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晚清改革趋势与溃败)(精)/马勇讲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革命(晚清改革趋势与溃败)(精)/马勇讲史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1.13 5.5折 75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勇|责编:李文彧

出版社新星

ISBN9787513336963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5元

货号30857037

上书时间2024-05-26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阅读晚清最佳读本!许知远、余世存推荐!
敬意与温情,重叙晚清历史传统与创新,重构中国社会。
本书叙述了晚清政府欲通过君主立宪自救于危亡,却因出台“皇族内阁”等不当的举措,一而再,再而三的错失最后的机会,终被革命党人推翻的历史过程。本书为思考清亡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简介
马勇,1956年生,安徽濉溪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新版序
小引
第一章  革命改良二重唱
  一个人的革命
  革命与改良赛跑
  革命暂时领先
  立宪反超革命
第二章  构建现代政治文明
  迈出宪政第一步
  一个时代开始
  重建中央与地方权力系统
  以政治改革反制革命
  构筑现代政治文明的根基
第三章  民主政治的春天
  后权威时代:摄政王和他的嫂子
  放虎归山:袁世凯归隐
  民主初步的乱象与秩序
  街头政治:国会请愿的后果
第四章  革命在危机中
  孙中山:浪迹天涯
  章太炎:弹尽粮绝
  那一拨回归主流的人
  黄花岗:背水一战
第五章  得意忘形中决策
  责任内阁弄成了皇族内阁
  铁路干线国有引发国进民退
  人心思乱:绅民对抗国有化
  一批愚蠢的明白人
  官逼民反:同志军与哥老会
第六章  树未倒而猢狲已散
  为什么是新军
  立宪党人闪身而退
  黎元洪和湖北军政府
  袁世凯重出江湖
  南北六省相继独立
第七章  南北僵持
  袁世凯:绝对君宪主义者
  滦州兵谏:清廷丧失最后机会
  黄兴来了
  袁世凯抛来橄榄枝
  吴禄贞壮志未酬
第八章  和比战难:错综复杂的多方博弈
  君宪主义不必再提
  将袁世凯从清廷中拉出来
  满洲人在背后狠推了一把
  东南光复
第九章  从君主到民主:一个艰辛的谈判
  和平仍未到绝望时候
  整合独立各省
  终于可以坐下来谈谈了

内容摘要
 本书叙述了晚清政府欲通过君主立宪自救于危亡,却终被革命党人推翻的历史过程。通过本书可以认识到清朝灭亡除却革命党人的力量,与清政府出台“皇族内阁”不愿真正放手权力、将铁路干线收归国有损害民众利益,以致人心尽失有重大关系。本书为思考清亡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精彩内容
 第一章革命改良二重唱1911年1月30日是中国旧历辛亥年正月初一。所谓辛亥年,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像往常一样,辛亥年的大年初一照旧平淡无奇,该拜年的拜年,该上香的上香,京城内外一派节日气象。太阳照常升起,老百姓的日子还是那样不咸不淡,并没有什么值得记住的地方。这一天唯一值得后来历史学家反复强调的,只是发生在武昌的一件事情,即湖北革命党人蒋翊武、詹大悲、刘复基等人将先前已经存在的“振武学社”更名为“文学社”。他们以研究文学为幌子,在湖北新军中宣传革命,后来又与共进社一起成为武昌首义的发难者、领导者。文学社的成立对辛亥来说,具有极其强烈的象征意义,但究竟是象征着革命高潮的到来,还是象征着革命危机,或象征着革命进人低谷,其实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一个人的革命说文学社的成立意味着革命高潮的到来,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也就是过了十个月的时间,文学社确实和共进社发起了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大革命。这是从后来的历史反推过来的看法,而按照当时的感觉,文学社的成立,其实标志着孙中山倡导的民族主义革命已经陷入低谷,因为在过去的几年间,随着清廷立宪运动按部就班稳步推进,革命眼见着就真的没有希望了,革命者开始发急了,发毛了,于是开始一系列更惨烈的暴力革命,试图打开一个缺口,挽救革命。要弄清楚这个过程或道理,还是让我们简单回溯一下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晚清的民族主义革命思想起源并不是太早。经过几百年的民族融合,特别是面对西方“新异族”的出现,汉族知识分子久已认同了满洲人这个“老异族”,久已没有传统中国士大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样的心理紧张,汉族知识分子在“我大清王朝”体制下活得也比较滋润,特别是在慈禧太后当国这近半个世纪中,满洲贵族集团只是在名义上享有大清帝国的所有权,而经营权、管理权都几乎交给了汉族高官,清廷虽然在中央部院等一些重要岗位上设置满汉双首长制,但满大臣基本上是尸位素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只要不是涉及、侵害满洲贵族集团的利益,满大臣一般都很放手地让汉大臣尽心出力地工作。
汉族特别是汉族知识分子阶层已经被清廷的“联合执政”统一战线弄得神魂颠倒,不分东西,即便是后来反满意识强烈的孙中山,其最初阶段也不是要反满,而是要参
与联合政权,希望在联合政府中谋得一个职务,哪怕这个职务只是一个小小的幕僚角色。
1894年6月,医生出身的孙中山关闭了自己的诊所和药房,又通过关系找到上海名流郑观应、王韬、罗丰禄等人写了几张条子,北上天津找到当朝汉族第一高官李鸿章,希望能够在李的幕府中谋得一个职务。为此,孙中山精心撰写了一篇建议书,对清政府怎样才能摆脱困境、重建辉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正如许多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在这份上书中,孙中山提出了富强治国的四大纲领,即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孙中山认为,这四个方面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