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朱元璋/管家琪少年王侯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少年朱元璋/管家琪少年王侯系列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8.64 4.8折 1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管家琪|绘画:马赛

出版社浙江文艺

ISBN9787533941574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8元

货号3249665

上书时间2024-05-25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童书奖获得者管家琪倾力打造,以史为镜,细说少年王侯功与过,培养青少年大格局领袖气质!
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在他身上得到非常充分的彰显。
朱元璋从小家破人亡,又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甚至为了生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还出家当过和尚,但日后竟然当上了皇帝,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朱元璋之前,虽然也曾有过所谓的“平民皇帝”——也就是汉高祖刘邦,但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刘邦的条件比起朱元璋来,都好得太多太多了。
《少年朱元璋》在兼顾史实和趣味的同时,通过朱元璋的成长经历,探寻他的个人特质,以及少年时代的淬炼对他日后的影响,并在每一章后面设计了三个提问,引导读者从个人奋斗、人生经验等方面深入思考,获得启发。

作者简介
管家琪:广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法兰克福书展优秀童书获奖作者。
祖籍江苏盐城,长居南京,著作甚丰,作品被译介成英文、日文、德文及韩文等,畅销海内外。
经常受邀至各地中小学与小朋友交流阅读与写作心得,深受小读者们的喜爱和欢迎。

目录
前言  “磨难当磨炼”的君王
第一章  小牧童
第二章  小和尚
第三章  投奔红巾军
第四章  小头目
第五章  重用儒士
第六章  独霸—方
第七章  鄱阳湖大战
第八章  独霸天下
第九章  屠杀功臣
第十章  大兴文字狱
跋  他们影响了中国历史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臭头皇帝”、“和尚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众多帝王中的奇葩,从少年时期就可看出是个不凡的人物。
他生长在贫穷农家,几乎失学,又历经丧亲、战乱等磨难,却能将磨难当磨练,淬炼出坚强心志;后来投奔红巾军,由小兵一步步升上主帅,最后一统全国,结束元末的战乱局面,成为“时势造英雄”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在军事上,他的战略战术高明,往往出奇制胜;在经济上,他推行有效措施,迅速恢复民生经济,是个非常杰出的皇帝。
然而,他晚年屠杀功臣、大兴文字狱,使社会陷入恐怖之中,也被评为史上少有的残暴君主。
想认识朱元璋,怎样效法他的功,避免犯他的过,学习正确的成功之法,就从管家琪编著的《少年朱元璋》开始。

精彩内容
 元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清晨,朱元璋出生在安徽濠州钟离县太平乡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
不过,那个时候,他还不叫“朱元璋”,父亲朱五四只给他简单取了一个名字,叫作“重八”。
当地的老百姓都知道,朱五四一家原本是异乡人,只不过在当地生活的时间久了,朱五四和妻子陈氏为人也挺厚道,和乡人相处融洽,所以大家倒也不怎么把他们当成外人看待。
他们的祖籍是江苏沛县,祖上数代务农,由于受不了地主的剥削,为了追求比较理想的生活环境,只得不断地迁徙,到了朱五四这一辈才在濠州这一带落脚。濠州就是今天的安徽凤阳。
朱五四本来还有一个哥哥,名叫朱五一,但是在家族迁徒的过程中失散了。
后来,朱五四辗转打听到哥哥的消息,听说哥哥已经结了婚,还有四个儿子,分别叫作重一、重二、
重三和重五。
为什么没有重四?可能是不喜欢“四”这个数字吧!
当朱五四知道这个消息时,非常高兴,当时他和陈氏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他立刻将三个儿子也分别取名为重四、重六和重七(他倒不忌讳“四”)。
如此一来,兄弟两家虽然天各一方,来往不易,但是他们下一代中的七个男孩,从“重一”到“重七”,就统统排全了。
不过,朱五四万万没有想到,更没有期望家,‘里还会再冒出一个重八。 ,当时,生活那么艰难,他和妻子一年到头,每天都起早摸黑地干活,才勉勉强强把全家人的肚子填饱。如今,家中竟然又多了一张嘴,怎么不叫夫妻俩在添丁的喜悦中也不免感到压力沉重呢?
重八并不是一个讨喜的孩子,不仅模样儿一点也
不好看,一点也不可爱,还日夜啼哭,把全家都搞得鸡犬不宁,日夜不得安生,就连四方邻里的生活也大受影响。
一天,一位邻居大妈好心地对陈氏说:“我听说像你们家孩子这样的情形,要到庙里去舍生。只要舍了生,就不会有事了,否则,整天这样哭个不停,连小命都会哭没的呀!”所谓“舍生”,就是父母把孩子带到庙里,诚心诚意地向住持方丈许愿,等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就入寺为僧。
据说,有了这样的一番仪式之后,佛祖就会保佑前来“舍生”的这个孩子健康平安地长大。
当时,一般的观念都不大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去当和尚,朱五四和陈氏虽然子女众多,也同样不情愿。
可是,他们夫妻俩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为了挽救小重八的性命,只得咬咬牙,抱着小重八赶到距离小村庄有十多里路的皇觉寺,请寺里的住持方丈为小重八舍了生。
说也奇怪,舍了生之后,小重八真的就不哭不闹,饮食、睡眠也都正常了。他果真就这样健健康康、
一天一天地成长。
为了感谢佛祖保佑,在重八周岁的时候,朱五四夫妻俩还特地抱他来到皇觉寺,设祭酬神,并且为他另外取了一个禅名叫作“元龙”。不过,所有认识他的人,还是都叫他重八。
或许因为重八是幺儿,也或许因为重八确实从小聪明伶俐,个子又挺结实,一直比同龄的孩子长得高大,所以尽管重八的五官模样并不好看,但有道是“子不嫌母丑”,娘当然也不会嫌子丑,陈氏对重八这个小儿子一直是打心底地钟爱着。
到了启蒙的年龄,朱五四将重八送进了私塾,希望他能好好读书。
当时元朝的统治把全国人民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等。
“蒙古人”最高贵,指的是成吉思汗的那个民族;“色目人”地位次之,指的是包括畏兀儿、吐蕃等少数民族;“汉人”‘指的是原本在金朝统治下的汉族,包括被汉化了的女真、契丹等少数民族;“南人”则是指原来在南宋统治下的汉族。
在这样的种族歧视之下,汉人和南人都被朝廷视为下等民族,处处受到排挤和打压,就算读了书,有很好的学问和能力,也是做不了官的。
所以,对于汉人和南人的家长来说,送孩子进私
塾读书,只是期望孩子能通晓些笔墨,懂得古圣先贤的道理罢了,几乎不可能再期待别的。
然而,由于年头太坏,生活实在太苦,就算是一
些单纯的愿望也无法持续下去。
这个时候已是元朝末年,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老
百姓的日子贫困不堪,苦不堪言,连最基本的吃饭问题都不易解决,哪里还有能力再兼顾别的?
小重八只念了几个月的私塾,就不得不中途辍学,成了一个牧童。
P3-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