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一揆/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凌一揆/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2.96 6.0折 5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王建|总主编:田兴军//杨殿兴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

ISBN9787513249935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5元

货号30459485

上书时间2024-06-17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建,女,1959年出生,重庆忠县人。临床中药系中药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很好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部靠前合作项目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常务委员。从事临床中药学中药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研究、中药配伍规律与应用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SCI5篇;出版教材及专著20余部,其中主编副主编15部,国外出版1部。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授权国家发明3项。近5年来主持主研各级科研课题30余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靠前合作1、部省级8、厅局级10项,其他3项。

目录
生平简介
临床经验
一、常用独特方
  1.治失眠方——琥珀合欢白芍汤
  2.治痛经方——痛经口服液
二、临床用药心得
  1.豆皮包鸦胆子
  2.小青龙汤妙用五味补虚固本
  3.天麻性平味辛说
  4.巧话青蒿发汗解表
  5.当归不同部位药效差异论
  6.辨酸枣仁生醒睡熟安眠论
  7.大黄活血而禁用于肠穿孔
  8.水蛭治瘀宜生而忌熟炙
  9.评“一味丹参,功兼四物”
  10.话车前草与子功效差异
  11.巧用“生脉散”抗晕动劳顿
  12.补肾益气血法预防放疗损伤
  13.自创“青香郁金丹”治肝病
三、临床应用成果转化
  1.儿感退热宁口服液
  2.痛经口服液
  3.金朱止泻片
  4.宁心益智口服液
  5.三勒浆抗疲劳液(三勒浆口服液)
  6.获得授权专利
学术思想
一、重视中药学基础理论及合理用药研究
  1.中药药性理论核心观
  2.方药配合“性效取舍”论
  3.“合理用药”认识观
  4.“性一效.用”关联的辨证用药观
  5.中药材“采、种、制、用”四要素
二、构建育人理念与教育模式
  1.精思笃行育人观
  2.医药结合与多学科融合理念
  3.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4.倡导学术争鸣,开拓创新
三、创建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新思路
  1.系统中药学思想
  2.强调“三结合”理念
  3.提倡中药现代化及成果转化
  4.助推中医药国际合作
四、临床治病重视“气血”
  1.疼痛关键病机系“气血失调”
  2.治失眠重视“调气血养心肝”
  3.治病用药重“调气化”
学术传承
一、人才培养理念
  1.重实践强能力
  2.治学严谨,学术开明
  3.广读博览,由博返约
二、指导弟子
三、代表传承弟子
  1.李祖伦
  2.张廷模
  3.杜力军
  4.谢恬
学术论著研究
一、论文
  1.中药药性理论研究
  2.方剂药性及辨证用药理论研究
  3.中药配伍理论研究
  4.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研究
  5.解表方药研究
  6.中药“性一效一用”与辨证用药
  7.中药调节作用与服药时间规律
  8.川产道地药材研究
  9.研究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
  10.外来药研究
  11.中药功效与微量元素的关联研究
  12.药与方的现代科学原理研究
二、著作
  1.最早主编《中药学讲义》奠定框架
  2.负责及主编第1~5版全国统编中药学教材
  3.第5版《中药学》教材的特色与贡献
  4.副总编《中华本草》
  5.主编《中国食疗名方300首》
  6.参编《四川中药志》,重视四川资源保护
逸闻趣事
  一、幼学英文,羞于表达
  二、因母多病,立志学医
  三、自学机械,专研修理
  四、喜爱乐器,陶冶情操
  五、慈父严厉,秉性正直
  六、为人低调,做事谨慎
  七、惜才爱才,充满爱心
  八、公平公正,爱国爱校
  九、热爱中医,追求理想
  十、教书严谨,科学客观
  十一、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学术年谱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凌一揆是国内外享有极高威望的中医药学家,率先在全国奠定了《中药学》教材编写模式,构建了“系统中药学”及中药学一级学科基本框架,勾勒了医药结合、继承创新、传统认识与现代科技、分化与综
合的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模式,倡导正确评价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安全合理用药思想,主张中药“性-效-用”关联认知及方药配合“性效取舍”等学术观,重视中药材的“采、种、制、用”四要素;崇尚创新,开拓进取,治学严谨,学术开明,勇于争鸣,具有中药现代化的国际化视野。在教材、学科、
学位点及实践平台的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中药现代化研究及学术传承和交流等多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和国际交流,影响深远。本书从其生平、临床经验、学术思想、学术传承、论著提要五方面予以介绍,重点反映其学术成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