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性的哲学反思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厦门大学南强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性的哲学反思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厦门大学南强丛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0.09 7.6折 7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艳涛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78117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31116979

上书时间2024-07-0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导论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动因与几点说明
  二、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三、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四、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第一章  现代性的特征、主题与动力:现代性研究的制度性视角
  第一节  简与繁:现代性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宏观机制与微观机制
  第二节  一与多:现代性的离心力和与同化力、单一现代性与多元现代性
  第三节  质与量:现代性的动力机制、平衡机制与治理机制
  本章小结  “中国现代性”提出的历史语境与现代性的哲学反思:现代性的病理学透视
第二章  传统更新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现代性研究的历时态视角
  第一节  结构转型与“中国现代性”:中国未来命运的决断力
  第二节  结构改革与“中国现代性”:中国转型发展的助推力
  第三节  结构创新与“中国现代性”: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本章小结  “中国现代性”建构是结构转型、结构改革、结构创新的三位一体
第三章  时空压缩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现代性研究的共时态视角
  第一节  时间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后发追赶型
  第二节  空间与“中国现代性”建构:非均衡型
  第三节  价值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多元共存型
  本章小结  现代性焦虑、虚无主义与文化自信
第四章  力量转移与“中国现代性”建构:1970年代以来的新变化
  第一节  力量转移与商品生产
  第二节  力量转移与货币转移
  第三节  力量转移与财富转移
  本章小结  现代性生成的深层主线:从资本逻辑到生活逻辑
第五章  世界历史体系与“中国现代性”建构:中心与边缘的博弈
  第一节  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中国现代性”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创新
  第三节  共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基因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创新
  第五节  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
  本章小结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六章  “中国现代性”的双重意蕴:1978年以来的社会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
  第一节  “公民社会”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第二节  “环境正义”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第三节  “文化强国”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本章小结  “中国现代性”开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第七章  人类文明视野下的“中国现代性”建构:2012年以来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节  “中国现代性”建构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节  “中国现代性”建构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
  第三节  人类文明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世界历史意义
  第五节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道路与中国奇迹
  第六节  人类文明视野下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协调发展
  本章小结  现代文明新秩序建构与中国话语权提升
结语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国现代性”之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立足人类文明视野审视“中国现代性“建构问题。“中国现代性”建构源自对“西方现代性”的理论反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从哲学高度看,“中国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既有共同点,也有本质区别。比较而言,“西方现代性”是以资本逻辑为**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性”是以人为本、
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性。正是基于此,“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内核。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对于“中国道路”的探索,其根本意义在于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探索一种新的可能性——基于“中国现代性”之上的“中国方案”,开
辟“一种新的现代性文明形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