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建筑文化入门978756393093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建筑文化入门9787563930937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3.29 4.2折 3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超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

ISBN9787563930937

出版时间2012-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2262665

上书时间2024-10-07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张超主编的《中国建筑文化入门》可以说是一本文字通俗的中国古建筑文化全书。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建筑梳理、研究的成果,给予中国建筑以文化上的诠释。在内容布局上有点有面,以建筑为点旁及其他艺术门类;有纵有横,纵向把各个历史年代的建筑以艺术风格传承串联起来,横向把各种建筑归类;综合性与系统性、广泛性与概括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专业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力图从中梳理出一个内在的线索,在介绍知识的同时兼顾内在的素质培养。

目录
    上篇  中国建筑基础
第一章  中国建筑的材料
  建筑材料的首选——木
  建筑材料的先驱——土
  不可小觑的配角——石、砖、瓦
  附属材料——金属
第二章  中国建筑的结构
  中国建筑的结构浅析
  台基
  柱子
  斗拱
  屋顶
  大门
  中国建筑的其他类型
第三章  中国建筑的装饰
  中国建筑的装饰浅析
  雕刻
  彩绘
  藻井
第四章  中国建筑的布局
  中国建筑布局的方式
  中国宫廷建筑的布局
  四合院的布局
  寺庙的布局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大师
  建筑业的鼻祖——鲁班
  隋代建筑大师——宇文恺
  北宋建筑大师——喻皓
  明朝造园家——计成
  清代建筑世家——“样式雷”
    下篇  中国建筑艺术
第六章  原始社会及夏商周建筑
  建筑的雏形——穴居和巢居
  原始建筑的发展
  夏宫
第七章  春秋战国建筑
  都城建筑
  战国建筑代表——中山王陵
第八章  秦汉建筑
  皇家宫殿建筑
  皇陵建筑
  长城防御体系
  祭祀、宗教建筑
  桥梁、楼阁
  汉代民居
第九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
  都城建筑
  皇陵建筑
  宗教建筑
第十章  隋唐建筑
  都城建筑
  宫殿建筑
  皇陵建筑
  园林建筑
  宗教建筑
  桥梁建筑
第十一章  宋辽金建筑
  都城建筑
  皇陵建筑
  园林建筑
  祭祀、宗教建筑
  桥梁建筑
第十二章  元明建筑
  都城建筑
  宫殿建筑
  皇陵建筑
  长城防御体系
  祭祀、宗教建筑
  民居
第十三章  清朝建筑
  宫殿建筑
  皇陵建筑
  园林建筑
  祭祀、宗教建筑
  民居

内容摘要
 中国建筑文化作为世界建筑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包含着
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是先民留给后人的一份极其丰赡、弥足珍贵的宝藏。
《中国建筑文化入门》作者张超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建筑的研究成果,给予中国建筑以文化上的诠释。《中国建筑文化入门》在内容布局上有点有面,以建筑为点旁及其他艺术门类,有纵有横,纵向把各个历史年代的建筑以艺术风格传承串联起来,横向把各种建筑归类;综合性与系统性、广泛性与概括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专业性与通俗性相结合,是一本难得的了解中国建筑文化的入门读物。

精彩内容
 隋代建筑大师——宇文恺蜚声中外的唐代都城长安,以及东都洛阳,实际上都是在隋代建造的,创建这两座历史名城的第一功臣是杰出的建筑学家宇文恺。
宇文恺,字安乐,朔方夏州(今陕西靖边县境内)人,后徙居长安。他出生于武将功臣世家。据《周书》本传说,“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宇文恺自幼博览群书,后来从军,屡建军功,地位也扶摇直上,官至工部尚书。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大肆诛杀北周宗室宇文氏,以清除北周残余势力。宇文恺原
也被定入诛杀之列,由于宇文恺家族与北周宗室有别,他二兄宇文忻又拥戴隋文帝有功,加上他本人的才华深得隋文帝的赏识,因而方幸免一死。隋文帝“修宗庙”,宇文恺被起用,任营宗庙副监、太子左庶子,负责宗庙的兴修事务。
大兴城的建设速度极快,隋开皇二年(582年)六月隋文帝杨坚下诏营新都,十月开始拆除北周宫殿,翌年三月主要建筑就竣工投入使用。前后不到十个月就建成一座新都,这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都堪称奇迹。大兴城在规划上有不少革新之处,最重要的是明确了城市的功能分区。两汉以来各个朝代的皇城中,都零散居住着人家,宫阙、官府和居民杂处,很不方便,因此大兴城把官府集中于皇城中,与居民和市场分开。
全城以朱雀大街为中轴,道路街坊均衡对称,整齐地划为108个里(坊),两个集市。街道宽广,绿树成行,渠水周流。大兴城是我国古代规划最合理、规模最宏伟的都城之一。
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宇文恺总督开广通渠,引渭水从大兴直抵黄河,渠成后,关中地区水运大为方便,对发展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宇文恺因之被提升为莱州刺史。不久,其次兄参与叛乱被处死,他本人虽幸免未被诛杀,但从此失去文帝的信任。
开皇十三年(593年)二月,隋文帝颁诏在岐州之北营造仁寿宫,任命右仆射杨素为总监、工程项目总负责人。杨素向皇帝推荐起用宇文恺。隋文帝于是任命宇文恺为检校将作大匠,主持仁寿宫的规划、设计工作。仁寿宫工程进度十分紧急,至开皇十五年(595年)三月便宣告竣工。仁寿宫建成伊始,隋文帝即携皇后来此避暑。
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见仁寿宫异常壮丽,大怒日:“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话虽如此,文帝还是先后六次到仁寿宫避暑,一住就是半年以上,有一次竟在此居住一年零七个月之久。隋文帝晚年,甚至将“开皇”年号改为“仁寿”,足见他对仁寿宫的钟爱。
宇文恺在仁寿宫的建设上殚精竭虑,文帝对此极为赞赏,仁寿宫建成后立刻给他恢复了官职。同年,文帝欲复古制,建明堂,宇文恺将自己设计的明堂木模型进呈皇帝。这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第一次提到用模型表达设计方案。宇文恺曾说:“以一分为一尺,推而演之。”用现代语言来说,即用1:100的比例绘图或做模型,这是用比例绘图的最早文献记录。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宇文恺又奉命营建东京(今洛阳)。
东京的规划比大兴城讲求实际,注重经济因素,不过建设速度也同样惊人,不到一年就全部完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宇文恺还主持
开通了济渠,由洛阳出发可直达长江,这成为后来京杭大运河的前段,它沟通了南北,使洛阳和江南地区加强了联系。
遗憾的是,隋朝国祚短暂,其两都宫殿都被后继的唐朝长期使用并拆改得面目全非,几乎无法辨认了。唯独仁寿宫是目前所知唯一
可以确认为宇文恺作品残迹的实证,弥足珍贵。除大量的工程实践外,宇文恺还著有《东都图记》、《释疑》等书,在建筑界曾广为传播,可惜后来亡逸不存。
北宋建筑大师——喻皓喻皓生活的年代正是五代末、北宋初。他是浙江杭州一带人,是一位出身卑微的建筑工匠,他的生卒年代因历史上的记载缺乏,只知道他在北宋初年当过都料匠(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长期从事建筑实践。
过去几千年来,中国古人建造了许多气势磅礴、庄严宏伟、规划严谨、设计精巧的宫殿、亭台楼阁、寺庙、宝塔和桥梁等建筑,其中的一些建筑虽然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漫长岁月,却仍巍然屹立,完好无损,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伟大成就的象征。在那些为发展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而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名师巧匠中,北宋初年的木结构专家喻皓就是一位突出代表。
宝塔是随着佛教的传人而进入中国的,是一种具有宗教象征的高层建筑。我国悠久的建塔历史是从东汉末年佛教传人中国以后才开始的。古代劳动人民和匠师,无论是在材料的选用,还是在设计的选取中,都创造性地建造了多种形式的高塔。在用材上,有砖、
石、砖木、木等不同结构;在设计上,有方形、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等各种形式,玲珑剔透,精巧美观,显示出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喻皓继承并发扬了前人的建塔技术,尤其是对建造木结构高塔方面更有创造性的贡献。
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古代的代表性建筑。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到了宋朝,木结构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且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完整的体系。但是当时这种技术主要靠师徒传授的办法来传播,还没有一部专著来记述和总结这些经验,以致许多技术得不到。交流和推广,甚至失传。
为此,喻皓决心把历代工匠和本人的经验编著成书。据说他每天深夜睡到床上,还把手交叉放在胸口,搭成木结构的形状,考虑怎样进行总结。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晚年写成了《木经》三卷。
《木经》的问世不仅促进了当时建筑技术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对后来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喻皓能取得这样高的造诣与他刻苦钻研、谦虚学习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当时京城里有一座相国寺,是唐朝人建造的,它的门楼的卷檐造得非常巧妙。喻皓每次经过门楼,都要仰起头,仔细观察,研究它的造法。为了弄清卷檐的奥秘,喻皓有时坐在门楼前,甚至躺在地下进行观察和研究。
喻皓一生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建造的开封开宝寺塔。开宝寺塔是宋太宗赵光义登上皇位后,于989年下令建造的,它坐落于开宝寺的西北部,共八角十三层。据说,开宝寺塔是当时京师诸塔中最
高而制度甚精的塔。宋太宗对建塔一事非常重视,特地从全国调集许多工匠和画家来京,并任命喻皓主持整个工程。喻皓在设计前首先考虑到塔建在平原上,京城又多西北风,所以他设计的塔“塔身不正,势倾西北”。
模型试制成功以后,他就带领工匠必建,宝塔建造得比较顺利,约一个月完成一层。施工中每建一层,工匠们便搭一层脚手架,而且全用帷帘遮蔽,外人只能听到锥凿的声音。喻皓经常在塔身检
查,遇有梁柱节点榫头未对好的,他就“持槌撞击数十,即皆牢整”。
细心的人看到新建宝塔的塔身不正,感到非常奇怪,就跑去问喻皓:“为什么新塔要歪筑?”喻皓微微一笑,说:“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他还信心十足地表示:“此可七百年无倾动。”喻皓建造开宝寺塔,不仅在设计施工上注意调查研究,而且考虑到塔的稳定性与地基沉降、风力之间的关系,是难能可贵的。遗憾的是建塔五十多年后,在宋庆历四年(1044年),开宝寺塔在一次火灾中焚毁了。
尽管喻皓在木建筑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上成就卓越,但在封建社会里,喻皓只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建筑工匠,他的成就和著作同其他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一样,根本得不到统治者重视。虽然喻皓的事迹没有被准确地载入史书中,但喻皓辛劳一生,为我国木制建筑做出卓越的贡献。
P89-9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