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逻辑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逻辑研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70.37 8.0折 8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荆世群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46536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31566966

上书时间2024-05-25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著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逻辑为思想主线,分析和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双重逻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既有其原生理论逻辑,也有其派生理论逻辑,集中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脉络、重心转变和思想活力。其原生理论逻辑以理论问题为中心,具有双重的思想主题和论证结构,主要包括客体逻辑与主体逻辑、决定论逻辑与能动论逻辑、世界逻辑与国别逻辑。其派生理论逻辑以实践问题为中心,突出主体逻辑、能动论逻辑和国别逻辑,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原生理论逻辑的具体运用和丰富发展。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主要包括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基本内涵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研究的基本思路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基本层次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原生理论逻辑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客体逻辑与主体逻辑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决定论逻辑与能动论逻辑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世界逻辑与国别逻辑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派生理论逻辑
    一、突出科学社会主义的主体逻辑
    二、突出科学社会主义的能动论逻辑
    三、突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国别逻辑
  第四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研究的重大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主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支柱
    三、深刻把握人类历史进程的迫切需要
第二章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
  第一节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一、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基本内涵
    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时代划分
    三、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研究的理论范式
  第二节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基本内容
    一、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
    二、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
    三、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
  第三节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研究的重大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支柱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依据
    三、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研究的重要主题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的双重逻辑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的双重逻辑
    一、新民主主义的理论逻辑
    二、新民主主义的历史逻辑
    三、深刻把握新民主主义双重逻辑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双重逻辑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逻辑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逻辑
    三、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改造双重逻辑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双重逻辑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逻辑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逻辑
    三、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建设双重逻辑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双重逻辑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纵向理论逻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横向理论逻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整合逻辑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
    一、从“两个凡是”到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转变
    二、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变
    三、从传统现代化道路到新型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转变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双重逻辑研究的重大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呈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突破
结语:从“结合的逻辑”到“逻辑的结合”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在借鉴和吸收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和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并以两者的辩证统一为主线,分析和阐述了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双重逻辑及其时代意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逻辑。本书力图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研究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研究结合起来,将方法论思考、理论分析、历史分析和意义阐释结合起来,以期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的整体性研究。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