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定乾坤,文治天下:赵匡胤
  • 武定乾坤,文治天下:赵匡胤
  • 武定乾坤,文治天下:赵匡胤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武定乾坤,文治天下:赵匡胤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4.5 4.5折 99 全新

库存3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雷池月

出版社广东人民

ISBN9787218163635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9元

货号31927014

上书时间2024-06-26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雷池月,湖南嘉禾人,毕业于华南师大历史系。中共党员,退休前任湖南省政协学委办主任。一九八四年开始写作,先后在《书屋》《随笔》《博览群书》《作品与争鸣》等刊物上发表百余万字,部分作品编入《2011中国思想文化随笔排行榜》《知识分子立场》等文集。结集有《回首可怜歌舞地:古都史话》《帝国的仕途:北宋文官的政治与人生》等出版,其中《帝国的仕途》由北京大学张建君教授列入其向管理者推荐的十三本必读书书目。

目录
卷一——— 闯荡江湖的少年
洛阳才是心底的故乡 002
在赌场上跌宕起伏 011
把华山输掉了 019
千里送京娘 029
告帮生涯的连连碰壁 039
抱打不平的机缘巧遇 047
从此做了职业军人 057

卷二——— 从军功中成长
郭威—一个伟大的榜样 066
郭威、柴荣的提携和栽培 076
高平之战建首功 084
斩将搴旗的捷报中初识赵普 093
整顿军纪,再破围城 102
在顺境中的继续升迁 110
赵普还真是个关键人物 120
在陈桥驿披上了黄袍 129

卷三——— 艰难的统一之路
禅代的后续很麻烦 140
镇压叛乱不能手软 150
杯酒释兵权 159
爱护将领,宽简刑法 168
统一终究还是要由近及远 175
从臧否古人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185

卷四——— 通向统一的第二步
赵普正式登台掌权 196
孟昶启衅 204
王昭远的笑话 211
孟昶父子的闹剧与悲剧 219
征蜀将帅的奖与惩 229
册立皇后的风波 238
难应付的宰相文官们啊! 249

卷五——— 从塞北转战岭南
郭威留下的历史包袱 260
艰难的太原攻坚战 268
一连折损了两员大将 277
一个草垛救了北汉君臣 285
帝王之术的探研和实践 294
荒诞惨虐的南汉小朝廷 304
从广西顺流而下 313
腐败之邦也有忠勇之士 322
亡国君臣中物以类聚的一群小丑 331

卷六——— 内政的整饬和建设
裁撤州县,禁止奢靡 342
治河的丰功和科举的规范化 352
赵普终于被赶出了权力中心 363
偿还对柴荣的心债 373

卷七——— 奇葩的国度
南唐始终是最大的对手 384
徐之诰变成了李昪 394
一步一退的李璟君臣 404
李煜比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 413
各逞文采的南唐君臣 423
才貌冠绝古今的周娥皇姐妹 433

卷八——— 诗人王国的覆灭
诗人皇帝误国害民 442
曹彬率师,势如破竹 452
既为父子,安得两处吃饭? 462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470
《临将仙》曲终人散 479
抒发胜利者的喜悦 488

卷九——— 开辟一个新时代
还有一个待解决的吴越问题 498
钱俶的事大之道 506
回洛阳去 514
赵光义的“在德而不在险” 523
归途中与陈抟的再遇 530
国事,家事,还有许多事啊! 536
关于接班人问题的纠结 543
兄终弟及的闭幕式 552

内容摘要
《武定乾坤,文治天下:赵匡胤》是一本有关宋太祖赵匡胤的人物传记。内容从赵匡胤降生、路遇柴荣、就任殿前都点检、陈桥兵变、灭亡后蜀南汉直到去世这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内容包罗万象,全书以赵匡胤为主线,串连起五代十国各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武定乾坤,文治天下:赵匡胤》用生动的文字,为读者呈现出一位有血有肉的勤勉帝王形象的同时,也展开了以文治国的宋朝是如何开国的历史画卷,让读者能够在阅读中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领悟人生哲理。

精彩内容
举家迁移到汴梁已经七八年了,可是,赵匡胤心里还是深深地眷恋着西京洛阳。
昨夜梦里,他又回到了夹马营,回到了美好的童年岁月。他仍是扮演一名手执皮鞭的官长,率领着小伙伴们在玩“官兵抓强盗”的游戏。扮“强盗”的在藏匿、逃跑,扮“官兵”的在搜寻、追捕。“强盗”和“官兵”的角色是轮换着干的,但只有赵匡胤一人不换—他永远是“官长”。孩子们在龙门那些数不清的佛像间东躲西藏、你追我赶、上窜下跳、狂呼乱叫,开心极了……远远传来母亲和家仆的寻呼声:“香孩儿,香孩儿!”“少爷,少爷!”一声一声,在伊水河的峡谷里,显得特别悠长而又清越……梦就在这呼唤的袅袅余韵中醒过来了。躺在床上,赵匡胤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温馨和失落。
洛阳的可爱绝不仅仅因为它是童年的嬉戏之地,尽管孩提时代的回忆永远是那样纯真而亲切。事实上每个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都和这种忆紧紧相连,或者说被这种回忆所牵动。洛阳正是这样成了赵匡胤心底的故乡。虽然别人问起自己的籍贯,他会回答说“河北涿郡”,但涿郡对于他根本是一个空洞的语言符号,他对它的唯一了解就是那里出过一位“刘皇叔”—他十分崇敬的汉昭烈帝。当然,后来又知道那里已经成了外国—被后晋高祖奉送给了契丹。这次国土的割让不过就是前几年的事。赵匡胤不止一次幻想自己横刀跃马去收复燕、云故地,可就是想象不出那“故地”该是一片什么模样。
可是洛阳,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有情感、有图像、有色彩,甚至有气味的回忆(当他想起那盛开的牡丹“花海”,仿佛就能闻到浓郁
的花香),他从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出生在那里,一直到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才离开。他在那里度过襁褓中的岁月,在那里蹒跚学步、呀呀习语,在那里开蒙入学、读书习武,在那里享受了童年的欢乐,领会了做人的道理。
是的,只有洛阳才是他永远怀念的故乡!
而且,回忆中的洛阳和现实中的汴梁,比较起来,反差又是何等的强烈啊!
后唐天成和长兴年间的洛阳,真正有着四海升平的帝京景象。明宗皇帝被人称颂为五代第一明君不是没有原因的。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宁不必说,就连老天也特别垂顾—连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新修的宫殿和街衢整齐壮观,店铺里的货物琳琅满目。百业兴旺,人烟辐辏。对于唐末以来饱经了战乱之苦的百姓来说,那几乎可说是个梦中天堂般的年代!
父亲赵弘殷原本是庄宗皇帝麾下的一员勇将。当初,他受赵王王熔的派遣,带领五百精骑,驰援梁、晋交锋的晋军。晋王(即庄宗,那时的李存勖还没有登上帝位)赏识他的勇敢,把他留下来编入禁
军。庄宗的骁勇举世无匹,但作为皇帝,他对待将士往往刻薄寡恩,和他对待乐伶人(戏子)、宦官的优厚与宠信形成了鲜明对比。赵弘殷虽说不心怀怨愤,但也无从感恩戴德。所以当明宗李嗣源回兵洛阳的时候,他既不是明宗的拥戴者,也不是庄宗的死节之士,继续留在禁军当然不成问题,但格外的恩赏迁升也就没有他的份。他倒不是一
个权位欲念很重的人,何况自己年纪还轻,来日方长。而眼前的生活也还算舒心,夫人杜氏识大体、有见地,为人温淑贤良,亲友都很敬服。官位上不去,家庭的生活氛围却很美满。就是在这个时候,赵匡胤出世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