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百姓的中国梦(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老百姓的中国梦(精)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8.54 5.9折 4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卢迈

出版社中国发展

ISBN9787517709923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0742761

上书时间2024-05-25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从老百姓的视角理解中国梦的实践,也是基金会着眼于提升对外沟通交流水平、开展政策研究特别是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试点工作所做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本书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选择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40个案例。编者读到这些案例,有时会忍俊不禁,有时会热泪盈眶,有时也会陷入沉思。

目录
“30后”
  从童养媳到儿孙满堂
“40后”
  人生殊途
  时代造就我
“50后”
  退休女兵再就业
  愿尊严养老
  国家意味着可靠与稳定
  “做一个真正的人”
  为国争光
“60后”
  乡村变化
  疲于生计的“孩子梦”
  驶向幸福
  从乡村到深圳
  胡同里的艰难梦想
“70后”
  平凡也可以优秀
  三代接力上大学
  农民依恋土地
  大田致富
  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时代变迁中的我
“80后”
  用教育摆脱贫困
  美国梦
  做一名好医生
  双城记
  祖国发展让我想回国
  打工:为了下一代
  从打工妹到互联网创业
  快递小哥的“创业梦”
  传递幸福正能量
“90后”
  为了孩子拼搏
  自由飞翔
  要在老家有车有房
  守护边疆花朵
  职业教育是一条出路
  大学毕业去种田
  为留守儿童建一所幼儿园
  学习会有不同的结局
  将钢琴声带回家乡
  不再为物质所愁
“OO后”
  中国梦的代际差异
  变故中的成长
  浪子回头金不换
附录

内容摘要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就要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为了更好地捕捉中国梦在当下社会个体中的呈现和反馈,2018年底,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设立了“老百姓的中国梦”课题,从老百姓的视角理解中国梦的实践。
本书呈现了40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人群,覆盖了生于20世纪30年代到“00后”的年龄层,涉及农民工、自主创业者、教师、公司老总、公务员、明星教练等各类群体。他们中有的事业成功、顺风顺水,也
有的遇到挫折、感觉迷茫;有的对未来充满期待、力争上游,也有的颇感无助、心灰意懒。这些案例如实、生动地记述了普通老百姓的梦想、努力和成效。
当代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故事,为我们深切理解中国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带来诸多启发。

精彩内容
 从童养媳到儿孙满堂
化名:苏红职业:农民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作单位:无年龄:83岁
性别:女民族:汉族受教育程度:识字苏红自己的工作依然延续着年复一年的农耕劳作和家务。她认真拾掇每一棵禾苗,每一颗白菜,耐心喂养着每一只鸡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83岁的时候,她依然养着鸡鸭,并且坚持自己种菜。她把这种循环看作是政府的政策优惠,充满了感激之情。苏红表示,家人健康,衣食丰足就应该感谢政府。
苏红,女,出生于1936年,湖广交界偏远山村的一名农妇。
1949年,由于苏家贫困,13岁的苏红奉父母之命来到刘家做童养媳,嫁给了小自己3个月的刘某。彼时刘家家境尚可,苏红只需做点家务。随着人民公社运动的开展,为挣工分,她开始参加集体劳动,做的事情并不比男人少,但工分却比男人少。对此,她表示并未觉得有不妥,“男人们就应该挣得更多,毕竟他们食量更大”。渐渐地,她成为刘家稳定的上工劳动力,参加生产队大大小小的劳动。干活儿的时候任劳任怨,男人们不愿做的事情她从不挑拣。后来她的丈夫担任了生产队的会计,负责给生产队的农民记工分,可以不下地就挣到工分,日子勉强还过得去。
随后儿女陆续出生,苏红的大女儿肩负起部分照看弟
妹的工作,她也能在分娩后迅速参加劳动。苏红的大女儿1953年出生,是一名林场工人。大女儿18岁出嫁时,苏红刚过35岁生日。苏红表示,当时生活困难,女儿出嫁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苏红当时并未给大女儿准备什
么嫁妆,好在女婿人好,未露出半点不悦之色。
苏红出去干活,家务就交给了日渐成长起来的儿女们,尤其是照看幼儿幼女的任务只能落到二女儿(1959年出生,农民)及大儿子(1963年出生,个体户)肩上。这种分工据说让最先出嫁的大女儿心有怨恨,一度认为自己不欠娘家分毫,因为都以带弟弟妹妹的形式还清了。苏红提到,这也是无奈之举。丈夫刘某一直以一家之主自居,几乎不做家务,唯一的贡献是作为会计一天挣一个工分。更加让她不解的是,家庭的子女之间日渐分化,儿女之间竟
置于选边站的格局。大儿子最顾全家庭大局,要承受来自父亲刘某的坏脾气,以及两个弟弟(二儿子1968年出生,农民;小儿子1970年出生,农民工)的抱团作对。苏红认为,大儿子之所以受排挤,在于全家人都认为他占用了拮据家庭的所有资源读完了高中。他读书多就应该多承担家庭责任。这个阶段苏红只希望家庭少爆发点冲突,能不再出现1960年挨饿的悲剧。
大女儿出嫁5年后,苏红的二女儿也嫁到另一个自然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