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醉春风--追寻郁达夫及其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沉醉春风--追寻郁达夫及其他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0.97 6.0折 3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子善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5197

出版时间2013-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2637352

上书时间2024-06-27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子善,1948年生,上海市人。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数据与研究中心主任。先后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长期致力于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等现代作家史料的整理和研究,著有《遗落的明珠》、《中国现代文学侧影》、《文人事》、《捞针集》。

目录
郁达夫编
陨落星辰中最耀眼的
——在郁达夫遇害60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
郁达夫:东瀛十年与“私小说”
研究《沉沦》的珍贵史料
邓脱路、日新里和《春风沉醉的晚上》
杂谈新发现的郁达夫集外文
《Huala!Huala!》的发现
《战地归鸿》重现人间
《回忆鲁迅》补遗
《孔夫子博览会开幕致词》及其他
重见天日的一册郁达夫日记
新发现的《钓台题壁》诗幅
曹禺·《玄背》·郁达夫
一件终于搞清的史实
郁达夫与鲁迅的《故乡》
也谈《诉诸日本无产阶级文艺界同志》
郁达夫参加了左联成立大会吗?
郁达夫致王映霞的一通情书
从郁达夫致蔡元培的佚简说起
柳亚子与郁达夫
林语堂、郁达夫友谊的新见证
郁达夫译《瞬息京华》
湮没不彰的史实:郁达夫与共产党人
郁达夫的笔名
“达夫”何其多
——郁达夫小识
郁达夫在新加坡活动考略
郁达夫与鲁迅交往年表
郑子瑜编《达夫诗词集》
冯雪峰编《郁达夫选集》
刘延陵忆郁达夫
一位普通的郁达夫研究者
——纪念达夫长子郁天民
《郁达夫全集》出版种种
墙里开花墙外红
——郁达夫作品在香港
纪念郁达夫百岁诞辰的书
《郁达夫忆鲁迅》编后记
《回忆郁达夫》编辑说明
《卖文买书——郁达夫和书》编后缀言
没有“创造气”的郁达夫
——《逃避沉沦》编者序
叶灵凤编
不倦的探索者
——《叶灵风小说全编》导言
叶灵凤“新大众小说”三种前言
旧书新编《紫丁香》
另一种散文
——《叶灵凤散文》序
《读书随笔》的版本和遗文
爱书家的心声
从上海写到香港的《书淫艳异录》
叶灵凤的《霜红室随笔》
最后的“记忆的花束”
创造社诸子编
《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日期和不同版本
也谈《女神》纪念会
郭沫若译郁达夫德文诗
关于郭沫若集外文《<鲁迅传>中的误谬》
新发现的郭沫若集外文和题词
张资平的“三角恋爱”小说
——《上帝的儿女们》前言
倪贻德的《艺苑交游记》
叶鼎洛的《男友》
敬隐渔晚年生活的新材料
柯仲平是不是创造社“小伙计”?
潘汉年早期文学生涯
潘汉年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考略


内容摘要
 研究文人间交游的点滴往事、挖掘整理他们散佚的篇章文字,在给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他们现实生活的时空之门、让我们得以现身于他们的生活情境之中的同时,也打通了文化史上的诸多脉络,让书本中的历史、故事鲜活起来。
《沉醉春风--追寻郁达夫及其他》集陈子善先生
二十余年对创造社文人研究之精华,尤以对代表人物郁达夫,小伙计叶灵凤等多位作家散佚作品
的发掘和生平行谊的考证为特色,《沉醉春风--追寻郁达夫及其他》不仅把对创造社的研究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更是一部以细节激活现代文学史的力作。

精彩内容
 郁达夫早年的日记还有相当部分幸存于世,但在这些日记尚未全部公布之前,上述疑问恐怕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解答。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郁达夫所谓的“软文学作品”,并不包括欧美经典名著,而是专指日本明治后期和大正初期的流
行文学,特别是“性文学”作品。有意思的是,《沉沦》书中提到和引用了那么多欧美作家,可谓包罗万象,提到日本作家的作品
却只有唯一
一部,就是《南迁》中“伊人”所读的“一册当时新出版的日本的小说《一妇人》”。据查考,《一妇人》是有岛武郎的长篇代表作,先连载于19u年1月至1913年3月的《白桦》杂志,后于1919年6月由东京丛文阁刊入《有岛武郎著作集》第8、9辑中,恰恰也被归入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性文学”之列,虽然论者同时指出,在描写“灵与肉”的冲突中,《一妇人》对“性爱”的表现还很拘谨,与真正的“性文学”尚有相当距离(参见榛叶英治《明治、大正,昭和前期作家的“性”描写》,收入日本河出书房新社1992年7月初版《性的文学》)。
郁达夫的文学主张曾受有岛武郎的影响已是众所
周知的事,他的《文学概说》部分章节最初发表时,郁达夫就坦率说明:编译“此稿所根据的,是有岛武郎《生活与文学》的头上的几章”,“拾人牙慧,毫无新意”。但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也有可能受有岛武郎影响,却长期为论者所忽视。我之所以说“有可能”,是因为这需要细心的爬梳、辨析,远非《南迁》中提到一句就可坐实的。
何况《一妇人》一般认为是“纯文学”而不是“软文学”。像相传是芥川龙之介所作的《戴红帽子的女人》和相传是永井荷风所作的《写在榻榻米移门上的小说》等大正时代著名的“艳本”(真正的“性文学”作品),因在极为有限的范围里私下流传,郁达夫当时只是一个普通的留学生,未必能够读到,看来郁达夫所说的使他心醉神迷的“软文学”还得另行追寻。由于条件的限制,我只能提出这个有趣的问题,无力作深入的研讨。但我总觉得郁达夫早期小说与日本当时正在兴起的“性文学”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循此思路查考下去,也许会对近年来相对停滞的郁达夫研究注入活力,开辟新径。我期待着郁达夫研究的新突破。
话扯得太远了,该回到靳飞兄伉俪编选的这部颇有特色的《郁达夫谈人生》上来了。
靳飞兄爱读郁达夫的作品,对郁达夫有独到的认识,这有他的洋洋数千言的《达夫文痕人迹》为证。他根据自己的独到认识分门别类。精心编排的这部选本清晰地展示了郁达夫的人生态
度和复杂性格,凸显了郁达夫与众不同的心路历程。
一个作家就是那个执笔写作的人,而当他的生活被加以讨论的时候,就像是他的作品的一个译本。郁达夫的作品屡遭严重曲解,他的被人议论纷纷的生活更是成了拙劣的译本。他的“醇酒美人”长期
为人所诟病,直至今日,他在1930年代中期的“婚变”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指责,坊间一些浅薄无聊的传记和选本又大肆渲染,甚至把两位早已分道扬镳的当事人的文章作为“夫妻”创作合编成一集,愈加不伦不类,着实误导了不少读者。读一读这部严肃的而不是哗众取宠的选本,是可以驱散笼罩在郁达夫身上的许多迷雾的。
靳飞兄在《达夫文痕人迹》中引用了郁达夫1915年秋在东京所作的七律《日暮过九段偶占》,这首颇有情致的诗是我18年前翻阅上海《神州日报》时发现的,全诗如下:偶来闲处得闲行,紫陌凉风解宿酲。
树底金铃秋放鸽,城闽笳鼓夜巡营。
遥街灯火黄昏市,深巷帘栊玉女笙。
稳步不妨归去晚,银河清浅月初明。
没想到18年后的今天,我也到了东京,也是在日暮时分,与靳飞兄一起来到景色宜人的九段,边漫步边讨论郁达夫。
只是今天的东京早已不是当年郁达夫笔下的东京了,除了本乡东京大学附近据说还有郁达夫当年居住过的“学生寮”和消磨过时光的幽雅的咖啡馆,像九段,以及上野、不忍池等郁达夫诗中吟哦过的所在,虽然仍为东京名胜,也早已面目全非,难以探访郁达夫的足迹了。然而,能在郁达夫生活过的东京,为靳飞兄伉俪编选的《郁达夫谈人生》作序,毕竟是一种新鲜的写作体验,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于是写下了上面这些话,与本书编者、读者一起共探说不尽的郁达夫的世界。P10-1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