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对欧洲园林建筑的影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对欧洲园林建筑的影响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8.69 4.8折 5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埃莉诺·冯·埃德伯格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77569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8元

货号31438485

上书时间2024-05-26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埃莉诺·冯·埃德伯格(EleanorvonErdberg,1907—2002),德国艺术史家和东亚艺术专家。1927—1931年,她在波恩、柏林和维也纳学习艺术史、考古和汉学,1931年获波恩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东方部工作,其间发表论文“中国对欧洲园林建筑的影响”。1934—1936年,她在日本生活与工作。1936—1950年,她分别在中国燕京大学、国立北京大学、辅仁大学任教。1951—1961年,历任亚琛科技大学讲师、副教授及教授。1968—1976年,任教于波恩大学,创立了东亚艺术学科。埃莉诺·冯·埃德伯格出版著作有《中国对欧洲园林建筑的影响》(1936)、《古老的中国》(1962)、《印度、中国和日本的艺术与宗教》(1965)、《艺术史中的中国与日本建筑》(1968)、《中国古代青铜器:概念及图像》(1993)、《论东亚艺术》(1998)。
译者简介陈健,又名陈方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古典园林研究中心主任,环境设计专业负责人。出版译著有《告别理性》《无根基的知识》《西方建筑:从远古到现代》等;出版著作有《后现代建筑》《理性与游戏》《科学划界》等。

目录
第一章  中国艺术风格
第二章  十八世纪中国建筑知识的来源
第三章  英中式园林
第四章  园林建筑设计
第五章  异国风格和怪诞风格的园林建筑
第六章  异域风格和怪诞风格的建筑细节
第七章  模仿风格的演变
第八章  模仿风格的类型和细节
结 论
附 录
图 版

内容摘要
本书是海外中国园林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书中介绍了中国艺术风格的发展历史与风格特征,中国和欧洲园林的对比,以及欧洲园林和建筑的中国风设计。埃莉诺·凡·埃德伯格将中国对欧洲园林建筑的影响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异国风格、怪诞风格和模仿风格。书中还有大量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园林风格的图片,实物所存无几,弥足珍贵。

主编推荐
1.学术价值高,图片资料珍贵。2.与之前的选题《中国园林的理念:西方的视野1300–1860》作为一个系列出版。3.埃德伯格在德国、日本、中国、美国度过了漫长而冒险的一生,见证了艺术、园林、建筑的各个场景与里程碑,她笔下和镜头里的世界充满了魅力和智慧,让我们得以重新体验中国艺术之美。

精彩内容
比起其他的因素,中式建筑这一新奇的艺术风格被接受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游戏感。中国艺术风格的建筑设计一直局限于小型建筑,因此园林给这类建筑提供了恰到好处的环境。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早期的中式建筑中存在一些不是小型建筑的例外,比如特里亚农瓷宫(TrianondePorcelaine,图38)、皮尔尼茨宫(Pillnitz,图39)、在德累斯顿的日本宫(JapanesePalace,图93),以及再晚一些的,位于巴勒莫(Palermo)附近的法沃利塔别墅(VillaFavorita,图92)。这些建筑所体现出的中国艺术风格本质上只是装饰艺术,只不过因为对中国艺术风格建筑一时的兴致,而将这种装饰艺术的规模远远扩大了。梅索尼埃(Meissonier)为圣叙尔比斯教堂(St.Sulpice)所绘的设计平面图可以追溯到1726年,圣叙尔比斯教堂也体现出了中国艺术风格的影响。当然,教堂建筑不会刻意模仿中式建筑,但考虑到圣叙尔比斯教堂的曲面屋顶和屋檐下火焰状的装饰图案,人们无法完全否认中国风建筑对它的影响。圣叙尔比斯教堂的建筑设计让人想起带有青铜镀金装饰的中国青花瓷瓶,这种花瓶那时在法国很受欢迎。圣叙尔比斯教堂带有内敛优美的线条,周围点缀着一连串洛可可风格的装饰物。梅索尼埃设计的圣叙尔比斯教堂被否决了,因为这种装饰风格不符合法国人的古典主义建筑审美,而古典主义建筑的美学概念在法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只有曲面屋顶的设计进入了重要建筑的领域,这种屋顶让建筑的轮廓更有生气。然而,曲面屋顶*常见的建筑形式,也就是复折式屋顶,采用了折曲线设计,因此与中国的曲面屋顶有很大的不同,以至于你甚至看不到两种屋顶设计之间存在什么直接关联。
在十七世纪以及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风格(chinoiserie)的发展历史与装饰艺术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在他*具解释性的作品中,赖西魏因(Reichwein)详细地描写了这股中国风潮。在瓷器、漆器、家具等领域都有学者对中国艺术风格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法国,柯迪尔(Cordier)对有关中国风格的研究做出了概括性总结。
西方将中国看作远东的丝绸之乡的这种认识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在之后的岁月中,中国和欧洲的贸易从未停止。根据马可波罗(MarcoPolo)的游记(1272—1293),我们可以对十三世纪的中国有一个准确的认识—那是一片富有而奇妙的东方国土,是之后哥伦布尝试从海路到达的目的地。在葡萄牙人通过海路绕过非洲、使通往中国的航路成为可能之前,来自中国的货物和消息都要经过漫长且艰难的旅途才能到达欧洲。这一路上要经过很多中间站,货物和消息在众多中间商之间几经转手,以至于只有寥寥无几的远东知识被传播到欧洲。然而,在葡萄牙人于1515年首次到达中国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世界上新的国家被发现,欧洲人被激发起了对陌生国家及其居民的浓厚兴趣,而随着兴趣的增长,欧洲人对异国的商品也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尤其是对“东印度的货物”—那时候所有从南亚和东亚进口的货物都被称作“东印度的货物”。在十六世纪的东亚贸易中,葡萄牙人是唯一的主导者,十七世纪的时候,荷兰人取得了贸易上的霸权,在十八世纪,贸易霸权又转移到了英国人手中。法国人从这些航行远洋的国家那里收获了来自中国的商品,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来自远东的灵感,并把这些灵感吸收和融入自己的文化之中。法国人在所有时尚和优秀品味相关问题上是拥有独断权的,而正是他们赋予了中国风格重要的地位。中国艺术风格正是从巴黎开始征服欧洲,直到十八世纪后半叶,英式园林的特征才和法国园林的特征混合在一起。因此,装饰性中国风建筑领域的任何研究都应从研究法国的中式建筑开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