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有一次回头令你潸然泪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总有一次回头令你潸然泪下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3.57 3.8折 3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宁子

出版社万卷

ISBN9787547045053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3887166

上书时间2024-05-25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总有一次回头令你潸然泪下》是情感作家宁子累积10年作品集。
单篇故事阅读1000万+。
畅销书作家沈嘉柯作序。
畅销书作家老丑凌小汐诚意推荐。
插画界的奥斯卡女神木言插画明信片。
多篇文章被“人民日报”“凤凰网”等公众号转载,感动千万人,其中《舍得》电影剧本正在制作中。

作者简介
宁子,畅销书作家,杂志主编。山东女子,现居郑州。已出版作品《终于哭泣》《天使的翅膀》《薄爱》等十余部书,拥有粉丝数十万。

目录
序言:温润清凉的心
那时时光慢
  叫小薇的姑娘那么多,而我只遇见了她
  那时时光慢,我可以等你很多年
  吃对了,就叫爱情
  多幸运,最初和这个世界交手时遇到你
  华贵的人生不需表白
  谢谢光阴,让所有男神都老去
  电影已散场,谁会陪你到地老天荒
  青海湖畔,我们俩的似水流年
  我为你一战成名,我们却天涯陌路
  回放,是我打开你最好的方式
  好朋友,有时在我们的背光处
爱情在岸上
  爱你是一场值得的冒险
  “水饺公主”的门当户对
  姑娘,待你长发及腰
  爱情在岸上
  打打酱油,谈谈恋爱
  幸福纯属原创,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好看的爱情
亲情盛宴
  舍得
  你是一颗糖,融化我悲伤
  俩“吃货”的亲情盛宴
  总有一次回头,令你潸然泪下
  后妈的神器
  母亲的京戏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在你的掌心飞翔
  留守的少年,你要抬头看看南飞的雁
  有一份亲情,请来领取
让我陪你衣锦还乡
  比美更好的是美好
  你出身平凡,也可以很高贵
  让我陪你衣锦还乡
  我见过这世上最好的爱情
  兜兜的棉花被
  天堂的盛宴
  姑娘,你配得上一切美好
  善良很温暖,也可以很好看

内容摘要
 《总有一次回头令你潸然泪下》是暖心作家宁子的精选故事集。书中包括28个关于爱情、亲情、友情的令人心动的故事。故事朴实生动,细腻感人,时而给人温暖,时而给人慰藉。其中《舍得》《总有一次回头,令你潸然泪下》等文章被人民日报、凤凰网等公众号转载,数十万粉丝为之心动落泪。阅读宁子的文字就像聆听朋友在深夜跟你在叙述,叙述她走过的、听来的一段故事。当你灰心失落时,当你迷茫失措时,当你懒惰困顿时,总有一个故事适合你。

精彩内容
 舍得她人生最后的盛大场面,是用她一生的舍得之心无意为自己赢得的。
父亲去世十年后,在若梅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跟着她来了郑州。
若梅是母亲最小的女儿,这一年,母亲70岁,若梅40岁。
70岁的母亲,依旧瘦瘦的,原本只有一米五的身高,被岁月又缩减了几厘米,看起来更加瘦小。面容却仍然光洁,不见太多沧桑的痕迹,头发亦未全白,些许黑发倔强生长。
若梅和先生借了一辆车回去接母亲。
母亲早把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屋收拾妥当,整理好了自己的行李。那些行李中,除了衣物,还有两袋面。是母亲专门用家里的麦子磨的。那种面,母亲说有麦香。
但那天,那两袋面,若梅却决定不带了。车的后备箱太小,要带的东西又太多。
母亲却坚持要若梅把面带着,“一定要带!”母亲说。
若梅就愣了一下,然后看着母亲,忽然明白了什
么,便示意先生把面搬到里屋。然后,若梅伸手再试探着去摸面袋子。果然,底部,软软的面里,若梅摸到一小团硬硬的东西。
是一些钱。
把钱放在粮食里,是若梅母亲很多年的秘密。
十几年前,若梅刚刚结婚,和先生在郑州租了间很小房子住,正是人生起步,最艰难的时候。但那时,若梅最想要的却不是房子,不是一份更有前途的工作,而是一个像样的衣柜。
也就是那一年冬天,老家有人来城里办事,若梅母亲托人给他们捎来小半袋小米。来人走后,先生将小米倒入米桶时,发现了里面竟然藏着五百块钱。里面还有一个小字条,是若梅父亲的笔迹:给梅儿买个衣柜。
当年若梅出嫁时,母亲配送的嫁妆中,其实已有买衣柜的钱。当时刚好先生想读研,便把钱用来买了复习资料。
没想到母亲知道后,又把钱补了过来。
那天晚上,拿着十元一张厚厚的一叠钱,若梅哭了。
那些年,母亲就是一次次把节省下来的钱放在粮食里,让人带给若梅。而那些钱,母亲是如何在那几亩田里赚来的,若梅不得而知。那是若梅心里一个永远的谜。
这一次,即使有母亲同行,却还是将钱放到了面袋里,在母亲看来,那才是最安全的。
面带回来后,若梅把钱取出来交还母亲,整整两千元。母亲却不要,认真地说:“这是我给童童买车子的。”童童是若梅的儿子,已经读到高中,那段时间一
直想要辆赛车,因为贵,若梅没有答应。暑假童童回老家,许是说给外祖母听了,她便记住了。两千块钱,是母亲几亩地里一年的收成吧,若梅和先生都不舍得花这么多钱给孩子买辆车子,但母亲,却舍得——若梅记忆中,母亲一直是个舍得的人,对孩子,对亲戚,对左邻右舍,爱舍得付出,东西舍得给,钱舍得借,力气也舍得花。有时若梅都无法想象,母亲一个瘦小的农村妇人,为什么会这样舍得。
母亲住下来,每天早上早早起来做早饭,小米粥、小包子、鸡蛋饼……变着花样。中午下班,若梅再也不用急急赶回买菜,所有家务母亲全部包揽。阳台上还养了两盆绿莹莹的蒜苗。
家,自母亲来后,有了说不出的安逸。
母亲带来的两袋面,一袋倒入桶里,另外一袋放到了阳台上。过了几天,若梅却看到原本在阳台地板上的面,被移到了高处的平台上晾晒。先生是个粗心的人,应该不会是他放的,若梅疑惑地问母亲,母亲说:“哦,我放上去的,晒晒,别坏了。”若梅一下就跟母亲急了,那平台,一米多高,那袋面六七十斤,身高不足一米五、体重不足九十斤的母亲,竟然自己把它搬了上去。若梅冲她大喊:“你怎么弄上去的?那么沉,闪着腰怎么办?砸着你怎么办?出点什么事怎么办……”一连串地凶着,母亲却只是笑,围着围裙站在那里,等若梅发完脾气才小声说:“这不没事吗?”“有事就晚了。”若梅还是后怕,更多的是心疼
。直到母亲保证,以后不再干任何重活,若梅才慢慢消了气。
后来很多次,若梅心平气和地问母亲,她到底怎样把那么重的面搬到了那么高的地方,母亲的回答都一样:“就是搬上去的。”后来说,是踩了凳子。
为了验证,若梅让先生把面搬下来自己尝试了一
次,没有做成。为此,母亲到底怎样做到的,无果。
这成为母亲留给若梅的又一个谜。
母亲来后不久,有天对若梅先生说:“星期天你喊喊以前的同学来家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呢。”若梅先生是在郑州读的大学,本市同学很多,关系也都不错,起初也会在家庭之间往来,但现在,大家早已都习惯了在饭店聚。城市生活就是这样繁华而淡漠,不是非常亲近,一般不会在家里待客的。
若梅便替先生解释:“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母亲摇头:“外面哪有家里好,外面饭菜贵不说,也不卫生。再说了,哪能不来家呢?来家才显得亲。”然后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周末把同学带家里来聚一
聚。
拗不过她,若梅答应了。先生便给几个是老乡的同学打了电话。
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下午,先生的同学陆续过来,象征性地提了些礼品。若梅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没想到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男人,立刻被几盘小菜和几样面食小点吸引了。其中一个男人,忍不住伸手拈起一支菜饺,喃喃说:“我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很多年没吃过了。”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P153-15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