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书系)
  • 长城(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书系)
  • 长城(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书系)
  • 长城(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书系)
  • 长城(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书系)
  • 长城(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书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长城(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书系)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2.1 4.8折 25 全新

库存2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凯军、关晖 主编

出版社长江文艺

ISBN9787570236367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5元

货号32112272

上书时间2024-07-04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凯军,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特聘教授。从事文学、影视剧和纪录片创作30余年,曾担任电视剧《西安事变》编剧,电影《最后一级台阶》编剧等。
关晖,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副会长。曾担任香港回归仪式总策划、建国50周年《大阅兵》纪录片总摄影、中国建国60周年《大阅兵》纪录片制片人。

目录
001/长城(上)
013/长城(下)
024/泰山
032/武当山古建筑群
041/黄山
051/青城山与都江堰
066/大足石刻
078/峨眉山和乐山大佛
091/云冈石窟
10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11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121/黄龙风景名胜区
129/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内容摘要
绵延万里、穿越千年时光的长城,是如何成为世界上伟大的建筑奇迹?奇松、怪石、瀑布、云海,经过大自然亿万年的精心打造,雄浑俊俏、气象万千的黄山又如何成为一座文化大山?都江堰的工程设计有着怎样的奥秘,让它至今还在源源不断地为成都平原创造着奇迹与世代富饶?长城、黄山、泰山、九寨沟、武陵源、三江并流……这些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背后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请听本书为你细细诉说。

精彩内容
长城(上)长城,诞生于公元前700多年,几乎伴随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它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长的一道军事防御工程。它蜿蜒曲折,像一条巨龙,跨越崇山峻岭,江河湖海,横卧在中国北方的土地上。它的总长度几经变化,全部加起来超过了5万千米。
今天,长城作为中国的象征,热情地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这些游客们可能并不知道,他们脚下的这些砖石,其实非常年轻。真正古老的长城,有着完全不同的面貌!
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耕生活生生不息地持续了近3000年的历史。公元前1046年,诞生了一个新兴的国家——西周。
西周依托黄河流域而建,地处中原。国土四周分布有氐、夷、羌、戎等众多的少数民族部落。
为了有效地保卫国土、防御外敌入侵,西周军队开始不断地修筑土堆。这种土堆在当时有一个形象的名字——烽火台。
烽火台以夯土构筑,看似土堆,实际上却是一套先进、实用的烽燧系统。烽和燧外观相似,功能却不同。日间点燃,以烟报警叫“燧”;夜间点燃,以火为号叫“烽”。
在已出土的汉代书简中记载了当时烽燧系统的分布规律。烽相距平均40到50米;燧则要密集得多,相距只有10米左右。点燃的烽火,可以在24小时内横越1000多千米。在最短的时间内,向援兵发出报警信号。
西周的最后一个帝王——周幽王,为博得美人一笑,竟把烽火台当作玩物,无故燃起火光,引来四面八方的援兵如热锅上的蚂蚁,乱成一团。美人笑了,西周的运数也到了尽头。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在给后世留下“烽火戏诸侯”的笑柄之后,当时先进的防御系统——烽火台也流传了下来,它成为长城最早的雏形。
西周灭亡后,中国进入了四分五裂、诸侯割据的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居住的领地,有明确的划分,也需要自我防护。于是,他们筑起一道道高墙,将自己的居住地围在中间。
当时中国的北方,居住着许多游牧民族。他们没有耕地,逐水草而居。旱季到来,为了生存,牧民们便骑上快马,闯入中原地区掠夺粮食。游牧民族飘忽不定的行踪和迅疾猛烈的攻击力,总是令中原边疆的农民甚至军队,束手无策,叫苦连天。
为了阻挡游牧民族的进攻,中国北部各诸侯国开始用墙将烽火台加以连接,来保卫家园,这样就形成了早期的长城。
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始修筑长城时起,“长城”这个伟大的军事防御体系,就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地重复着重建与毁坏的历史。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长城遗址散落于山川之间,静静地等候着人们发现。
长城实在是太古老了,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期,它便屹立在中华大地上,无声地见证着无数王朝的兴衰成败。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他自称“始皇帝”,期盼着秦王朝将成为二世、三世、四世,直至万世永继的铁打江山。
秦始皇很清楚,游弋在北方的草原民族,是帝国存亡的最大边患。从公元前214年开始,他便下令拆除诸侯国之间相互防范的长城,把原来燕、赵、秦三国专门用来对付游牧民族的旧长城,进行修缮、连接,并在北部边疆的其他地方增修新的长城。
7年后,一条西起陇西临洮、东到辽东,长达5000千米的长城完工了,这成为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
根据史书记载,秦朝参加修筑长城的军队约40万人,除此之外,还征用了50多万民夫,包括囚犯、贫民、女子,总人数近百万。当时,秦朝有2000万左右的人口,根据这个数据计算,每2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参与了长城的修筑。可以说,秦始皇是动用了整个国家的人力和物力才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
长城修好后,秦始皇还调派了20万军队进行守卫。驻军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当地直接招募的,另一种则是不远万里从中原地区征调来的。根据秦制,驻守长城的部队除了确保边塞安全外,还需要负责长城的维护和修缮。
为了解决庞大驻军的生活需求,守卫长城的士兵被要求一边戍边,一边垦荒耕作。公元前178年,军需屯田的制度正式在北方边郡推行。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军队自身需要的口粮,而且有盈余,达到一人耕作,能够养活两个甚至三个人的水平。屯垦戍边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多人再也不曾重归故土。
为了排解心头的寂寞和孤独,很多士兵都在长城脚下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家的存在,让长城有了鲜活的生命。
秦始皇以举国之力,终于让万里长城横亘在中华大地上,他和被他消灭的六国诸侯一样,试图用长城将自己的国家围起来,以城为国,将敌人拒之墙外。但伴随这一伟业而来的强征暴敛,也激起了老百姓的不满和愤怒。
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在距离关城十几千米外的一座小山上,建有一座孟姜女庙。这座庙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庙里供奉的不是释迦牟尼,也不是玉皇大帝,而是孟姜女,一位普通的民间女子。
庙里的古树上,系满了红色的祈福带,它表达了人们对孟姜女的敬重。
相传,孟姜女的丈夫被官家拉去修长城,一走数年没有音讯。于是,孟姜女带着亲手缝制的寒衣,走了上千里的路,去寻找自己的丈夫。可是,当她赶到工地时,丈夫早已成为一堆白骨。孟姜女哭了,她的眼泪化作滔滔的洪水,冲垮了长城。
秦始皇修长城是要保卫国家的安全,可他万万没有想到,长城可以挡住异族的骑兵,却挡不住孟姜女的泪水。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事实上,失去了人心,长城修得再高也是枉然!
秦始皇死后不到7年,农民起义军便摧枯拉朽般地攻入咸阳。秦王朝的万世基业只传了一代,便在秦二世的手里彻底崩溃。
秦朝灭亡了,真正留存百世的是长城。遍体鳞伤的长城,见证了秦王朝的没落,也见证了汉王朝的崛起。很多人看了北京八达岭的长城,以为长城就是这个样子。其实,长城的形态五花八门,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汉长城既不同于秦长城,也不同于后来的明长城。除了实体的墙,它还包括一条由众多烽燧组成的烽燧线。也就是说,墙体和延伸的烽燧线,共同构成了与众不同的汉长城。
汉朝建国之初,北方的匈奴趁着中原战乱,深入长城之内达三四百千米,不断进行侵袭,威胁着这个新生的王朝。
经过70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力逐渐恢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开始一边征伐匈奴,一边大规模地修筑由甘肃到新疆罗布泊的烽燧、亭障。这就是留存至今的汉长城。这条烽燧线与历朝历代修筑的长城相连,总长度达10000多千米。它起始于玉门关以西的罗布泊,向东一直延伸到鸭绿江,是历史上分布地域最广、跨度最长的长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