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富论(上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富论(上下)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31.58 8.3折 15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亚当·斯密|译者:郭大力//王亚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4252

出版时间2014-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58元

货号30667604

上书时间2024-06-16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亚当·斯密著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初版于1776年,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该书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综合在一起,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该书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一经发表马上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时至今日,许多国家制定政策时仍以该书的基本观点作为依据。无论是对经济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还是专家学者,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启发和阅读的快感。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举世认可的现代经济学之父。同时他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者:郭大力(1905-1976),有名经济学家和翻译家。曾任教于厦门大学和中央马列学院。译有《资本论》、《国富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剩余价学说史》等。 译者:王亚南(1901-1969),有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长期任教于厦门大学。译有《资本论》、《国富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等,著有《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地地经济封建制度论纲》等。

目录
上卷
序论及全书设计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第一章  论分工
  第二章  论分工的原由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59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第一节  起因于职业本身性质的不均等
    第二节  起因于欧洲政策的不均等
  第十一章  论地租
    第一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节  论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三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与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生产物这二者价值比例的变动
      顺便谈谈前四世纪银价的变动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金银价值比例的变动
      怀疑银价仍在继续跌落的根据
      社会进步对三种原生产物的不同影响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关于银价变动的结论
      改良的进展对于制造品真实价格的影响
    本章的结论
第二篇  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序论
  第一章  论资财的划分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部门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的发展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到的阻抑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勃兴与进步
  第四章  都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下卷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序论
  第一章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内容摘要
 英国的20镑纸钞上,印着亚当·斯密的头像和《国富论》中关于劳动分工的文字。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第一次将市场比作“看不见的手”。几百年来,“看不见的手”已经成为市场的代名词。
《国富论》曾被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本书之一。这本书被列入很多国际知名大学的课程必读书目。这是一部永恒的经典,值得收藏和反复阅读。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曾被无数次的引用和解读。为了真正理解他的经济思想之原貌和全貌,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国富论》的全译本。

主编推荐
郭大力、王亚南1965年对上海三联1931年译本重新修订成此版本。王亚南写的《改订译本序言》摘录如下:“……到1931年,我和郭大力同志,又把该书重译成中文出版,改题为《国富论》……
    全国解放以后,人民出版事业要从社会主义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来进行全面安排了。商务印书馆为了有计划地翻译介绍世界各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曾多次向我们提出《国富论》译本的重新校订问题。这个译本已经出版三十五年了。其中有些地方没有把作者的原意明确表达出来,有个别地方还有错误,此外还有不少的语法词汇需要斟酌统一。经陈福生、陈振骅同志校改,译本颇有改进。但其中仍不免有错误的地方,应由我们,特别是应由我来负责。

精彩内容
 引出上述许多利益的分工,原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尽管人类智慧预见到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并想利用它来实现普遍富裕。它是不以这广大效用为目标的一种人类倾向所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
这种倾向,是不是一种不能进一步分析的本然的性能,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不是理性和言语能力的必然结果,这不属于我们现在研究的范围。这种倾向,为人类所共有,亦为人类所特有,在其他各种动物中是找不到的。其他各种动物,似乎都不知道这种或其他任何一种协约。两只猎犬同逐一兔,有时也像是一种协同动作。它们把兔逐向对手的方向,或在对手把兔逐到它那边时,加以拦截。不过,这种协同动作,只是在某一特定时刻,它们的欲望对于同一对象的偶然的一致,而并不是契约的结果。我们从未见过甲乙两犬公平审慎地交换骨头。也从未见过一种动物,以姿势或自然呼声,向其他动物示意说:这为我有,那为你有,我愿意以此易彼。一个动物,如果想由一个人或其他动物取得某物,除博得授予者的欢心外,不能有别种说服手段。小犬要得食,就向母犬百般献媚;家狗要得食
,就作出种种娇态,来唤起食桌上主人的注意。我们人类,对于同胞,有时也采取这种手段。如果他没有别的适当方法,叫同胞满足他的意愿,他会以种种卑劣阿谀的行方,博取对方的厚意。不过这种办法,只能偶一为之,想应用到一切场合,却为时间所不许。一个人尽毕生之力,亦难博得几个人的好感,而他在文明社会中,随时有取得多数人的协作和援助的必要。别的动物,一达到壮年期,几乎全都能够独立,自然状态下,不需要其他动物的援助。
但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所要
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忙,大部分是依照这个方法取得的。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
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社会上,除乞丐外,没有一个人愿意全然靠别人的恩惠过活。而且,就连乞丐,也不能一味依赖别人。诚然,乞丐生活资料的供给,全部出自善人的慈悲。虽然这种道义归根到底给乞丐提供了他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但没有,也不可能,随时随刻给他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他的大部分临时需要和其他人一样,也是通过契约、交换和买卖而得到供给的。他把一
个人给他的金钱,拿去购买食物,把另一个人给他的旧衣,拿去交换更合身的旧衣,或交换一些食料和寄宿的地方;或者,先把旧衣换成货币,再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食
品、衣服和住所。
由于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忙,大部分是通过契约、交换和买卖取得的,所以当初产生分工的也正是人类要求互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