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寸光阴不可轻/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一寸光阴不可轻/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4.24 4.3折 32.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13657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32.8元

货号30446202

上书时间2024-06-16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共5册,精选了季老涉及成长历程、读书写作、家国情怀、生活态度和人生真义等主题的篇章,旨在用季老自己的文章诠释他伟大的一生及其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通过这套书青少年将见证一代大师的成才历程,并从中汲取养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寸光阴不可轻》是其中一册。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目录
灰黄童年
没有红、没有绿,灰黄的童年
从私塾转入学堂
闭眼就在眼前的小学
校舍
种菜、打算盘
不喜欢念正课
我的性格
回家路上
九月九庙会
看戏
学英文
国文竞赛
一次失败的”造反”
偷看小说
蚂蚱进城
想念母亲
恰同学少年
不敢报考重点中学
学国文
学英文
学古文
学做人
入英文学社
人生最美好的年龄
学伦理学
学历史、地理
学国文
学逻辑学
学数学
学英文
学经学
学德文
学诸子
高中校舍
学校管理和学生生活
第一次用省下来的钱买书
偶然得到全校状元后一百八十度的改变
有意识地认真用功
通向大学的唯一桥梁
校舍
教员和职员
荣誉感继续作美
要革命
上国文课
毕业旅行筹款晚会
结语
同时被北大与清华录取
学术研究的发轫
学术研究的发轫阶段高中国文教员一年一

内容摘要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榜样,无论我们培养和树立了多少精神榜样,一代大师季羡林先生始终不应该被忘记,不应随时光的流逝而褪色。对于当下的孩子而言,一代大师季羡林先生是谁?有着怎样令人钦佩、值得学习的事迹?透过《一寸光阴不可轻》,季老
一生跃然笔下,孩子们能清晰看到他的人生成长轨迹、奋斗经历、一生成就。

精彩内容
 但是,乡下无论如何是呆不下去了,呆下去只能成为饿殍。不知道怎么一来,兄弟俩商量好,到外面大城市里去闯荡一下,找一条活路。最近的大城市只有山东首府济南。兄弟俩到了那里,两个毛头小伙子,两个乡巴佬,到了人烟稠密的大城市里,举目无亲。他们碰到多少困难,遇到多少波折。这一段历史我也并不清楚,大概是出于同一个原因,他们谁也没有对我讲过。
后来,叔父在济南立定了脚跟,至多也只能像是石头缝里的一棵小草,艰难困苦地挣扎着。于是兄弟俩商量,弟弟留在济南挣钱,哥哥回家务农,希望有朝一日,混出点名堂来,即使不能衣锦还乡,也得让人另眼相看,为父母和自己争一口气。
但是,务农要有田地,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常识。可我们家所缺的正是田地这玩意儿。大概我祖父留下了几亩地,父亲就靠这个来维持生活。至于他怎样侍弄这点儿地,又怎样成的家。这一段历史对我来说又是一个谜。
我就是在这时候来到人间的。
天无绝人之路。正在此时或稍微前一点,叔父在济南失了业,流落在关东。用身上仅存的一元钱买了湖北水灾奖券,结果中了头奖,据说得到了几千两银子。我们家一
夜之间成了暴发户。父亲买了六十亩带水井的地。为了耀
武扬威起见,要盖大房子。一时没有砖,他便昭告全村:谁愿意拆掉自己的房子,把砖卖给他,他肯出几十倍高的价钱。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别人的房子拆掉,我们的房子盖成。东、西、北房各五大间。大门朝南,极有气派。兄弟俩这一口气总算争到了。
然而好景不长,我父亲是乡村中朱家、郭解一流的人物,仗“义”施财,忘乎所以。有时候到外村去赶集,他一时兴起,全席棚里喝酒吃饭的人,他都请了客。据说,没过多久,六十亩上好的良田被卖掉,新盖的房子也把东房和北房拆掉,卖了砖瓦。这些砖瓦买进时似黄金,卖出时似粪土。
一场春梦终成空。我们家又成了破落户。
在我能记事儿的时候,我们家已经穷到了相当可观的程度。一年大概只能吃一两次“白的”(指白面),吃得最
多的是红高粱饼子,棒子面饼子也成为珍品。我在春天和夏天,割了青草,或劈了高梁叶,背到二大爷家里,喂他的老黄牛。赖在那里不走,等着吃上一顿棒子面饼子,打一打牙祭。夏天和秋天,对门的宁大婶和宁大姑总带我到外村的田地里去拾麦子和豆子。把拾到的可怜兮兮的一把麦子或豆子交给母亲。不知道积攒多少次,才能勉强打出点麦粒,磨成面,吃上一顿“白的”。我当然觉得如吃龙肝凤髓。但是,我从来不记得母亲吃过一口。她只是坐在那里,瞅着我吃。眼里好像有点潮湿。我当时哪里能理解母亲的心情呀!但是,我也隐隐约约地立下一个决心:有朝一日,将来长大了,也让母亲吃点“白的”。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还没有等到我有能力让母亲吃“白的”,母亲竟舍我而去,留下了我一个终生
难补的心灵伤痕,抱恨终天!我们家,我父亲一辈,大排行兄弟十一个。有六个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