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读本
  • 论语读本
  • 论语读本
  • 论语读本
  • 论语读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论语读本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3.07 5.5折 4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刘定一

出版社天津人民

ISBN9787201129389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30147851

上书时间2024-05-26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学而篇第一 /001 
为政篇第二 /013
八佾篇第三 /032 
里仁篇第四 /052 
公冶长篇第五 /063 
雍也篇第六 /079 
述而篇第七 /092 
泰伯篇第八 /107 
子罕篇第九 /116 
乡党篇第十 /132
先进篇第十一 /152
颜渊篇第十二 /172 
子路篇第十三 /184 
宪问篇第十四 /200 
卫灵公篇第十五 /223 
季氏篇第十六 /238 
阳货篇第十七 /248 
微子篇第十八 /265 
子张篇第十九 /275 
尧曰篇第二十 /291 
《论语》解读订正补遗一览表 /298
跋刘定一师《论语读本》 /302

内容摘要
《论语》是儒家重要经典,记载了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和他弟子们的言行。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论语》是中国文化原典。它的教诲和影响,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社会习俗、行为方式和心理习惯中。
    系统论专家,特级教师刘定一先生,在精研《论语》数十年之后,写出了这本《论语读本》,此书订正多处前人误读误解,补充了大量新鲜有趣的内容。有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译文,注释、注音、插图、导读,辅助当代读者阅读。得到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台湾作家张大春推荐。

精彩内容
7.7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说:“只要能自行管理生活起居,我从没有不教诲的。”1.束,束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古人不许剪发,少年梳洗、盘发、簪髻是要大人动手的。
2.“脩”字古文如图。左边是人,右上角是个“攴”字(音pū,现在写成“攵”,意思是手里有所执持),执持的是“脩”字的中间一二竖所代表的工具,作用于右下方的肉,指代肌肤。足以表明“脩”指清洁肌肤之事。“脩”又通“修”,“修”字右下角的“彡”,音“衫”,是须发;“修”的本义是梳理须发。可见“脩”与“修”的异同在于都是整洁人身,只是部位不同。
所以“自行束脩”应该是指不要父母家人为自己梳头盥洗整装修饰,起居能够自理。郑玄也说过束脩是指十五岁以上,孔子收徒没有现今那么刻板的年龄规定,孔子受困于陈蔡之间,子张当时十三岁就跟在他身边了,生活起居当然能自理,便是明证。西汉桓宽《盐铁论·贫富》:“余结发束脩,年十三,幸得宿卫,给事辇毂[niǎngǔ](皇帝的车舆,代指京城)之下”,是本章很好的注解。
11.2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四人侍坐在孔子身边。孔子说:“我是比你们年长几天,但大家不要太当回事。你们平日总说没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假如有人知道你们了,你们想担当什么呢?”子路抢先答道:“假如有一个千乘之国挤夹在大国间,外面有军队打进来,内部又连年饥荒,让我去治理,接连三年,可使民众有勇气面对,并让他们认识到解决国难的办法。”孔子牵起嘴角笑了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样?”冉有对道:“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区,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可使人民丰衣足食。至于礼乐教化,就有待君子来实现了。”孔子又问:“公西赤!你呢?”公西华对道:“我不是说我能怎样,只不过想学着做吧。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同,我想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在场当一个相礼助手。”孔子又问:“曾点!你呢?”曾晳正在鼓瑟,瑟声渐渐停下来,铿的一声,丢下瑟站起,对道:“我的想法与前面三位不同啊。”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各说各的志向而已。”曾晳说:“到了暮春,穿着新缝的春装,约了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一起到沂水边盥面洗手濯足,畅游舞雩台,一路歌咏回家。”孔子听得,感叹地说:“我和曾点想法一样啊!”子路等三人退出,曾晳不跟上,留下请教孔子:“您对他们三位说的怎么看?”孔子说:“也就是各言己志罢了。”曾晳说:“先生为什么要笑话仲由呢?”孔子说:“有志治理邦国,讲究的是礼,他自己却抢先发言,我笑他的是不知谦让,并非笑他想治理邦国。难道冉求追求的不是治理邦国吗?哪里有纵横六七十里、五六十里土地还算不上邦国的呢?难道公西赤追求的不是治理邦国吗?他志在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那不是诸侯之事,什么才是?说公西赤志向小,谁能算是大志啊!”1.曾晳,名点,曾参的父亲,孔子早年弟子。居:平日。
2.则何以哉以,做。用法与“视其所以”的“以”一样。
3.率尔:轻率,抢先,不假思索。
4.摄乎大国之间:从“摄”字的结构可悟大拇指与食指夹住的耳朵皮是什么处境,千乘之国就这样夹在大国之间,无可奈何。
5.比及,一一接续。哂[shěn],有讽刺意味的微笑。
6.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纵横。如,或如。指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
7.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冉有是孔子的前期弟子,《先进》篇首章,孔子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为国以礼,冉有自认不足,所以他说:至于礼乐,要等待君子。
8.宗庙之事,如会同:宗庙之事,指祭祀。《周礼·春官·大宗伯职》:“诸侯时见曰会。殷覜曰同。”“殷覜[yīntiào]”,周代诸侯定期派使臣朝见天子的礼制。
9.端章甫:端,玄端,礼服名;章甫,礼帽名。动词“穿戴”省略。
10.小相:相[xiàng],相君礼。《周礼·秋官·司仪职》注“摈相”:“出接宾曰摈,入赞礼曰相。”摈有上中下,相也有大小。公西华可任大相,谦称自己只想当小相。
1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希,通稀。作,站起来。
12.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即撰述,指前三位陈说的抱负。
13.莫春者:莫,通暮。
14.浴乎沂:在沂水边盥面洗手濯足。
15.舞雩:指舞雩台,祭天祷雨之处。郑玄:“沂水在鲁城南,雩坛在其上。”其处有坛有树。
16.“风乎”与上文“浴乎”的主语都是一行游人,作为人的活动的“风”,意思不是“讽”便是“放逸”。显然要选后者。《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牛马放逸也到不了对方地界)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所以“风乎舞雩”的意思是在舞雩台周边纵情游逛。
17.吾与点也:“与(與)”的字形是相帮举物(见9.1章),转意为“与共”,与某人站在一起。孔子感叹说,他与曾点引为同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