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全集新注(上下)9787020184729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82.4
7.6折
¥
108
全新
仅1件
作者管士光
出版社人民文学
ISBN9787020184729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08元
货号31964525
上书时间2024-12-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管士光,一九五六年八月生,山东梁山人。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入伍,在五一〇一六部队服役。一九七八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一九八五年七月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至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历任编辑、部门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编审、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有各种著述、注释、译注三十余种,并发表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文化和出版工作的文章数十篇。
目录
前言
卷一
古风(五十九首)
卷二
远别离
公无渡河
蜀道难
梁甫吟
乌夜啼
乌栖曲
战城南
将进酒
行行且游猎篇
飞龙引二首
天马歌
行路难三首
长相思
上留田行
春日行
前有樽酒行二首
夜坐吟
野田黄雀行
箜篌谣
雉朝飞
上云乐
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
日出入行
胡无人
北风行
侠客行
卷三
关山月
独漉篇
登高丘而望远海
阳春歌
杨叛儿
双燕离
山人劝酒
于阗采花
鞠歌行
幽涧泉
王昭君二首
中山孺子妾歌
荆州歌
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
相逢行
古有所思
久别离
白头吟
采莲曲
临江王节士歌
司马将军歌
君道曲
结袜子
结客少年场行
长干行
古朗月行
上之回
独不见
白纻辞三首
鸣雁行
妾薄命
幽州胡马客歌
……
附录一李白生平创作简表
附录二李白诗集古代版本与今人整理本简目
附录三旧题李白诗存目
内容摘要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不朽诗作,千百年来流传民间,成为中华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李白诗全集新注》以清乾隆二十三年聚锦堂刊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为底本,收录李白全部诗歌近千首,并对其作了详细的注释,包括作品的创制时间和疑难词句的解释及相关典故说明。作者在李白生平、诗歌作年以及疑难语词的注释上,充分吸收了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凡引用古人及当代学者的注文,悉加标明。注释难字、难词不仅说明其含义,同时标注拼音,以便读者诵读。书后另附录“李白生平创作简表”、“李白诗作版本简目”、“旧题李白诗存目”,便于读者全面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特点。
精彩内容
前言
一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不朽诗作,千百年来流传不辍,影响深远,成为中华古代文学宝库中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出生地尚无定论,主要有生于蜀和生于西域碎叶(在今中亚细亚巴尔喀什湖之南、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西)二说,目前较为流行的是后一说。家世不详,根据李白自言及有关材料看,李白祖先为凉武昭王之后,后其先世窜居西域,至李白之父时才“逃归于蜀”,李白亦随家迁居蜀中绵州彰明(今四川江油市),其时李白才五岁。李白的青少年时代是在蜀中度过的,因而他常在诗中把蜀中称作故乡。
李白在人生道路上探索和进取了六十二年,他各个时期的生活内容,就是他诗文创作的素材,因此不难从李白的作品中看出他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和创作特色。大体说来,李白的生活和创作有以下五个阶段。
一、蜀中时期。李白的父亲真正名字不详,据今人研究他可能是个商人,这样的家庭条件为李白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李白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其父还“令诵《子虚赋》”。可见他发蒙读书颇早,因而十五岁时即能写诗作赋,故云:“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其自负之情可见。在蜀中时期,李白曾隐居戴天山(即匡山)读书数年,时与道士交往,其《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就反映了他这方面的生活内容;同时,李白还与纵横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据载,他曾从著有《长短经》的赵蕤求学,这形成了他“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政治主张和“以侠自任”的性格。二十岁左右,李白离开匡山,开始周游蜀中。游历成都,他写下《登锦城散花楼》;登览峨眉山,他写下《登峨眉山》。此期李白还有其他一些作品,如《白头吟》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这个时期的思想和生活。总之,蜀中时期的学习和游历,对形成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以及后来取得杰出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李白的诗歌流传下来的有九百余首,这只是他全部创作的一部分,据李阳冰《草堂集序》说,李白死后不久,他的诗便“十丧其九”,对后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就现存的李诗看来,其内容是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几乎触及了所有重大的政治问题和各种社会现象。
首先,李白的诗歌表现了盛唐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和整个社会由全盛转向衰落的深刻的内在矛盾。经过百余年的积累,盛唐时代出现了过去任何朝代都未曾有过的繁荣,整个社会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科举考试和从军边塞为知识分子走入仕途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因而一般读书人都有一种建功立业的热情。李白的诗中便典型地表现了这样一种时代精神,他高歌:“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长歌行》)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综观李白的一生,他总是认为自己的才能终有一天会有机会施展,遇到挫折,他会鼓励自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不仅总是以展翅九万里的大鹏自比,还经常以历史上建立奇功的英雄人物自喻,如管仲、鲁仲连、诸葛亮、谢安等,都是他敬仰和希望效仿的人物。正是因为具有这样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李白的诗中才总是充满了豪迈的气概和感人的力量。但是,在表面的繁荣下,社会的腐败和阴暗也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发展,种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尤其是唐玄宗晚期不理朝政,纵容权贵,宠信宦官,造成了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实,有才之士根本没有机会来施展自己的抱负。李白在其诗歌里,对此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古风》其三十七)“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鸯。”(《古风》其三十九)“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鸣皋歌送岑征君》)……这是怎样的一个黑暗的时代呵!李白不仅特别强烈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更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现实的绝望和痛恨,从而使其诗歌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三李白诗歌不仅有进步和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有鲜明和突出的艺术特色,从而使他成为中外诗歌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其一,李白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李白具有充沛和不可羁勒的感情,无论写什么主题,他总能融注自己真实的感情,从而写出别人所不能模拟和替代的作品。李白不像杜甫、白居易那样长于细致的描写。他往往更擅长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使全诗有一种奔腾的气势,犹如山洪冲出山谷,一泻千里。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行路难》《将进酒》等,都是这样的作品。因此,李白笔下的黄河、蜀道、北风、雨雪,都明显地染上了诗人浓重的感情色彩。读者正可以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等诗句里,感受到诗人李白的性格与豪情。
……四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及其作品对后代的影响十分深远,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对人民疾苦深切的同情,他的对个人才能的高度自信和对社会阴暗面的抨击和揭露,他的蔑视权贵的豪迈气概和“不屈己,不干人”的傲岸性格,他的“发想超旷,落笔天纵”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艺术特色,千百年来受到后人普遍的敬仰和赞赏。吴伟业在《与宋尚木论诗书》中说:“诗之尊李、杜……此犹山之有泰、华,水之有江、河,无不仰止而取益焉。”吴伟业的这一番话,是十分中肯的。
李白在其生前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故而李阳冰《草堂集序》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故王公趋风,列岳结轨,群贤翕习,如鸟归凤。”由此可见李白在当时诗坛的地位。与李白同时的文人如杜甫、殷璠、魏颢、贾至、任华等都给李白以极高的评价。中唐韩愈、孟郊努力向李白学习,创造出自己风骨高骞的艺术风格;李贺更从李白的作品里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他的富于奇特幻想的诗篇,显然可以看出李白的影响,因而后人有“李贺诗,乃从太白乐府中来”(《岁寒堂诗话》)的评语。其他诗人,如唐代的李益、杜牧、顾况、张籍、王建等,或在古体,或在绝句,或在乐府,或在歌行,都显然受到李白诗风的熏陶。至唐以后则苏轼被评为“东坡似太白”,陆游青年时即有“小李白”之称。其他如宋代的苏舜钦、欧阳修、辛弃疾,元代的吴莱、杨维祯,明代的宋濂、高启、杨慎,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这些诗人无不从李白诗篇中获取思想和艺术的营养,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总之,从后代许多诗人的作品里,我们或者可以感受到李白那种狂放不羁的性格和浪漫主义的气概;或者可以看到李白式的想象、夸张和那使人回肠荡气的旋律……若是中国文学史上没有李白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那会使人感到多么遗憾!在民间,李白的影响也很广泛,他的名字几乎人人皆知,他的形象出现在小说、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之中,他那明白如话而又感情真挚的诗篇被人们广泛传诵着。李白的诗歌早就流传到国外,在日本、俄罗斯、英国、美国、加拿大等等不少国家,有许多专家在研究和介绍李白的诗作,他们的努力,使李白的不朽诗篇逐渐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五……今人对李白集的整理与研究与时俱进,除出现了十余种李白诗文选注本外,当代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四部李白作品全集:一是瞿蜕园、朱金城先生的《李白集校注》;二是安旗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三是詹锳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四是郁贤皓先生主编的《李太白全集校注》。这四部李白作品全注本各有特色,亦各有不足,但在李白作品的整理和研究上都有重要贡献,均是当代李白作品研究的重要成果。
关于李白诗歌作品全集,还有一部书不能不提,那就是由陈贻焮先生任主编的《增订注释全唐诗》,其中李白的诗歌作品编为二十五卷,可视作是李白诗歌作品的全注本,这个注本是由我来完成的,后作为《李白诗集新注》单独出版。本书又在此基础上更换底本、删伪作、补逸诗,做了全面修订,书题更名为《李白诗全集新注》。以下对本书体例做几点说明:一、本书所用底本,为清乾隆二十三年聚锦堂刊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即王琦注本。同时参考四库全书所收王琦注《李太白集注》,明嘉靖二十五年玉几山人校刻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清康熙五十六年吴门缪曰芑双泉草堂仿元丰三年临川晏氏刊本《李太白文集》,国家图书馆藏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全唐诗》等。本书只录李白诗作,底本卷一所录赋、卷二十六后所录文皆不收,以底本卷二为本书卷一,正文共二十四卷。凡改动底本文字,皆作校记;明显的错字,径行改正,不复出校。底本随文注出的异文,择其要者保留(如确系误字,或确无参考价值,则不保留),但不作小字夹注的形式,而移入注文中,写为“某,一作‘某’”。校记和注释放在一起。
二、本书注释,充分参考前贤时彦的研究成果,凡引用古人及当代学者的注文,悉加标明。注释难字、难词一般不列举书证,仅说明其含义,同时标注拼音,以便读者诵读。注释偏僻的地名、官名,则说明注释的依据。注释诗中涉及的史实、典章制度等,大都说明史料来源,或征引原文,或撮述其大意。诗中典故及化用前人的语句,皆注明出处,并征引原文(一般只征引关键性的几句话,其余则撮述大意)。
三、王琦注本正文共收李白诗987首,诗文拾遗收李白逸诗44首。其中确定为非李白所作的篇目,本书正文径行删去,仅在附录三中简列存目。底本所收可信的李白逸诗,统一收入书后“补遗”部分,逸句即以“句”为题。同时,本书在前人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辑逸成果增补逸诗。根据他人辑逸成果录入者,除注明原出处并检核原书外,还注明采自某人某成果,以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
总之,整理一部李白诗歌全集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难度也很大。本书虽然在笔者整理《李白诗集新注》的基础上又做了全盘修订,但书中难免仍有讹误、遗漏之处,祈请读者批评指正。
管士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