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凡四训全鉴(珍藏版)(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了凡四训全鉴(珍藏版)(精)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6.84 5.4折 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明)袁黄|译者:东篱子

出版社中国纺织

ISBN9787518047628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0185940

上书时间2024-06-20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了凡四训全鉴(典藏版)》是一本劝人从善的正能量书籍。作者袁黄写此书,本为教育自己的儿子。全书共分四章,从立命、改过、积善、谦德四个方面进行讲述,篇幅都不长,但却内涵深刻,发人深省。作者袁黄以自身的经历以及历史的铁证,论述了行为决定结果、志向决定收获的事实。全文语言平实,理论浅显,但却字字良言。本书虽历经数百年,却并没有被历史所遗忘,反而成为了大家修身养性,交口称颂的杰作,实为良善向上之书籍。

目录
第一篇  立命之学
  “余童年丧父……”——做个有理想的人
  “后余在慈云寺……”——找到自己的贵人
  “余遂启读书之念……”——人生需要有一份期盼
  “独算余食廪米……”————无所求造就平庸
  “贡入燕都……”——先为自己描绘一张蓝图
  “云谷问曰……”——人要多一些自信
  “问其故,曰……”——不给自己设限
  “余问曰……”——福亦自己求
  “余进曰……”——凡事“求则得之”
  “因问……”——不断反省,不断修正
  “地之秽者多生物……”——心有多大福有多大
  “汝今既知非……”——人一定要学会爱惜自己
  “从前种种……”——忘掉过去才快乐
  “夫血肉之身……”——勿以恶小而为之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命运可以改变
  “云谷出功过格示余……”——功过需记录
  “语余曰:……”——心无妄念才能安身立命
  “孟子论立命之学……”——心无二念,世界就无差别
  “穷通不贰……”——改变命运需要修身
  “汝未能无心……”——改变命运靠自己
  “从此而后……”——谁说这辈子只能这样
  “九月十三日……”——善事其实很好
  “盖宝坻之田……”——有真心,就不必在意善事的多少
  “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祸福都是自己求来的
  “汝之命,未知若何……”——挣脱思想枷锁
  远思扬德……——怎样才算是一个优秀的
  “务要日日知非……”——坚持自我反省
  “天下聪明俊秀不少……”——天才也需要努力
  “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谨记云谷禅师的道理
第二篇  改过之法
  “春秋诸大夫……”——言行举止推测祸福
  “大都吉凶之兆……”——吉凶祸福有预兆
  “至诚合天……”——改错才能得福
  “但改过者……”——要有羞耻心
  “第二要发畏心……”——做人要有敬畏之心
  “不惟是也”——掩饰就是自欺欺人
  “不惟是也……”——要知悔改
  “但尘世无常……”——不知悔改后果很严重
  “第三须发勇心……”——要有勇猛心
  “具是三心……”——拥有三心,就能改过
  “如前日杀生……”——从事情上改过
  “如前日好怒……”——持戒,必有福报
  “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有什么好生气的
  “又闻谤而不怒……”——避免与人争辩
  “何谓从心而改……”——从心里面改正自己的过错
  “大抵最上者治心……”——从心改过是最高明的方法
  “苟未能然……”——是恶是善在自己
  “顾发愿改过……”——矜则无功,悔能减过
  “昔蘧伯玉……”——君子注重改过

内容摘要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所作,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虽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尽现真
善美中华文化,所以数百年来历久不衰,为各界人士欣然传诵。本书适合于社会读者,为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
袁黄著的《了凡四训全鉴(典藏版)》分别从“原
文”“注释”“译文”三个方面,对《了凡四训》进行了全面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读,以便读者朋友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部著作。

精彩内容
 可以说,“习艺以成名,尔父夙心”是了凡的理想。可见,了凡是有理想的。开篇说理想,也说明了凡重视理想的作用。
佛经上说:“行道要如水,立志要如山。不如水,不能曲达;不如山,不能坚定。”对工作怀有积极
态度的人,也往往是胸中有志的人。他们的理想可以大如一座山峰,迎向风雨、傲视霜雪而巍峨不倒;也
可以小到如一株野草,嫩叶匍匐在尘埃.根脉却伸向大地。
每一个怀有积极态度的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无论大小,无论清晰或者模糊,总有一个梦潜伏心底。
梦想就像是沙滩上美丽的鹅卵石,陶冶着心灵,却烙痛了双脚,让人没有任何驻足的机会,只能起步飞扬,奔向梦想的远方。
佛教虽然讲究众生平等,但是根据一个人对理想的态度.也将人分为上根、中根、下根三种等级。他解释说:上根的人将人生理想奉为做事的准则,为理想而辛苦工作,甚至奉献牺牲。在上根的人眼里,梦想能否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行走的路上为理想付出一切。中根的人认为理想过于虚幻,因此更愿意凭经验踏踏实实做事,而很少会提前为自己设定某种目标。下根的人.根据需要而生活,所以只会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努力,只讲需要而不谈理想和经验,就如
凭本能而生活的其他动物一般。
一个没有理想与抱负的人,便没有未来。人有了理想之后,工作就不会觉得辛苦,吃点亏也不会去计较,生活巾也会增加很多力量。
有一个佛家弟子,每天奔走在各个村庄之间,为人们传送佛法。
一天,他在山路上不小心摔倒了,不经意问发现脚下有一块奇特的石头,看着看着,他有些爱不释手,最后他把那块石头放进了布袋。
村民们看到他的布袋里还有一块沉重的石头,都感到很奇怪。
他取出那块石头晃了晃,得意地说:“你们有谁
见过这样美丽的石头?”人们摇了摇头:“这里到处都是这样的石头,你一辈子都捡不完的。”可是.他并没有因为大家的不理解而放弃自己的想法,反而想用这些奇特的石头建一座寺庙。
从此.他开始了另外一种全新的生活:白天,他一边传道一边捡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到了晚上,他就琢磨用这些石头来建寺庙的问题。
所有的人都觉得他疯了,因为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
二十多年以后,在他的住处出现了一座宏伟的寺庙。
一个有理想、有热情,对生活充满期待并肯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理想化为现实,就连石头也能在其感召下开始远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