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孩子远离心理伤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让孩子远离心理伤害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9.1 4.8折 3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丽|责编:石玥

出版社辽宁人民

ISBN9787205097349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30833740

上书时间2024-05-25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01  “能不能别管我?”——孩子怎么如此叛逆!
  【青春期个案】
    容易受伤的“玻璃心”
    特立独行的“侠客”
  【互动专区】
    1.孩子怎么变了个人?
    2.儿子偷拿人家东西竟然是为了气我!
    3.初二现象
    4.花钱送他去重点,他却当我是仇人
    5.孩子的情绪是六月的天吗?
    6.孩子不再黏我,而是烦我
    7.为何孩子总嫌我唠叨?
    8.看个日记,我就错了?
    9.抽烟很“酷”?
    10.出口成“脏”的不良少年
02  “追星是我的权利!”——怎么把偶像崇拜控制在合理范畴
  【青春期个案】
    偶像公布恋情,粉丝瞬间崩溃
    粉丝后援团团长离家出走
  【互动专区】
    1.喜欢娱乐明星,孩子会不会变成“绣花枕头”?
    2.什么样的“追星”表现我们该警惕
    3.不当追星族,就交不到朋友
    4.儿子要把头发染成和偶像一样
    5.女儿怎么喜欢女性化的男明星
    6.怎么控制孩子在明星上过度花钱?
03  “我的爱是纯洁的!”——早恋,管还是不管?
  【青春期个案】
    谁干扰了孩子的正常成长轨迹
    12岁女孩写下万言“情书”
  【互动专区】
    1.女儿是不是恋爱了?
    2.这么小就臭美,会不会是早恋?
    3.孩子迷恋上了言情漫画
    4.有女生总给我儿子打电话,管还是不管?
    5.我教训了那个和我女儿好的臭小子
    6.孩子被不喜欢的异性纠缠
    7.“你们交往到哪个级别了?”吓坏了我
    8.女儿的朋友里一直没有异性
04  “我就是喜欢同性”——孩子难道是“GAY”?!
  【青春期个案】
    我们这么要好,就是同性恋
    同性恋就可耻吗?
  【互动专区】
    1.怎么避免孩子成为同性恋?
    2.发现孩子与同性暧昧,我怎么和她谈?
    3.如果孩子是GAY,父母如何立足
    4.为什么孩子不会主动把自己的性取向告诉父母呢?
    5.同性恋是一种变态心理吗?
    6.同性恋可以矫正吗?
05  “我就喜欢大叔,怎么了?”——当孩子陷入师生恋
  【青春期个案】
    女学生暗恋老师相思成“孕”
    她为何暗恋而又诋毁老师?
  【互动专区】
    1.女儿总念叨一个男老师,会不会爱上了他?
    2.儿子要引起暗恋老师的注意
    3.侄女爱上了班主任
    4.女儿支持师生恋,我竞说不过她
    5.孩子转学竟然为了回避暗恋的老师
06  “我是不是个坏人?”——如何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性问题
  【青春期个案】
    我是个龌龊的“小流氓”
    15岁男孩的秘密
  【互动专区】
    1.孩子问我人是怎么来的
    2.女儿在卫生间里
    3.儿子的书包里竟然有避孕套
    4.虽然相处得像哥们儿,但是我无法启齿
    5.13岁的儿子偷看色情书刊
    6.他为春梦而烦恼
    7.怎么教孩子控制性冲动
    8.色情暴力入侵孩子的视线
07  “怀孕就做掉,反正我自己有钱”——少女流产谁之痛
  【青春期个案】
    《劲舞团》“堕胎门”事件
    不能要也要不起的幸福
  【互动专区】
    1.孩子晚回家,禁还是不禁?
    2.如何预防孩子偷吃禁果
    3.女儿怀孕了,我的脸可往哪里放!
    4.好朋友怀孕了,不敢告诉家长
    5.劝孩子流产,她却说我没人性
08  “我没法讲我的痛”——让孩子远离性侵犯
  【青春期个案】
    疯狂的报复
    道德面具后面的邪恶
  【互动专区】
    1.女儿出去找朋友玩总让我很担心
    2.女儿遭遇男生的骚扰
    3.孩子受到性侵犯不说怎么办?
    4.老师总有意无意触碰女儿身体
    5.女儿受到了强暴,我不敢张扬又不甘心隐忍
09  “网络世界真精彩!”——引导孩子适度使用电子产品
  【青春期个案】
    网瘾少年离家出走三天三夜
    初三好学生,网络诱惑掉“深渊”
  【互动专区】
    1.该不该给孩子买手机
    2.孩子打游戏上瘾了怎么办?
    3.家长在教育方式上要注意哪些?
    4.了解孩子的上网习惯很重要
    5.摆脱过度依赖需要循序渐进
10  “不服就打!”——直面青春期暴力
  【青春期个案】
    13岁少年为何残忍杀害自己的母亲
    高一学生举刀弑师只为“让教育界可以改变”
  【互动专区】
    1.孩子怎么这么好斗!
    2.我的孩子特别爱打架,可我管不了他
    3.如何引导孩子不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4.如何让孩子不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5.我怀疑孩子被人欺负了
11  “压力山大啊!”——如何改善考试焦虑
  【青春期个案】
    奇怪的腹泻
    “种子选手”为何一落千丈
  【互动专区】
    1.考试焦虑?会不会是孩子在找借口?
    2.孩子考试紧张怎么办?
    3.谈起考试,他莫名其妙地流泪
    4.半路弃考,孩子坚决不返回考场
    5.孩子考完试不敢回家
12  “学习没意思”——如何变“厌学”为“好学”
  【青春期个案】
    16岁高中生主动要求退学去当打工妹
    故意考不及格的优

内容摘要
 本书从剖析青春期的孩子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17个“诱因”(如“早恋”“厌学”“网瘾”等)出发,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给广大家长以专业指导
。指导家长从心理学角度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予以关注,帮助他们有效把控成长中的心理敏感区,以爱育爱,让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能够正确认识并阳光面对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从而远离心理伤害。

精彩内容
 “能不能别管我?\"——孩子怎么如此叛逆!
“一回来,话也不说一声,直接走进自己的房间,把门一关,直到吃饭了,还得敲他的门请他出来吃饭!”“以前,我走哪孩子跟到哪,就和502胶水一样;现在可好了,我想去哪里,主动让她陪着,她都不愿意——带不出去喽!”“孩子这情绪,今天还兴高采烈呢,明天就乌云密布,我说得不对了,还敢当着很多人的面跟我顶嘴,这孩子我真管不了了!”一次同学聚会,聊起那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几个妈妈七嘴八舌地互倒苦水。她们普遍的感受就是:这青春期
的孩子太难管了!有些事情,不管还不行,比如晚归、早恋、学习等事情。倘若不管,孩子一不小心会步人歧途或者耽误前程;可是一旦去管,又会遭到孩子强烈的反抗,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能不能别管我!”真的是让家长为难!
一家英国育儿网站调查了2000名父母,这些家长的孩子已经成年。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以上儿女双全的父母认为十几岁的女儿最难“对付”。63%家有女儿的父母认为女儿到了14岁变得让人捉摸不透,她们闷闷不乐,郁
郁寡欢,喜怒不定。男孩的叛逆期约比女孩晚1岁。78%育有儿子的家长反映,男孩到15岁时情绪起伏较大,这个时期的儿子认为自己没有获得家长理解时,就会感到沮丧。
62%的男孩会把自己锁在房间内,拒绝与人交流。
“叛逆”一词,张扬着青春期孩子的生命激情,他们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对抗着权威,试图显示自己的力量,显示自己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这种独特的青春期的现象不仅仅影响着孩子自身的成长,更成为众多家长心中难以释怀的苦痛。
青春期个案容易受伤的“玻璃心”明明的父母本来以为好不容易把孩子送到了高中,剩下的事情就是等着给孩子攒钱上大学了。可是一天,妈妈从明明班主任的电话中得知明明对数学老师很不尊重。电话要结束的时候,班主任几乎用央求的口吻请妈妈对明明多加管教一些。妈妈挂断电话之后,百思不得其解,她不明白,挺有礼貌的孩子怎么会对老师有不尊重的举动呢?
“如果我讨厌哪个老师的话,根本不会听他讲课,我看到他生气的样子才开心呢。”明明气愤地对妈妈说。看来,班主任说得没错,可是孩子怎么会对老师产生这么大的怨恨呢?
其实,明明虽然内向,却是一个性格倔强且十分要强的孩子。因为有一次数学成绩不好,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了两句过激的言论,刺伤了明明的自尊心,引来明明强烈的抵触情绪。从此之后,在数学课上,老师越是反对的事情,明明就越要去做。每当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都眼睛直勾勾地瞪着老师,刚上任不久的数学老师被明明骇人的眼神吓怕了,只得向明明的班主任求助。
班主任找明明谈话的时候,明明刚开始显得很顺从。
但谈话一结束,他依旧我行我素。等数学老师三番两次地向班主任告状之后,班主任觉得不能再继续纵容明明的行为了。他处罚了明明几次,而后明明更加破罐子破摔,有时他还会和班主任顶撞,搞得课堂气氛非常紧张。面对如
此情绪化的学生,班主任最后也终于无计可施,只得向明明的妈妈求助。
明明的行为,是典型的青春期叛逆,同时这也是许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存在的一种反抗“管教”、反抗“权威”的心理。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正急切地想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自己的独特性。过去他们可以忍受家长当自己是小孩子,而如今,他们迫切地想得到他人的认同,渴望能像大人一样受到他人的尊重。这时候的孩子,自尊心也非常敏感,他们往往把家长、老师的批评理解为挑战自己的自尊心,是和自己过不去,因此难免会产生敌对的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还是成年人不能真正平等地去对待孩子,尤其在自尊心敏感的青春期,过于强势的批评和教导很容易引发孩子的反感和抵触心理。
1.青春期的孩子,有着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看问题容易以自己的主观臆想为出发点,因此也就难免产生偏见

这个时期的孩子,心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在作祟,以为和老师对着干是勇敢的体现,是自己敢于挑战权威的壮举。因此,才会产生盲目反抗的行为。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