力。

精彩内容
 没有鲜花,没有婚纱,没有戒指,没有仪式,没有宾客和喜宴,也没有朋友的祝愿,因为并没有人知道,也不能让人知道。只有一张印刷粗糙而俗气的结婚证书,大红的底色上印着金色的双喜,里面有我和俞霖的照片。那是两张年轻而稚气的脸,看上去像兄妹,笑得甜美。这是我对一生中唯一“大喜日子”的所有记忆,其他便是那似乎永远整理不完的行装,因为要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那是1986年的9月29日,去德国留学的前夜。
在八十年代初,出国留学的机会极少,尤其是取得公费奖学金,更是难上加难。在上海同济大学读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建筑学系的两个班级各抽出一名学生去进修德语,准备一年后选拔出一名学生派往维也纳艺术学院学习。当时我和另外一个班的名叫俞霖的学生被选出,这样我和他便偶然地碰到一起。
俞霖被当时的系主任,中国建筑界元老冯纪忠先生
称为“不可多遇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后来的院长戴复东院士也说过“像他这样的人才,七八年才可能会出一个”。他的设计作业和画作总是挂在系走廊的陈列橱窗里,被当作范例供人参
观,自然他在同学中也颇有几分名气。我印象中的他瘦瘦高高的,有一张孩子气的脸,总是笑眯眯的,举手投足间不时透出一股灵气,好像话并不多。
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的时候,许多同学愿意去找俞霖,据说他和善谦虚、乐于助人。有些设计图经他一改分数就会高出许多。我没有去找过他,但每次去他的教室,总会看到有同学站在他的桌旁请他帮忙,我感到他一
点也不像有些高材生那样自私和保守。
当我得知被选派专职学德语时,一高兴把全部课本都送给了同学,一心只想学好德语去留学。而他仍然坐在他的教室里的老位子上继续做“老班级”的功课。这让我有些惭愧而且后悔,因为我太轻率,没考虑到万一有什么意外不能出国的话自己会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
直到开始去学习德语时,我们才正式认识。学习了几个月后,不知何故,那个留学名额被分给了外语系的学生。
由于我们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恢复高考的七七级学生,和后面的七八级相差只有半年,而德语学习整整耽误了一年时间,我们很想补习以便跟上七八级的课程和研究生考试,因此像散兵游勇,同时在两个年级听课、补习,进进出出,几乎形影不离。
那时比较熟悉的老班级同学喜欢和我们开些善意的玩笑,说我们是一对“金童玉女”,我们自己却傻傻乎乎的,一心一意只是去学习、考试,没想其他。那年没有去成维也纳,反而成全了我和俞霖的缘分。我们在一
起学习那么愉快,那么开心。因为太忙,没有很多时间和闲情逸致“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更像两个无忧无虑的孩子。
为了补上这半年落下的课程,我不得不忍痛放弃许多业余爱好,像看电影、读小说、缝衣服,以及刚刚开
始允许的跳交谊舞。只有假期的旅行和学生摄影协会的活动我不愿放弃,因为我太喜欢摄影了,几乎到了着迷的地步。我会在假期拍许多照片,然后整夜在暗房里冲印、放大照片。那时没有专业图书和指导教师,浪费了许多胶卷和相纸。不过假如
没有这些浪费,也许不会有今天的我。
在那几年中,我们有过三次机会去德国留学,其中有两次是俞霖到德国后博士生第一导师贝歇尔和第二导
师史密特(PeterSchmidtThomson)邀请的,当时他们在同济大学做客座教授,做几个月的短期讲学,我俩不光听课,也担任翻译及陪同,所以与他们交了朋友。
贝歇尔教授当时问过我名字的中文意思,此后,他们夫妇亲呢地把我称作“小精灵”。他来讲学时曾把德国一项他主持过的建筑设计竞赛拿来当练习题让我们做,学生
们挖空心思在这块空地上造一座漂亮的公共建筑,设想五花八门。我当时什么建筑也没考虑,而是将它搞成一
个有绿化、水及雕塑的公园,他为这个想法叫好,因为没人想到。他说可惜投标早已过去。他给了我很高的分数,还把这个设计方案拿到德国专业杂志上发表,并把我的设计图带回德国,多年来一直挂在他的教研室里,很骄傲地一次次向来宾介绍。
P5-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