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中国之美(少年双城记北京与南京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寻找中国之美(少年双城记北京与南京篇)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3.23 4.8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傅国涌|责编:王继娟

出版社天地

ISBN9787545554007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0835121

上书时间2024-06-28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寻找中国之美(少年双城记北京与南京篇)》中跟随傅国涌先生游学万里,寻觅历史洪流中遗失的文化与大美:从北京到南京,从波光塔影的未名湖,到废墟沧桑的圆明园,从烟笼十里堤的台城,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出发,以沉浸式的现场体验,带领青少年学生了解文化名城北京、南京的著名景点背后鲜为人知的名人故事,发掘那些在教科书与历史作品中读不到的历史真相。

作者简介
傅国涌,历史学者,独立撰稿人,1967年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百年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的命运史、企业家的本土传统等,并坚持独立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在多家重要报刊开设评论或历史专栏。主要著作有:《金庸传》《叶公超传》《历史的误会》《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主角与配角——辛亥革命的台前幕后》《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史的一种读法》《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等。

目录
北京教育文化之旅
  一、与北京的秋天对话
  二、在八达岭和居庸关与长城对话
  三、在红楼与蔡元培、胡适对话
  四、在未名湖与燕京大学对话
  五、在水木清华与王国维对话
  六、在黄叶村与曹雪芹对话
  七、在香山植物园与梁启超对话
  八、在圆明园废墟与“万园之园”对话
  九、在颐和园与沈从文和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时代对话
  十、别了,北京
南京寻梦之旅
  一、与南京对话
  二、与石头城对话
  三、与秦淮河对话
  四、与鲁迅、陶行知和赛珍珠对话
  五、与六朝对话
双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分为北京教育文化之旅和南京寻梦之旅两部分。
傅国涌先生带领学生亲临长城、红楼、未名湖、清华园、
香山植物园、圆明园、颐和园、秦淮河、台城、石头城等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著名景点,现场感受这些景区的历史、文化与景色之美;并与蔡元培、胡适、王国维、曹雪芹、梁启超、鲁迅、陶行知、赛珍珠等对话,分享他们背后鲜为人知的经历与故事,讲述他们的人生沉浮、命运遭际与精神品格。从波光塔影的未名湖,到废墟沧桑的圆明园,从烟笼十里堤的台城,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大先生
傅国涌与小童子们游学万里,寻觅历史洪流中遗失的文化与大美。

精彩内容
 一、与北京的秋天对话先生说我们读了老舍、周作人、梁实秋的文章,也读了张恨水、郁达夫、张友鸾的文章。他们中老舍和梁实秋是土生
土长的北京人,周作人、张恨水、郁达夫和张友鸾是从外地来北京工作的。
这些作家都写过北京,有的人将之称为北平,有的人将之叫作北京。这要从北伐军占领北京说起,1928年北伐军占领北京,将北京改名为北平,一直沿用到1949年。他们的文章如果是这段时间里写的就叫北平,之前或之后则叫北京。
我们读一下老舍的《北平的秋》第一段: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岐(pei)。
现在中秋刚过,我们正好赶上了北京最美丽的时候。
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长短也划分得平均。你们有没有感受到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啊?全都感受到了吧!天气帮了我们,让我们看到了老舍心目中北平最美丽的样子。接下来老舍说,太平年月,街上会卖很多的东西: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
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好看好闻又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全星的香槟(bin)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你们觉得这里面除了瓜果,还有什么?花!老舍把花混进瓜果里面了。有一个成语叫什么?花果飘零,就是把花和果连在一起。还有一种说法,花果飘香。要结出果实需要什么?需要开花,开花才能结果。当然他这里写到的鸡冠花是不会结果的花,有的花是不会结果的。这里讲到了几种水果?正好你们今天就吃过好几种:梨、枣、苹果,有没有见到那葫芦形的大枣?那是老舍记忆里北平秋天的水果。
吃对于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1924年,北大教授周作人就写过一篇《北京的茶食》。周作人是绍兴人,他的口味是绍兴口味,北京没有他喜欢的点心:别的不说,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
北京没什么好吃的,这是一个外地人的看法。你觉得北京人会同意吗?梁实秋从小在北京长大,他对这里吃的东西比周作人更了解,当然不会同意周作人的观点。我们来读梁实秋的《北平的零食小贩》,他一口气列举了北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