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羡林评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季羡林评传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1.96 5.3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郁龙余//朱璇

出版社山东教育

ISBN9787532894857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696618

上书时间2024-06-28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从大学问家到大思想家
  一、一位博大精深的大学问家
  二、一位引领潮流的大思想家
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首席印度学家
  一、正面研究印度主流文学
  二、全力建设印度学研究队伍
第二章
彻悟真谛的佛学家
  一、享誉中外的佛教语言学家
  二、佛学研究史上的伟大里程碑
  三、现代佛教事业的重要推动者
第三章  开宗立派的东方学家
  一、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
  二、学术格局和学术气象
  三、治学之道与学术品格
第四章  不可或缺的翻译家
  一、翻译作品的数量与品相
  二、出自翻译实践的季氏译论
  三、对翻译工作的组织与支持
第五章  名副其实的比较文学大家
  一、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掌舵人
  二、比较文学研究的学术成就
  三、季羡林比较文学论纲
第六章  独树一帜的学者散文家
  一、季羡林散文的创作历程
  二、季羡林散文资源优势分析
  三、季羡林散文审美赏析
  四、季羡林散文创作守则
  五、名家眼中的季羡林散文
第七章  文化交流的伟大重镇
  一、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实践
  二、文化交流研究学术成果丰硕
第八章  胸怀世界的敦煌吐鲁番学家
  一、敦煌吐鲁番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二、大力培育敦煌吐鲁番学人才
  三、筹建经营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
第九章  笃信马克思主义的大学问家
  一、早年受到“左联作家”的深刻影响
  二、在翻译中了解相信马克思主义
  三、在学术研究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四、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内容摘要
 郁龙余等著的《季羡林评传》从季羡林先生曲折的求学生涯、学术研究、业余生活等,再现了季老近百年的坎坷人生、广博弘大的学术造诣以及浪漫多彩的生活情趣,突出反映一位世纪老人、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并从学术研究的观点进行评价,为方兴未艾的季学研究助力。

精彩内容
 早在1930年,19岁的季羡林就翻译屠格涅夫的散文《老妇》《世界的末日》《老人》《玫瑰是多么美丽,多么新鲜啊!》等,先后发表在天津《益世报》、济南《国民新闻》《趵突周刊》。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四年间翻译史密斯、
马奎斯、荷尔德林、杰克逊等外国作家的散文和诗歌多篇。。之后,他还翻译了德国安娜·西格斯的短篇小说集、托马斯·曼的《沉重的时刻》。1985年,季羡林翻译了印度梅特丽娜·黛维夫人的《家庭中的泰戈尔》。季羡林最晚的一部翻译作品,是1998年在柏林和纽约出版的《弥勒会见记》剧本,同年在中国出版中英文合璧本的《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时年季羡林87岁。从1930d~:到1998年,季羡林的翻译生
涯前后近七十年,这在中外翻译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第二,译文数量巨大而译笔精湛。 在近七十年的岁月里,季羡林的译文数量巨大。迄今为止,收在30卷《季羡林全集》中的译作,除了第20卷到第29卷的《梵文及其他语言作品翻译》和《罗摩衍那》之外,还有第11卷《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全部译作计11卷,占季羡林全部著作的三分之一强,字数应有四五百万。
季羡林的译笔精湛优美。《沙恭达罗》是迦梨陀
娑的代表作,印度的千古名剧。18世纪末被译成欧洲文字之后,引起了无限赞美。印度古谚称:“韵文里最优美的就是英雄喜剧,英雄喜剧里《沙恭达罗》总得数第一。”在中国,自20世纪20年代起,出现过多种《沙恭达罗》译本,但都是根据英译本或法译本转译。1956年,中国首次出版依据梵文原著翻译的《沙恭达罗》,正是季羡林所译,文笔朴实无华、优美流
畅。
第三,选译印度古典梵文名著。
中国是世界上翻译印度典籍最丰富的国家,但在近代以前,翻译的几乎全都是佛教经典。季羡林开创了中国翻译印度梵文主流文学作品的新时代。梵文作品数量巨大,浩如烟海。作为开创者,季羡林将印度古代文学中的顶级经典当作自己的翻译对象。我们看一看他的梵文译作目录:《沙恭达罗》《五卷书》《优哩婆湿》《十王子传》(选译)《佛本生故事》(选译)和《罗摩衍那》。了解印度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季羡林选译的都是古典文学的代表作。迦梨陀娑和中国屈原一样,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大诗人,《沙恭达罗》是他所有作品中最优秀的。《五卷书》号称王子教科书,不但在古代印度有名,而且对世界影响深远。《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是印度两大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季羡林以一己之力,将《罗摩衍那》完整译出,功莫大焉。《十王子传》《佛本生故事》都是传世名著,由于工作繁忙等各种原
因,季羡林进行了部分选译,具有引导指路的作用。
他的学生黄宝生、郭良錾后来翻译出版了《佛本生故事选》,正是这种引路的结果。 第四,翻译与研究互相结合、促进。 季羡林的翻译绝大多数和研究相结合。这里有两种隋况:一是以翻译为主,研究为副;一是以研究为主,翻译为副。不论何种情况,总是翻译和研究互相促进。这种促进既表现为翻译对研究、研究对翻译的直接支持,也表现为对季羡林翻译理论的形成与深化的不断助推。一位卓越的翻译家,不仅需要有大量高质量的译著,还必须有自己的翻译理论。季羡林正是这样一位卓越的翻译家。
P10-1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