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的佛教(正信)/星云法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活的佛教(正信)/星云法语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7.6 6.3折 2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星云大师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2216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3219833

上书时间2024-05-25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星云大师编著的《生活的佛教(正信)/星云法语》分为生活的佛教、修行之道、道德福命等三卷,在形式上多以数字做标题,如“一”字福、受人欢迎的“四善事”、日常五心、六种助缘、新八正道、十有思想、为人处世十二法则等,条分缕析,文字浅显而寓意深刻,虽说佛法,更为劝善戒恶,以培养健康人生,建立融和人际关系。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1927年生,江苏江都人,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总会长,临济宗第48代传人。一生致力于推广文化、教育、慈善等事业,先后在世界各地创设200余所寺院道场,并在海内外设立16所佛教学院,培养佛门专业人才。此外,为推广社会教育,创办了均头和均一中小学、普门中学、南华大学、佛光大学、美国西来大学、澳大利亚南天大学,创办了《人间福报》、人间卫视等媒体。大师著作等身,很多被翻译成英、德、日、韩、西、葡等多种文字广泛传播。多年来大师奔走于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传递友爱与和平,为社会各界所尊重,2013年荣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

目录
卷一  生活的佛教
  四威仪可以规范行为
  四念住可以安顿身心
  四摄法可以广结善缘
  四圣谛可以明白真理
  小事不可轻(一)
  小事不可轻(二)
  慎行
  如何结缘?
  随缘不变
  缘
  自课偈
  如何调御
  与时俱进
  真正闭关
  共住的原则
  安住
  命与运
  有情的层次
  人生“一字诀”
  人生的第一
  人生四原则
  人生四不求
  人生四阶段(一)
  人生四阶段(二)
  人生四“最”
  人生四德
  “一”之用
  一念之间
  “一分”的修行
  一日之中
  一日之要
  一日的生活
  如何每日一善
  如何行解并重
  向上第一义
  一日到一生
  一以贯之
  “一”字福
  一半一半
卷二  修行之道
  第一法
  四得
  四弊
  四惜
  四颠倒
  四善事
  四摄法
  五修
  五养
  生活五门
  参禅五心
  禅观五事
  五种接受
  五戒与五常
  日常五心
  六忍歌
  六中观
  用“六心”培福慧
  居正六方
  六心修六行
  六事不说
  “六法”格言
  六悔铭
  六度妙用
  六法医六病
  六种神通
  饮食六宜
  六度
  六浊
  六种损友
  六种助缘
  六度之喻
  处众六妙门
  新八正道(一)
  新八正道(二)
  十无思想(一)
  十无思想(二)
  十有思想(一)
  十有思想(二)
卷三  道德福命
  道德福命
  善语之德
  改变命运的方法
  什么是善行
  处世偈
  做人处世十二法则(一)
  做人处世十二法则(二)
  做人处世十二法则(三)
  轮转相继
  对机能和
  天地皆是文章
  享有的世界
  有限的世界
  如何受用
  根源
  “投入”的大用
  业感自招
  “莫”字诀
  不动之妙
  天堂的样子
  鬼在哪里
  七月的意义
  迷妄之累
  机变的妙用
  病痛的启示
  陶冶
  “苦”的妙用
  如何消愁解闷
  观照什么?

内容摘要
 《星云法语》是星云大师经年累月云水行脚,在各地的佛光会弘法、讲说,断断续续撰写《星云法语》,偶有重复,已不复完全记忆。此套书共有十集,分别为:精进、正信、广学、智慧、自学、正见、真
理、禅心、利他、慈悲。这套书在《人间福报》发表的时候,每篇以四点、六点,甚至八点阐述各种意见
,便于记忆,也便于讲说,有学校取之作为教材。尤其是星云大师的弟子、学子在各处弘法,用它作为讲义,都说是得心应手。《生活的佛教(正信)/星云法语》为其中一册。

精彩内容
 四威仪可以规范行为身语意的行止,表现在外,就是生活的礼仪。四威仪是指行、立、坐、卧间的言语动作,都能自然流
露出涵养与风范。这是丛林中,要求僧众在行立坐卧中的风姿。其实,无论哪一个人,如果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衣冠不整、谈吐庸俗,都是缺乏生活的礼仪。因此,具足“四威仪”,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四威仪如下:第一。行如风自在行走时有如和风一样,轻快敏捷、自在洒脱。《大明三藏法数》记载,修道者在举止动步,心不外驰,无有轻躁,就可以常在正念,借以资养身心。非但修道者如此,如果一个人行走时,逸逦歪斜,左右顾视,也是不如法、不庄重的。因此,当你走路经行时,不妨留意一下自己的姿势,以保持风仪。
第二。立如松挺拔一般人形容女子亭亭玉立,男子玉树临风,都是指他们的站样、面相威仪美好。站立时,能像古松一
样挺拔,自然而然会从内心流露正气。反之,如《礼
记》云:“跛倚以临祭,其为不敬大矣”。你靠墙倚柱、弯腰驼背,散心漫意,别人自然难以升起一股敬重心。
第三,坐如钟稳重人坐下来后,会有很多姿势,有的人习惯散腿、
有的人习惯跷二郎腿、有的人不自觉会抖脚晃动,这些都容易让我们心浮气躁,乃至身体东倒西斜,心意更无法集中了。因此,坐下来时,就不轻易移动,或盘腿、或两脚自然垂放,身心就会像大钟般沉稳庄重。
第四,卧如弓吉祥指安眠时,姿势像弯弓一样。经典记载,此种卧法是以右手为枕,右胁向下,左手伏在左膝上,两只脚相叠,可以调摄身心,不忘正念,心无昏乱。因此,右胁而卧又称“吉祥卧”。
佛门非常注重“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
弓”的礼仪,可以得体自然,并且对于身心的健康也
很有帮助。
日常起居动作以此原则来行止进退,所谓“寓法相于性相之中,寄妙理于俗理之外”。行止之间,自然培养高岩千仞、碧海万顷的气度。
四念住可以安顿身心今日信仰宗教的人愈来愈多,因为现代人觉悟到宗教比科技更加容易安身立命、升华人格。信仰佛教,可以让我们获得慈悲喜舍的力量。有了佛法,可以帮助我们安定自己、认识自己,进一步还可以完成自己、圆满自己。生活的佛教又是什么呢?提供可以安顿身心的四念住,四念住又称四念处,内容如下:第一,观身不净
仔细观察,在我们的身体里,充满了发、毛、齿、涕、唾、痰、便、尘垢等不净物。经典说身体的不净物有36种,一一作观,可以脱离贪爱,不执着色身的美丑。因为在我们的思想观念里,总以为肉躯是实在的,为它滋养、妆扮,“观身不净”,正可以破除我们对于欲望的根本——“身体”的执着,了解色身的虚幻不实,进而借假修真,认识心境的内涵更为重要,追求真实不灭的法身慧命。
第二,观受是苦“受”有很多,如冷热寒暖、刺痛、疲累、病苦,甚至喜怒哀乐、忧悲苦恼等,都是由接触而“觉受”到一切的感受,苦多于乐,即使有快乐,也不究竟
、不长久,迁流不息的结果,归根结底,还是会因时空的变化而消逝.因此说“观受是苦”。
第三。观心无常我们的心念好比江海波涛,一波将息,一波还起,变化无穷。又有如瀑布湍流,念念不停,瞬间即逝;乃至分分秒秒,忽而天堂,忽而地狱,时好时坏,时善时恶,时生时灭,如猿猴般,念念无定,所以说观心无常。举凡有所思想、感受的,都会随着心念转变而有所不同,因此,不执着于一时的好坏感受,才会放下自在。
第四,观法无我世间一切人事物都与因缘有关,无有自性,没有一件为我所拥有,没有一法是一成不变,终会散灭败坏。因此,不必认定万物皆为我所有,如果执持是我的,痛苦就接踵而至;反之,懂得“观法无我”,才能从五欲尘劳中,找回自己的真如法性。
修学“四念住”,对于生命的妄执爱着,就会慢慢降伏减低,去除我爱、我慢、我见、我痴,把心放在无常、苦、无我之上,对世间的锱铢小利,就不会贪恋,执着于一时的痛苦快乐,而能够勇猛向前。能以四念住的法门去认识宇宙的真相,还要有“同体共生”的体会,时时自我观照,就能安顿身心,自我解脱。
P3-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