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兰克尔自传:活出生命的意义(202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弗兰克尔自传:活出生命的意义(202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1.13 5.4折 39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奥地利)维克多·弗兰克尔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39511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39元

货号31091902

上书时间2024-06-2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维克多·弗兰克尔人们或许已经忘了他是那个曾在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但绝不会否认他一生存在的价值: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他是人们心中完成不可完成之事的典范。纳粹时期,弗兰克尔作为犹太人,全家陆续都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他不但让自己了这种绝大多数人都熬受不起的苦难,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让他的“意义”有了更大的纵深与生命制高点。他是20世纪的见证者,他所创立的以“意义”和“存在分析”命名的心理被称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学派。他67岁仍决心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80岁时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对生命有着不懈怠的热情,或许就是他那奇迹般一生的奥秘。他是《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的作者,此书自1984年出版以来,在美国已发行73版,销量已过1200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此书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



目录
前言
我的父母
我的童年时光
理智
情感
幽默
爱好
中小学时光
对精神分析的研究
职业理想——精神病学
一个医生的影响力
哲学问题
信仰
与个体心理学的相遇
意义治疗的开端
理论和实践:青少年咨询中心
一个医生的学习时代
“德奥合并”
反抗对精神病人的屠杀
出境签证
我的第一任妻子——蒂莉
进入集中营
遣送
奥斯维辛
关于“集体罪责”
重返维也纳
关于写作
作品的回响
与诸位哲学大师的会面
在世界各地演讲
年华老去
晋谒教皇
受苦之人
后记
维克多·弗兰克尔简介
为什么说他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

内容摘要
 本书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唯一独立自传。作者按其生平和经历分类追忆,首先谈到自己的家世背景,接着讲述他的童年趣事、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青少年时代的学习经历,期间,他不忘细谈自己的学术渊源,之后还分享了自己和家人辗转数个集中营的种种内心体验,在他那温暖、不断闪烁着智慧与伟大胸襟的吉光片羽里,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有一个堪为灵魂导师的长者对着我们的心灵发出的呼唤。弗兰克尔一生
都在为人的存在寻找意义,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生命更好的意义,他是人类灵魂的守夜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小小的回忆录特地保留了弗兰克尔发散式联想的写作风格,不论是谈治学还是谈作为医生的经历,他的聪颖机敏、幽默风趣、
善良博爱、严谨细致、笃信好学等特质都跃然纸上,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这位20世纪精神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的个人魅力。
“思想巨匠”史蒂芬·柯维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引用了本书中作者的一些经历,用以说明积极主动这一习惯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令人无比震撼。

精彩内容
 幽默幽默的语言当然少不了俏皮话,也就是精心设计的文字游戏。著名的登山爱好者鲁道夫·赖夫是我多年的旅伴,二战前他是多瑙河流
域阿尔卑斯山登山协会的会长,每次我们和登山协会的其他成员一起去登山,他总会喊我“疯子大夫”(Narrendoktor)——我是一名精神病科医生。当时我在施泰因霍夫精神病院工作,每次见面,他都不会正经地称呼我“医生”,而是在前面加上“疯子”作修饰词。
终于有一天我忍无可忍,当着所有登山队友的面警告他说:“听着,赖夫先生,如
果你继续叫我疯子大夫的话——知道我会怎么称呼你吗?施泰因霍夫的赖夫(Steinhofreif)!”前面说到,他叫赖夫(Reif),德语意为“成熟
的,有准备的”,在维也纳人们会用这个词指代疯子,因为疯子就是“准备好可以送进精神病院的人”,所以“施泰因霍夫的赖夫”意思就是“可以送进施泰因霍夫精神病院的家伙”!从那之后,赖夫先生再也不敢喊我“疯子大夫”了。
玩弄文字游戏,有时需
要创造新词。1961年我在哈佛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有一天讲课,因为天热教室的门都开着,一只狗突然跑进教室里来,四处打量了一下,又慢悠悠地走了出去,所
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它吸引了,我也不例外。因为事发突
然,大家都有些愕然,谁也
没有发出笑声,这时我发话了:“这就是我们所谓的‘dogotherapy’。”我这么说,是因为当时我正在讲授的内容是“意义治疗”(logotherapy)。
还有一个例子,我自己没车的时候,总是对别人说:“你知道吗?我通常都是坐‘他动车’(Heteromobil)出门,也就是我不自己开车,而是让别人捎我一程。”有时候不用创造新词也
能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比方说,如有别人要为我的茶续杯,而我不想再喝时,我会说:“你知道吗,我是个一神论者(Monotheist),所以我只喝一杯茶。”在演讲时,幽默的话语不仅能使整个氛围更轻松,还能在接下来的自由讨论中削弱对手的立场,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有一次我受邀在格拉茨的施泰尔秋季艺术节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我想指出我不仅有资格谈论医学,也有资格谈论哲学,但是又不想太高调,显得像在炫耀我同时拥有医学和哲学两个博士学位,于是我说:“女士们,先生们!我同时拥有医学和哲学两个博士学位,但是我通常不提这事,因为我在维也纳的那些亲爱的同事——据我了解,他们绝不会说,弗兰克尔是个双料博士,而只会说,他是半个医生。”说到自由讨论,有一次我在慕尼黑的艺术学院做完演讲之后,观众开始提问,其中有一个年轻人颇具挑衅地问我:“弗兰克尔先生,你今天谈论的是性,可是像您这么忙碌的教授,每天不是上课就是开讨论会,哪里会有时间过健康自然的性生
活呢,甚至都没空搞明白那是怎么一回事吧?!”“这位朋友,是这样的,”我答道,“你的话让我想起维也纳的一个古老的笑话:有个人碰到一个面包师,在聊天中得知面包师有10个孩子,特别惊奇地问道:‘哎,那你到底什么时候烤面包呢?’”听到这儿,观众都笑了起来。
我接着说:“你的问题也
是这样。难道你觉得,如果一个人白天忙着学术工作,那他晚上就无法过正常的性生活了吗?”这时观众转而开始笑那个年轻人了。
还有一次是在美国一所
大学的神学院演讲后的自由讨论环节,那次我并不想让别人尴尬,而是想让自己免于尴尬。当时有人问我对于著名神学家保罗·田立克所
说的“上帝之上的上帝”(TheGodabovetheGod)的概念的理解,实际上,我并不了解这个概念,却仍然平静地回答:“我想,如果我敢回答你这个关于‘上帝之上的上帝’的问题,这岂不是在说,我认为自己是‘田立克之上的田立克’了吗?”我不光乐于开玩笑,还喜欢笑话。有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想着要写一本专门研究笑话的形而上学的书。我知道的最好笑的一个笑话是这样的,一个人来到一个住了很多犹太人的波兰小镇,他想去妓院,可是又不好意思直接问别人妓院的位置,于是他便问路边一个穿着长袍的犹太老者:“请问你们的拉比住在哪儿?”老者回答说:“在那儿,那栋绿色的房子里。”“什么?”这个人装作一
副很惊讶的样子,“那位德高望重的拉比竟然住在妓院?”老者立马斥责他:“你胡说什么!妓院明明是前面那栋红色的房子。”“谢谢。”那人与老者告辞,高兴地朝妓院走去。
P32-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