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伯温传(大明帝师开国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刘伯温传(大明帝师开国记)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9.81 6.5折 1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京城说书匠

出版社中国法制

ISBN9787509362143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5元

货号3192540

上书时间2024-06-27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改朝换代的血雨腥风,宫廷斗争的风云变幻,雄才大略的帝王将相,贪官与清官的对峙角逐……京城说书匠所著《刘伯温传(大明帝师开国记)》为你讲述大明帝师刘伯温,他是能掐会算的大明帝师,是博古通今的历史宠儿。建功立业、辅政称帝,却终究没能保住自身性命。

作者简介
京城说书匠,地道京片子,平日喜好钻研历史典故,博览群书。用独特的语言风格解读历史人物,为读者讲述不一样的历史。

目录
第一章  刘伯温出生,需要的是传说
  刘基名字的由来
  刘伯温名字的秘密
  天下第一石门,其实是书院
  芝麻开门,天书的故事
  不离不弃,获得天书
第二章  建功立业,惨败而归
  元朝那些事儿
  第一份工作,为民除害
  难敌贪官,北上干谒
  一生的死敌:方国珍
第三章  反思一生,隐居山野
  刘伯温的觉悟真不是一般的“高”
  农夫与蛇,老子不伺候了
  元朝终结者——朱元璋
  初出茅庐第一功
  龙湾的反击
  鄱阳湖之战
  在朱元璋手下,刘伯温到底吃啥?
第四章  讨伐死敌,辅政称帝
  辉煌的开始,讨伐死敌!
  北伐、北伐,一个男人的梦
  修建皇宫,没有钱
  沈万三秀,我有钱
  有钱,却要命
第五章  没落的开始
  独断专行,就是找死!
  怎么合法杀掉一个人?
  君臣论相,一场凶险的较量
  第一次交锋
  最后一道考验
第六章  最后的岁月
  苍天不公呀!
  回家的“光辉”时刻
  被人陷害,“绳命”不保
  刘伯温的对策,重回京城
第七章  最后的辉煌
  千古疑案
  最后的刘伯温
  二桃杀三士

内容摘要
 京城说书匠所著《刘伯温传(大明帝师开国记)》讲述一个能掐会算、未卜先知的刘伯温,最后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他到底是一个博通经史、书无不窥的“智者”;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历史的宠儿,稀里糊涂的“神人”?也许,等您阅读完这本书,知道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刘伯温后,您就会知道这个答案了。

精彩内容
 据说朱元璋打下天下后,就产生了扩建南京城的想法,但是由于当时国库空虚,这件事情就只能无限期地搁浅下去。
后来,这件事情让沈万三知道了,他就自告奋勇,愿意出一半的经费,帮助朱元璋修筑南京城。
从这个方面看,沈万三虽然有钱,但他绝对不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按照现在的说法,沈万三绝对是一个开明的绅士,而对于这种忠心耿耿、一心报国的商人,朱元璋就算是不给他一个实缺,也应该给他一
些表彰吧。
殊不知,朱元璋没有给他任何官职,还要了他的命!
原来,在修完南京城的时候,沈万三就有点飘飘然了,他还想再干一些漂亮的事情,希望继续得到皇帝的表彰。
于是,他直接蹦出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启奏皇上,我想犒赏三军。”当然了,这句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皇上,我想自己找死。”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朱元璋真没有把这句话当回事,他只是笑着说道:“朕有军百万,汝能遍及之乎?”哪知道朱元璋话音未落,沈万三居然豪爽地回答道:“愿每军犒金一两!”完了,神仙也没得救了。
沈万三的这番豪言壮语不仅让朱元璋吃了一惊,更是深深地印入了他的脑海里。这个小小的商人,居然要去犒赏三军,这不是要收买军心吗?
最后,朱元璋越想越不对劲,就起了诛杀沈万三的心。后来,由于宅心仁厚的马皇后百般劝阻,朱元璋才网开一面,放了沈万三一马。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朱元璋就把他一家发配到了云南,沈万三最终惨死在了那里。
后来,在坑死沈万三,筹足资金,修建完城墙后,看着这高大巍峨的城墙,朱元璋兴高采烈地对刘伯温说道:“如此高大的城墙,普天之下,谁能翻越过来?
”刘伯温若有所思地说道:“臣见都城防守严密、
无懈可击,只恐燕子能够飞来。”那个意思是说,只有燕子能够飞越这个城墙。
“是呀,爱卿所言极是,只有那天上的飞燕,才能够飞过这里吧,哈哈哈哈……”此时对于朱元璋而言,他根本就没有听懂刘伯温的话,因为这里的燕子是刘伯温的一个预言。
建文四年(1402年),在南京城的一片血雨腥风之中,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成为这个皇宫的新主人,并成为大明第三代皇帝——明成祖永乐。
而在成为皇帝之前,朱棣的封号就叫作“燕王”。而他本人,就是刘伯温口中能够飞过这座城墙的“燕子”。
独断专行,就是找死!
事实上,自从明朝建国后,刘伯温真正的工作不是勘测风水、修建皇宫、管理后勤等琐碎事宜,更不是天气预报。
刘伯温真正的工作是作为太史令掌管整个御史台。
那么,刘伯温掌管的御史台到底是一个什么部门呢?
明朝的御史台,最早起源于西汉的御史府,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名称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东汉时期,称之为宪台;唐朝的时候,称之为肃政台;明朝时称之为御史台;清朝时候称之为都察院。
不管名称如何变化,机构的职务是大体不变的,即纠察百官善恶,判断政治得失。
事实上,刘伯温确实没有让朱元璋失望。
然而,刘伯温要是“独断专行、先斩后奏”了,朱元璋就会非常失望。
P61-P6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