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成史讲义(精)
  • 平成史讲义(精)
  • 平成史讲义(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平成史讲义(精)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1.96 5.4折 5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日)吉见俊哉|责编:肖月|译者:奚伶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ISBN9787547317587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31109468

上书时间2024-06-27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编著者吉见俊哉,1957年生,东京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社会、文化研究。著有《梦寐以求的原子能》(夢の原子力)、《后战后社会》(ポスト戦後社会)、《亲美与反美》(親米と反米)、《大学是什么》(大学とは何か)等。
译者奚伶,日本神户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现为苏州科技大学历史系讲师。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昭和落幕
“平成史”存在吗?
超越“清算”历史观
“昭和落幕”在什么时候呢?
昭和天皇之死与自肃运动
1989年的转折——战后日本的终结
1989年利库路特事件
假想化自身与他者
失败不断,死伤无数
另一部“平成史”?

第二讲 “改革”的归宿
战后长期政权持续原因及其变化
55年体制的特征
平成的政治改革
从自民党的分裂、下野到选举制度改革
官僚批判与政官关系的演变
从国会改革到小泉政权、民主党政权
自民党重新执政与“安倍独强”体制
大转换期的平成政治
选举制度改革与政权交替的逻辑
二院制、“强参议院”与联合政权
“在野党国会”与艰难的改革
官邸主导体系的形成与“执政体制”的混乱
平成政治改革——意义与局限性

第三讲 官僚体制、地方自治体制的闭塞
引言
“战后局限性”的结束
官僚体制的功能失灵
自治体制的功能失灵
对“平成民主”的探索
官僚体制的改革
自治体制的改革
落入“维新改革”的陷阱
官僚体制的闭塞腐蚀
自治体制的闭塞腐蚀
结语——失去的30年

第四讲 日本企业的前途
平成30年间变化剧烈的企业利润与员工报酬之间的关系
“新时代‘日本式经营’”所带来的影响
“雇佣流动化论”与“结构改革”
冷战结构结束所带来的冲击
飘摇的人事部门
结构改革的推进
“格差”社会的论战
雷曼冲击与政权交替
社会保守化与官制春斗
运营经济所包含的魔力
日本企业的前途

第五讲 年轻人的困境、教育的陷阱
被折腾的年轻人与教育
年轻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演变
年轻人的贫困与不平等
关于“年轻人”的言论、纠正年轻人的政策实施
教育政策的变化
年轻人的“现实主义”

第六讲 大众传媒的窘境
平成的报纸
放送方式趋向多样化、收费放送的诞生
太空光缆网络
光缆电视产业化与通信播放的融合
地面数字放送的多极化与数字化
地面数字信号放送的开始
网络的伸展及其未来
真正开启视频发布服务

第七讲 平成自由主义的消长与功过
对平成而言自由主义是什么?
遗忘“社会”
年轻人趋于保守化?
政治图景构造的转变
社会自由主义有可能吗?
为了“平成后”的自由主义

第八讲 中产阶级的空心化
引言——2008,东京奏鸣曲
中产阶级空心化了吗?——格差、郊区、民族主义
“格差社会论”的实质性
关于现代民族主义
郊区社会论与大规模生产技术
新自由主义
民族主义的演变与信息化
小结

第九讲 冷战瓦解
冷战是什么?
战败与“战后和平主义”的形成
55年体制与争议点的搁置
海湾战争的冲击
55年体制瓦解
强化、深化日美同盟的意义
安全保障局势的变化
围绕自卫队的国民意识
政官军关系如何发生改变?
平成时代——有待完成的宪法

第十讲 美国衰退、日本漂流
21世纪也是美国世纪吗?
“美国梦”的内涵转变
日本的“成功”与平成的“泡沫”
成为“风险”的美国
对美利坚帝国反弹
在“美国时代”结束前
平成是日本漂流的时代吗?

内容摘要
编著者吉见俊哉,1957年生,东京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社会、文化研究。著有《梦寐以求的原子能》(夢の原子力)、《后战后社会》(ポスト戦後社会)、《亲美与反美》(親米と反米)、《大学是什么》(大学とは何か)等。
译者奚伶,日本神户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现为苏州科技大学历史系讲师。

精彩内容
引言——2008,东京奏鸣曲2008年制作发行的黑泽清导演作品《东京奏鸣曲》,从一名被告知裁员的男子拉开序幕。总务部门的职能外包给了中国,该部门的员工被视为多余人员而解雇。该男子在私营铁路沿线拥有自己的房子,与家庭主妇的妻子、两个儿子一起生活。男子在家是颇有威信的父亲,却无法告知家人自己被裁员的事实。每天假装上班,照常出门,去公共职业安定所,在公园里消磨时光。西装笔挺的男子与救济人群一起排队的场景,虽过于不切实际,但这可以说是讽刺性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焦虑。由于社会的荒废,上班族“父亲”的权威瓦解、自己的小家庭分崩离析,这部电影可能一直试图在“噩梦”层面上触及民众的意识。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引发金融危机,10月28日东证平均股价一下子跌破7000点。这一数值达到了自1982年以来、泡沫经济之后的最低值。“派遣村”被报道出来,是在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的跨年。1989年平成之初,东证平均股价在同年底创出新高。“平成”始于泡沫经济鼎盛期,然后从那里跌落。
因此,“平成”被描述为“失去的10年”甚至“失去的20年”。这暗示着“平成”偏离了“本该可能在的轨道”。从高度成长到泡沫经济,其成长与成功的经验,犹如阴魂不散的亡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生活在与“本就如此的社会”不同的社会中。
中产阶级空心化了吗?——格差、郊区、民族主义讨论这样一个时代之际,本讲所提出的问题是“中产阶级空心化”。“空心化”(hollowingout)一词已用于其他社会性变化。
首先是“城市空心化”,也称为“甜甜圈现象”,是指居住地与工作场所的郊外转移使东京都中心区域居民的人数减少,人口密度变得比周围地区稀疏。1982年《朝日新闻》的一篇文章报道了东京市中心11区的人口下降。高度成长时期人口从农村移动到城市。经过70年代的平缓期之后,人口开始从市中心流出,郊区随之扩大。在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人们对自住房的渴望。
其次是“产业空心化”,是指重要的制造基地转移到海外,这一概念自80年代中期以来便已登场。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土地价格暴涨、人力成本涨价、日元急速升值,相互交织在一起出现。2008年《东京奏鸣曲》里的那名男子被裁员的原因在于,在通过通信技术发展建立网络的前提下企业相关业务外包给了一家中国公司。
如果我们提到“空心化”,它已用于城市和工业两个概念,那么“中产阶级空心化”便是指中产阶级本身人数在减少、被稀释及缺席。当然,这种情况似乎是整个“平成”时代的特征。其原因在于整个“平成”被反复强调“1亿中产阶级社会”(1億総中流社会)的瓦解,又反复谈到“格差社会”。冷战结束后,“格差社会”的话语已被广泛接受,用以描述全球化所带来的日益扩大的社会不平等。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格差社会”的话语伴随着两层意思。一是“郊区社会论”。“国道16号线”“吉之岛(现在的永旺)”被象征性地视为汽车大众化与路边商店普及的标志。高度成长过后日本社会的“郊区”空间不断扩大,它被描述为单调的景观与空虚的生活意义。
另一层意思是关于“民族主义”的话语。自2000年以来,特别在互联网上,视作“民族主义”的词汇蓬勃发展,其背景在于社会不平等现象的蔓延。2006年底,“格差社会”引起广泛讨论时,赤木智弘发表了一篇引起争议的文章——《真想揍“丸山真男”一顿——31岁自由职业。希望是战争。》(《论座》2007年第1期,朝日新闻社,2006年)。这一时期,以年轻人为中心的“右倾化”成为评论界探讨的主题之一。
不平等、郊区、民族主义这三条线的平行,也是东浩纪与北田晓大于2007年出版的《从东京思考》(NHKBOOKS,2007年)一书的副标题。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郊区平庸生活的扩张,失去希望的年轻人转向了民族主义。这样的情况以一定程度的简明方式而传播开来。当然,这本书各位作者并未将上述三者联系起来,而是作为同时代的社会问题提了出来。但是,随着整个社会对三者的理解不透彻,使这三个元素就被单纯地连接起来,于是便生成上述简单的说法而流传开来。
然而,这三者之间存在紧张与矛盾。比如,格差社会理论探讨贫困的产生、财富分配不均、社会不平等的扩大,而郊区社会理论则讨论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普遍性与陈旧性。前者强调社会差异,而后者强调社会共性。这便产生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平成时代中产阶级会消失还是会富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