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琦的奇异科学:如果尸体会说话9787571015923
  • 罗琦的奇异科学:如果尸体会说话9787571015923
  • 罗琦的奇异科学:如果尸体会说话9787571015923
  • 罗琦的奇异科学:如果尸体会说话9787571015923
  • 罗琦的奇异科学:如果尸体会说话9787571015923
  • 罗琦的奇异科学:如果尸体会说话978757101592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罗琦的奇异科学:如果尸体会说话9787571015923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4.8 5.9折 59 全新

库存6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玛丽·罗琦,译者:王祖哲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71015923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31648270

上书时间2024-09-30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玛丽·罗琦(Mary Roach),1959年出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市,卫斯理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自由作家,《美国国家地理》《新科学家》《连线》的专栏撰稿人,《美国科学与自然写作年度选2011年卷》主编,2012年获得哈佛世俗协会颁发的拉什迪奖,同年还被Maximum Fun.org授予科学调查特别奖。作者迄今已有5本科普畅销书问世,风格幽默搞怪,可称为当代令人捧腹的科学作家。
译者简介:
王祖哲,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从事艺术哲学、美学、文学理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有《别逗了,费曼先生!》《居里一家》《地球简史》《神圣几何》《夏娃的种子》《另类美国史》《爱因斯坦的小提琴》等二十余种译著出版。

目录
导言
第1章 人头可怕,浪费不得

第2章 解剖之罪

第3章 死后生活 

第4章 死人开车

第5章 黑匣子之外 

第6章 死尸参军

第7章 神圣的尸体

第8章 怎么知道你死没死 

第9章 掉脑袋的事儿

第10章 烧成灰,沤成肥 

第11章 作者的遗体

内容摘要
本书将向你讲述人类死后继续在历史上留下的点点滴滴,他们生前的所作所为都已湮没淡忘,但他们死后的贡献通过书籍诉说着他们的不朽。尽管有时显得那么怪异,令人惊奇,但总会激发你强烈的兴趣。从医学解剖的无序到有序、从粗放到严谨、从暴露隐私到尊重隐私,系统介绍了人类医学所走过的这段历程。科学幽默的作家玛丽·罗琦女士用并不悬疑、造作,但却出奇冷静、科学、严谨、细密的话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尸体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主编推荐
★《如果尸体会说话》是一本关于尸体的百科全书,满足你对尸体一切的好奇心。
★《如果尸体会说话》用轻松、有趣的文字为我们揭开尸体的神秘面具,呈现出一个兼具深度与广度的未知世界。
★《如果尸体会说话》令我们既惊叹于人类身体的细致与巧妙,也见证了器官捐赠对人类医学发展的巨大贡献。
★《如果尸体会说话》不仅呈现了人体的精妙,更讲述了使生命延续,以及人存在的意义。我们的身体不仅仅是一部超级复杂而精密的机器,身体器官更能够不断适应和调整,一次次的努力都是为了让“你”继续活下去。
★在本书中,有趣搞怪的科普作家玛丽·罗琦将带领读者探索皮囊之下常人难以察觉的人体另一面,赞叹人体的玄妙与复杂。

精彩内容
在我看来,死与泛舟湖海实在相去不远。你大部分时间仰卧于床榻。大脑关了开关,肉身开始瘫软。没有很新的事儿发生,也没有什么事儿指望你去办。
如果我去泛舟,我就更喜欢那舟是考察船,上面的乘客仍然把天的很多时间打发在仰面而卧上,心里空空如也,但也帮着科学家搞研究项目。这些考察船把乘客带往人所不知、想也想不到的地方,为乘客提供做事的机会,否则他们就做不成那种事了。
我猜,身为一具尸体,也是这么回事。你能够做某种新鲜有趣的事,某种有用的事,那干吗要成天躺着呢?每一项发展起来的外科手术,从心脏移植到变性手术,尸体都与外科医生如影随形,以其独特的沉静和与众不同的方式创造着历史。两千年来,有的是情愿的,有的是不知情的,尸体被牵扯进了最大胆的科学探索、最怪异的事业中。尸体帮助测试法国的第一个断头台,这是取代把人吊死的“人道”举措。在列宁遗体防腐工作者的实验室里,尸体帮助测试最新的技术。在国会听证会上,尸体也在场(在文件上),为强制使用安全带提供证据。尸体还乘坐太空梭呢(好吧,那是尸块),它帮助田纳西的研究生揭示人体自燃现象,尸体还钉在巴黎的一个实验室里测试“都灵裹尸布”的真假。
为了取得它们的经历,作为交换这些尸体同意接受刀劈斧剁。尸体被肢解,被剖开,被重新布置。但事情是这样:它们并不忍受什么。尸体是我们的超级英雄:身受火炙,它们不退缩;从高楼掉落,跟汽车一同撞进墙壁,它们不吭声。你可以朝它们开枪,或者开一艘快艇撞它们的腿,这都不会让它们恼恨。它们的脑袋可以搬走,却无害处。它们能同时待在6个地方。我把它们视为超人:导言
浪费这些力量之物,不用它们来改善人类,那是多么遗憾啊。
本书写的是人死之后的非凡业绩。有人身前的贡献早被人遗忘,身后事迹却在书页和刊物中永垂不朽。我家墙上挂着一本挂历,来自费城医学院的穆特博物馆。日历上10月份的那幅照片,是一张人皮,上面有箭头和裂口。医生想用它搞清楚,是纵向切还是横向切,怎么才不容易破坏皮肤。在我看来,死后能够在穆特博物馆展示一番,或者给弄成个骨架子放在医学院的教室里,就好像为公园捐钱买了一把长条椅子一样,是一件可以做的好事,有点永垂不朽的意思。这本书写的事情,有时奇怪,常常令人震惊,总那么引人入胜,都是尸体的所作所为。仅仅仰面躺着,这倒没有什么错处。即便是躺着,我们也将会看到,腐烂过程很有趣。尸体有其他的方式来打发自己的日子。掺和一把科学,在艺术展上露露脸,或者给一棵树当肥料。这是一些可供尸体选择的方式。
死亡可不见得乏味。
有人与我不同调,他们觉得,除了把死者埋了或者烧了,其他的处理方式全都对死者不敬。我猜,写死人的事也不敬。许多人会觉得本书无礼。他们会说,关于死,没什么好乐的。哎呀,但是有好乐的啊。死是荒谬的,你会发现那是你最傻的处境。你的肢体松松垮垮,互不协调。你的嘴半张着。死,难看、有味儿,令人不安;关于死,没什么倒霉的事好做。
这本书写的不是正在死的那种死。死,撒手人寰那种的死,令人悲伤,刻骨铭心。失去你爱的人,或者你自己就要完了,这没有什么好玩的。这本书写的是已经死了的状况,是无名无姓、不公开的死。我见过的尸体并不叫人压抑,不叫人撕心裂肺,也不叫人反感。它们看上去蛮可爱,心思也善良,有时候还悲伤,偶尔也逗乐。有的漂亮,有的丑怪。有的穿着汗裤,有的赤身裸体。有的裂成碎块,有的是囫囵的。
我全不认识它们。某次实验,如果涉及的是自己认识或者喜欢的某个人,无论那多么有趣或者重要,我都不想看。(不多的几个人,如冉恩·韦德(RonnWade),在巴尔的摩的马里兰大学,主持解剖学尸体捐献项目,真见过这种实验。他告诉我,若干年前,一个女人的丈夫愿意把自己的尸体捐献给大学,她问能不能观看解剖。韦德委婉地说不能。)我有此感觉,不是因为我去看就不敬,就不对,而是因为我在感情上无法把尸体和才离世的那个人分开。亲人的遗体不仅仅是尸体,那是活人的栖身之所。那是一个焦点,一个容器,从感情上看,它如今是空了。用作科学研究的尸体总是陌生人的。
让我跟你讲讲我看到的第一具尸体。我当时36岁,死者81岁。那是我母亲的遗体。我此刻注意到我用的是所有格“我母亲的”,好像是说,那个遗体属于我母亲,而非那个尸体就是我母亲。我妈从来不是尸体,没有人曾经是尸体。你是一个人,然后你不再是一个人,一具尸体占了你的位置。我母亲走了。那具尸体是她的空壳。或者说,在我看来事情似乎就是如此。
过去的一年,我发现我最难适应的事情,不是我见过的那些尸体,而是要求我讲讲我的这本书的那些人的反应。你在写书的时候,大家想为你高兴高兴;他们想说出某些悦耳之词。一本写死尸的书,可不是期待的谈话内容。写一篇和尸体有关的文章,那没有问题;但是,写整整一本书,写关于死人的,那就在你的人格上插了一面红色的警示旗。我们知道玛丽神神叨叨,但我们现在搞不明白,你说,她是否反常。去年夏天,在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的图书馆里,在借书台那儿,我体验到了那一刻,把写一本关于尸体的书是个什么光景做了归纳。一个小伙子正在计算机上看我名下的借书记录:《尸体防腐的原理与实践》(ThePrinciplesandPracticeofEmbalming)《死亡化学》(TheChemistyofDeath)《枪伤》(CunshotInjuries)。他看了看我眼下要登记的书:《第九届斯塔普撞车会议论文集》(ProceedingsoftheNinthStappCarCrashConference)。他一言未发,但他何需说什么,一切尽在他那一瞥之间。在我登记一本书的时候,我常常希望他们问一下:为什么你想看这本书?你在寻思些什么事儿呢?你是干什么的?
他们从来不问,我就有口难开了。但是,我现在要告诉你。我是一个好奇心重的人,像所有记者一样,我喜欢窥视隐私。我写我觉得引人入胜的那些东西。我一般是写游记。我旅游是为了逃避司空见惯的寻常之事。我逃避的时间越长,我走得就越远。到我发现我自己第三次身在南极洲的时候,我开始搜寻近在手边的东西。我开始在裂缝之间寻找奇异之域。科学就是这么一片境地。牵扯尸体的科学,特别奇异而奇怪,以其令人反感的方式呈现,它也魅力十足。过去一年我走过的地方,不像南极洲那么漂亮,但是,我希望,那些地方奇异而有趣,值得与你分享。

媒体评论
这本书给了我太大惊喜!不同于悬疑侦案小说,本书作者用并不悬疑、造作,但却出奇冷静、科学、严谨的话语,讲述了一个个尸体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秘密。重口味中,不乏清新脱俗。我相信和我一样热衷科学、崇尚科学的朋友都会喜欢。
——主检法医师,秦明

尸体在医学教育被称为“大体老师”,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更多生命得到了延续的机会。《罗琦的奇异科学:如果尸体会说话》从医学解剖的无序到有序、从粗放到严谨、从暴露隐私到尊重隐私,系统介绍了人类医学所走过的这段历程。作者以诙谐的比拟、尊重事实的史料把解剖学的发展讲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很少有哪门科学像解剖学这样植根于耻辱、丑行和讥评”。
——广东医学院人体解剖学讲师,李哲

人生是什么?我们生下来,然后又死掉。《罗琦的奇异科学:如果尸体会说话》洞悉了这一切。
——作家,蔡骏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