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兵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6.75 5.4折 4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北乔|责编:全秋生

出版社中国文史

ISBN9787520523608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1014269

上书时间2024-05-26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北乔, 江苏东台三仓乡朱湾村人。作家、文学评论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副主任。曾从军25年,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9次。在《人民文学》《诗刊》《当代作家评论》等数百家刊物报纸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和文学评论等410多万字。出版长篇小说《当兵》(2003年)、小说集《枪语》(1997年)、《口令的味道》(2004年)、《天要下雨》(2014年),散文集《太阳雨》(1996年)、《营区词语》(2000年)、《天下兵们》( 2007年)、诗集《临潭的潭》(2018年),文学评论专著《103后花园》(2001年)、《刘庆邦的女儿国》(2006年)《贴着地面的飞翔》(2013年)、《约会小说》(2014年),曾获第十届文艺大奖、乌金文学奖、林语堂散文奖等。



目录
《新兵》无目录

内容摘要
 《新兵)是一部反映军人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是一群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普通新兵,他们在新兵连过起了从社会青年到合格军人华丽转身的火热生活。小说浓郁的军营生活,新兵连这一特殊时期的摸爬滚打,体现了新兵成长“休克期”的多重画面。小说饶有兴趣地描写了新兵们由对军营的不适应、游离于社会青年与军人之间的多变角色到成熟的军人形象,碰撞出许多趣味强、颇有意味的生活细节,刻画了充满时代意识、敏感、细腻而又充满阳刚之气的新兵群体。小说内容丰满好读,故事情节摇曳生姿,字里行间兵味浓郁,是新时代军事题材创作领域里的新收获。

主编推荐
《新兵》是一部军事题材的长篇小说。主人公是一群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在三个月的新兵连训练生活里,由年轻冲动的毛头小伙到正式成长为真正的军人,其间摸爬滚打、煎熬打磨,从肉体到精神的脱胎换骨,蜕变成长,都是可圈可点的颂歌。教官的严格要求,新兵的偷懒投机,很后由老百姓的地方习性摇身一变,成长为新时代的铁骨军人,这种冶炼的治兵过程是本书的优选看点。

精彩内容
 第一章吴加林高中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被一脚踢进待业青年的队伍,倒也自在,不愁吃不愁穿。可父亲不愿意,非要他当兵,说当兵两年回来可以安排工作捧个饭碗。天天说,说得他都不想进家门了。
冲突,是在他从舞厅回家时爆发的。
时间夜里十一点。
他掌握了老爸的规律,晚上回来后,喝上三四两酒倒头就睡,天塌下来也醒不来。这是他开心玩的最佳时机。老爸打呼噜,他出发,反正妈妈管不住他,也不敢告状,一说,就得爆发战争。妈妈不但不说,还时常给他留门,尽管知道他带着钥匙。
门虚掩着,闪进去刚关上,屋里的灯亮了,老爸披着衣服坐在桌边。
野累了,知道回来睡觉了!老爸口气出奇地平和。
爸,早点睡吧,他想进自己的房间。
老爸低声叫道,站住,我和你说点事儿。
躲不掉,不敢坐,软软地站着。
都毕业几个月了,有什
么打算没有?
等分配呗!
现在到处都下岗,还等分配,你就不动动脑子,爹妈能养你一辈子?别做梦。
我又没什么背景,动脑子也是白搭。
别把责任往我身上推,我是个小工人不错,可人家小工人的孩子比你有出息的多着呢!现在有条路,等着
你走。
什么路?
当兵。
当兵,干什么?
你这个榆木脑袋,部队
干两年,回来安排工作,上头有这政策。
冲着这去当兵,说不过去吧?
你也会讲大道理,在我印象里,你的觉悟没这么高吧?
人总是会变的嘛。
蒙起我来了,这兵,你得去当。
我不去。
你敢?!
你这是把我往火坑里推,我是你的儿耶。
部队是大熔炉,最能锻炼你这号人。
部队的伙食差,我吃不下。
你要不去当兵,以后连填肚子的份儿都没有。
听人说,部队太苦了。
苦怎么了?你们这代人,缺的就是吃苦,吃点苦,能让你长得结实些。
我不去!
不去?报名表,我都给你拿回来了,不去也得去。
说不去,就不去。
不去,我打断你的腿。
老爸拍桌而起,披着的衣服落在地上。
一直躲在里屋的母亲忍不下去,一路小跑过来替丈夫披上衣服,都几十岁的人了,咋还有这么大的火气?
都是你给宠的,不争气的东西,身上一根骨头都没有了。
有话爷儿俩好好说,这深更半夜的,让邻居听到多难为情。
这样下去,咱家的脸都要丢光了,你跟他说,他要
不当兵,我就没这个儿子。
最终,还是没拗过老爸。一个在单位干最底层的活儿,见谁都点头弯腰的小工人,到了家,摇身一变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吴加林扛不过,只好来当兵。
临行时,几个小哥儿们为他送行,对他的一身警服垂涎欲滴,都说还是当兵够
劲。他叫苦不迭,可没人信他的,总笑他故弄玄虚。没办法,只好一杯一杯地喝啤酒,喝多了,趴在桌上大哭不已。小哥儿们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回家,他躺在床上先是吐,后是骂。老爸这回倒不发火了,笑了笑说,骂得痛快,可骂完了,你这兵还得好好给我当。
美美的一觉,又香又甜。
离家前的最后一夜,居然能无梦到天亮。
唐志刚有些意外。
报名、体检、政审、等通知,每一关,都是一道坎。每过一道坎,父母都轻舒一口气。入伍通知书进了门,父亲吆喝着要好好弄几杯,说是这当儿的酒够味带劲。母亲做起菜出奇地活络。
没想到,到了第二天,父亲开始喝闷酒,死抽烟,泪水总是在母亲的眼里打转。
这种大起大落的变化,唐志刚受不了。当兵是好事,唐志刚一直是铁着心的。
他对自己也有信心,没报名,就算准了自己的路,说不兴奋,那是假的。不过,他想得更多的是这兵该怎么当。现在,他琢磨得最多的却是父母咋变得这么快,变得如此不可理喻。
唐志刚到了乡里才知道,全乡就两个验上了武警。
他和贾海涛。贾海涛,唐志刚认识。实际上,岂止是认识,同年级不同班,曾因足球比赛大打出手,结成了死对头。见面,不是瞪眼,就是捋袖子。今天没有,俩人对视的眼色很平和,只是隐隐有些惊讶。
透过车窗,唐志刚瞅见
母亲不停抹眼泪,父亲僵在那儿,目光直直如杵,机械地、狠命地抽着烟。这种低沉,似乎还有点悲壮的场面,唐志刚吃不消。哥哥大学毕业后,三年才回来一趟。
工作的地方比他当兵的地方远多了,条件差得更是没法比,可父母亲每回送哥哥走时,都一直笑嘻嘻的。
怎么送我去当兵,就这么痛苦?唐志刚想不通。绿挎包里的鸡蛋热烘烘的,贴在屁股上不舒服,唐志刚把挎包挪到了前头。
车子开动了,挣脱了温情的目光,载满家乡父老的希望和那特有的泥土味。从此,思念的种子,植入心田。
一声刺耳的鸣笛声,蛮横地撞击耳膜,唐志刚禁不住一阵战栗。随着车子的晃悠,他的眼前浮现出一组奇特的画面——张开的剪刀,啼哭的婴儿,长长的脐带。咔嚓!剪刀剪断了脐带。婴儿哭得更凶。
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