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至魏晋时期的边疆治理与文化认同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战国至魏晋时期的边疆治理与文化认同研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1.95 4.8折 6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晋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40340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6元

货号31684083

上书时间2024-06-23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以区域社会史为研究视角,尝试运用历史人类学整体史观的研究方法,将战国至魏晋时期的长城地带及其辐射区域与三国时期的西南区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历史情境中诸侯国、王朝国家具体实施的边疆治理策略,以及“胡服骑射”“始皇筑长城”“汉武击匈奴”“乌桓南迁”“七擒孟获”“刘渊建汉国”等一系列具有典型性的事件,来探讨这些历史发生的背景、过程,理解身处历史现场中的古代中国人践行华夏文化认同的历史事实,进而寻求走进古代中国历史现场、还原历史事实的可行性路径。



作者简介

张晋,1989年生,山西榆次人。内蒙古大学中国史硕士,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太原科技大学基地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人类学、民族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已在《思想战线》《中国边疆学》《中国社会历史评论》《黑龙江民族丛刊》《中原文化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目录
导论 战国至魏晋时期的历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一、华夏: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同义词
  二、王朝: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边疆: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融合的场域
边疆治理篇
第一章  战国、秦汉时期中原诸侯国、王朝的边疆防御体系
  第一节  战国时期中原诸侯国的骑兵
    一、秦国的骑兵
    二、赵国的骑兵
    三、燕国的骑兵
  第二节  战国时期中原诸侯国修筑的长城
    一、中原诸侯国之间修筑的长城
    二、秦、赵、燕三国在北部边疆修筑的长城
  第三节  战国时期中原诸侯国设置的边郡
  第四节  骑兵、长城、边郡一体防御体系的出现
    一、秦、赵、燕三国时期
    二、秦朝时期
第二章  秦末汉初的北疆危机及其应对之策
  第一节  西汉初期的封王戍边策略
    一、封王戍边策略在燕国的实施
    二、封王戍边策略在代国的实施
  第二节  西汉初期的和亲弭兵策略
    一、和亲策略的提出
    二、和亲弭兵策略的辅助措施
第三章  骑兵、长城、边郡一体防御体系的重构
第四章  骑兵、长城、边郡一体防御体系与族群间的文化交融
第五章  骑兵、长城、边郡一体防御体系与北方民族的关系
  第一节  中原王朝的游牧骑兵
    一、两汉时期的乌桓骑兵
    二、东汉时期的游牧骑兵
  第二节  中原王朝管理内附游牧部落的职官
  第三节  匈奴单于庭迁徙至西河郡
  第四节  骑兵、长城、边郡一体防御体系对民族融合的促进
文化认同篇
第六章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历史情境的考察
  第一节  执政困境与“胡服骑射”
  第二节  “胡服骑射”与简襄伟业
  第三节  “胡服骑射”与君主权威
第七章  封王戍边与西汉前期的政治秩序
  第一节  楚汉相争:政治秩序的重构与演变
  第二节  封王戍边:西汉初期异姓诸侯王最后的机会
  第三节  代地与封王戍边
  第四节  代地封王戍边的困境
第八章  乌桓三次南迁的历史情境探讨
  第一节  双赢的第一次南迁
  第二节  融入王朝边疆管理体系中的第二次南迁
  第三节  介入军阀混战的第三次南迁
第九章  汉代儒家信仰体系下士人的行为逻辑
  第一节  异象、儒学与两汉王朝
  第二节  士人群体的职责:规范与治理

内容摘要
本书以区域社会史为研究视角,尝试运用历史人类学整体史观的研究方法,将战国至魏晋时期的长城地带及其辐射区域与三国时期的西南区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历史情境中诸侯国、王朝国家具体实施的边疆治理策略,以及“胡服骑射”“始皇筑长城”“汉武击匈奴”“乌桓南迁”“七擒孟获”“刘渊建汉国”等一系列具有典型性的事件,来探讨这些历史发生的背景、过程,理解身处历史现场中的古代中国人践行华夏文化认同的历史事实,进而寻求走进古代中国历史现场、还原历史事实的可行性路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